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尿激酶配合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骨科病人中常见。2000~2007年在我科收治的下肢DVT患者36例经采用尿激酶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几年应用经患者末梢静脉给药加近心端表浅静脉阻断带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2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4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患肢小剂量尿激酶快速静注联合大剂量尿激酶连续12 h静滴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大剂量尿激酶连续12 h静滴...  相似文献   

4.
5.
6.
近4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VT4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5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2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9例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溶栓汤、脉络宁、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苷及扩血管等 ) ;对照组 2 3例 ,采用西医治疗 (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苷、阿斯匹林及扩血管等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随访观察 1年以上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适合临床应用 ,尤其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疗效不甚理想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溶栓汤,脉络宁,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苷及扩血管等),对照组23例,采用西医治疗(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苷,阿斯匹林及扩血管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随访观察1年以上复发率则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适合临床应用,尤其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疗效不甚理想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西药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中药,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8%,2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处理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下肢DVT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手术取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取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静脉造影示:6例深静脉全程基本通畅,4例为深静脉短段闭塞,余呈全肢型静脉血栓。术后随访除3例仍有下肢明显肿胀外,其余病例无明显肿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在循序减压护套的支持下能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行取栓术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术后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及出血并发症。方法:37例使用尿激酶25万U/d~30万U/d,连续治疗5d~10d,监测双侧肢围差,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闭塞程度(STEN),凝血指标。结果:双侧肢围差均值2周较入院时明显减少(P<0.05),STEN均值2周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凝血指标(PT、PA、APTT、APTTA、PLT)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P>0.05)。结论:尿激酶25万U/d~30万U/d治疗ADVT5d~10d,对患肢疼痛肿胀程度的减轻,静脉闭塞程度的改善治疗有效,对凝血指标影响不大,不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溶栓(尿激酶)联合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抽取的该院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均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肢髌缘上下5 cm周径差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VS 78.57%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髌缘上5 cm周径差及髌缘下5 cm周径差分别为(2.68±1.84)cm、(2.84±1.97)cm VS对照组(4.12±2.81)cm、(4.35±3.03)cm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抗凝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法测定24例DVT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周、2周、治疗结束后)的D-二聚体含量,同步测定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1.67天.治疗后1周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D-二聚体降至正常范围.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与双下肢周径差的下降相符.结论D-二聚体可以作为DVT溶栓治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经皮穿刺接触性导管溶栓合中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9例,首先在腔静脉内放置滤器,然后用导丝通过血栓部位用溶栓导管直接缓慢灌注尿激酶,配合中药及川芎嗪静脉滴入。结果:溶栓有效率100%;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症状明显改善,大腿周径接近正常。结论:经皮穿刺接触性导管溶栓合中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周围静脉与深静脉置管两种溶栓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计1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69例)与B组(101例),A组采用周围静脉溶栓法,B组采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法。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Porter评分、下肢消肿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静脉通畅率分别为33.33%和57.43%,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肢消肿情况比较、治疗前后Porte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率分别为17.39%和19.8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周围静脉与深静脉置管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二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大致相同,但深静脉置管有更好的静脉通畅率,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光镜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对血栓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单纯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骨折固定组和创伤固定组分别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光镜观察不同时相点兔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创伤固定组7d时血栓发生率80%;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可见静脉内膜损伤、内皮细胞剥脱、内皮下层裸露、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股动脉内未见血栓;9d时部分血栓纤维化,部分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迷路状可互相沟通的管道。血管再通.单纯固定组内膜和内皮细胞基本正常,仅见少数静脉内有不完全血栓存在.结论:兔创伤性股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内膜及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平均病程5周(其中10例患者病程2周~3周之间).静脉造影确诊后即予尿激酶(UK)50万U10min内推入,随后1h内静滴100万U,第2天~第3天每天静滴100万U,第4天~第14天每天静滴25万U~50万U.同时每天予肝素钙50mg皮下注射1次/12h、阿司匹林75mg~125mg口服1次/日.结果血栓完全溶解4例(23.53%),部分溶解伴再通6例(35.29%),部分溶解伴未再通5例(29.41%),血栓无变化2例(11.77%),未见血栓进展病例.8例肝素注射部位出血.结论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LEDVT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途径直接置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5例,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7例,在B超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入灌注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以3×104~4×10^4U/h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总量(431.08±83.63)×10^4U。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97±1.91)cm、(1.83±1.12)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3.56,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5.47±1.37)cm、(1.51±0.95)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5.68,P〈0.01);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16.31±3.84)分,溶栓后(5.47±4.71)分,静脉通畅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616,P〈0.01),平均静脉通畅率为67.64%。合并肺动脉栓塞的7例患者中,栓子完全溶解6例,大部分溶解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2例,时间3~20月,未发现有血栓再发。结论经腘静脉置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