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共收治3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56例患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对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组和未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组患者的年龄、糖耐量、体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颈椎间盘退变程度、颈椎活动强度、颈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糖尿病、吸烟、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是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991、3.560、5.875和3.080(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吸烟、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后纵韧带肥厚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郜顺兴  刘红正  张楠 《骨科》2021,12(2):183-184
胸椎受胸廓固定,活动度差,因此症状性T1/2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较为罕见.1945年,Svien等[1]首次报道了1例T1/2椎间盘突出症,国内至今未见此类病例报道.T1/2椎间盘突出根据神经受累情况可表现为神经根型或脊髓型,但极少数病人合并Horner综合征[2]和(或)Brown?Sequard综合征[3].如果不能...  相似文献   

3.
颈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颈椎病11例报告唐华,王秀芝,郭红云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并非少见,常由颈部突然过度活动或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由于其临床表现常为急、慢性颈脊髓和神经根损害,因此常与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混淆,症状不典型者很易误诊漏诊。本文报告...  相似文献   

4.
对颈椎病临床分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淦 《中国骨伤》2000,13(7):412-412
目前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其它型共数型,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有的以国家标准形式固定下来[1]。但分型只能反映颈椎病病理变化过程中某一状况,如颈椎动脉被压迫导致脑供血不足者为椎动脉型;颈神经根受累引起相应支配区域运动或感觉异常即为神经根型等等,尚难说明颈椎病整个发展的动态病理过程。有学者将之分为:椎间盘退变初期、椎间盘膨出期、椎间盘突出期、骨赘形成期、脊髓变性期[2]。该分期重于椎间盘骨质的退变过程,对整个颈段脊柱、骨与软组织的“软硬”关系反映仍觉欠缺,且对临床…  相似文献   

5.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造成神经受压症状和体征的颈椎疾患之一。Radhakrishnan报告每年每十万人口新增病例为83.2例,每年每十万50~54岁人口新增病例为202.9例,为各年龄组最高,与脊髓型颈椎病(8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有明显不同[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为单侧颈痛、放射性上肢痛和手指麻木。一般认为颈痛为前驱症状。体格检查中一般可见单侧上肢肌力下降、腱反射下降或消失和感觉障碍。压颈试验(Spurling征)和臂丛牵拉试验常为阳性,但在病史较长的患者阳性率下降[2]。1定位诊断1.1神经定位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9例,3节段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平均15.5分,平均改善率为88%.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8d(2~6d),38例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7例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工作.所有病例未见假体移位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有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11个月时出现假体周围骨桥形成无活动,其余43例在最终随访时各置换节段均保留了活动度.结论: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脊髓型颈椎病是造成老年人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颈椎退变常导致脊髓功能障碍以及脊髓血管的压迫。在北美,脊柱退行性疾病占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的54%,55岁以上人群中约50%的人被影像学诊断为颈椎病,约10%的人临床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脊髓型颈椎病通常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或感觉异常,下肢无力,步态困难。脊髓型颈椎病发病隐匿,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占主导,早期主要以颈部僵硬为主要表现,随后出现颈肩部以及上肢疼痛,当颈椎病患者发展到脊髓压迫或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  相似文献   

8.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退变中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对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三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三组椎间盘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椎间盘细胞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表现为严重退变或细胞坏死。结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以退变细胞为主,为退变早期阶段功能代偿期,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以坏死细胞为主,为退变晚期阶段,为不可逆期;颈腰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形态学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宝淦  贾连顺 《中国骨伤》2000,13(12):764-766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是由慢性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一种脊髓和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1] 。它是 5 5岁以上人群中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病因[2 ] 。它的直接病理基础是脊髓的外部压迫和血供障碍。脊髓型颈椎病常呈隐性发病 ,颈、肩部症状轻微甚或毫无颈部症状 ,经常由于诊断和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病人生活能力的丧失[3] 。所以 ,在发病早期能及时作出诊断 ,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控制疾病发展的预防措施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脊髓型颈椎病开始于脊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对21例“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7例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6、9、12个月随访摄片,对其症状缓解、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6—3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患者平均改善率为88.5%;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2.1%,9个月融合率为89.3%,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3%;无患者死亡,供骨区并发症6例。此术式手术适应证:适用于病理压迫位于脊髓前方的患者,包括中央型、广基的椎间盘突出、邻近或位于椎间盘的较大桥接骨赘,尤其适用于非颈椎前凸的“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发症:通常与解剖过程中软组织的损伤及神经受损有关,另外,亦可发生远期内固定与融合失败。[结论]“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孔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对于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颈椎病患者,既能前路减压又能重建颈椎生理前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