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血丸     
“生血丸”系根据中医研究院谢海洲教授多年的临床验方,由天津市达仁堂制药厂于一九八二年研制成小蜜丸。该方以鹿茸为主药,配以白术、山药、黄柏等。具有补肾健脾、填精补髓功效。用于失血血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以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广晶 《首都医药》2013,(11):35-38
鲜药曾经在中医药界倍受青睐,过去许多药铺的后院都有专门种植鲜药植物的园地。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鲜药变得可有可无起来,甚至被当成是"中医药故弄玄虚"的"铁证"。曾经也有一些学者想为鲜药正名,但他们大都通过临床观察对比或理论研究去说明。1986年,郝近大教授在《中药材》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鲜药的论文《常用鲜药品种及其功效》,从此鲜药研究进入了实验室研究的新纪元,郝近大也因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李京生 《首都医药》2011,18(1):44-45
中药材的种植栽培在北京地区颇有历史。据药店的老药师介绍,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已有鲜药栽培,北京各中药铺调配处方所用各种鲜药,如鲜薄荷、鲜佩兰、鲜藿香、鲜枇杷叶、鲜菖蒲等,就是丰台区花乡药农培植的,供药店常年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鲜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引进及使用鲜药提供学术参考,也为吴门医派鲜药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录入使用鲜药的医案处方,对药物的使用频数、性味、归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病证与药物的关联分析。结果 医案中使用鲜药的病证共79类,以温热病、疫病为主,使用鲜药品种75种,使用频次718次。鲜药性味以甘、寒为主,主入胃、肺经。药物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如疟证常用生姜、姜汁,吐血用鲜荷叶汁等。鲜药联用以姜汁-竹沥、甜梨汁-甘蔗浆较多。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记载鲜药多为地产清轻之品,清热养阴生津之效更胜,在温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高频常用药物及药对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鲜用历史悠久,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鲜品在药性、功效和临床应用方面有别于其干品,两者不能相互代用.然而,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较干品极为落后,加之储存不易、霉变严重,以干代鲜现象普遍,鲜药应用和产品研发正在萎缩.本文旨在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为引,对其收录的鲜药、鲜药来源的提取物或含鲜药...  相似文献   

6.
王愔 《首都医药》2012,(9):32-33
中草药的鲜用,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更是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药材保鲜技术落后,鲜药培养、保存、运输成本高等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绝大部分的鲜药品种已被干品替代,导致鲜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量下降,并逐渐被人们所淡忘,鲜药临床应用的宝贵经验面临失传的危机.以“干”代“鲜”会对药性产生哪些影响?传统鲜药能否实现其向“现代鲜药”的突破和飞跃?近日,笔者就此走访了相关企业和学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总结《中华本草》中鲜动物药的药用特点及临床应用规律。方法:逐一筛选《中华本草》收录的动物药,对可鲜用的动物药性味归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鲜动物药504种,动物以脊索动物门鱼类、哺乳类最多,性味以甘平、甘温、咸寒为主,归经以肝、脾、肾、肺、胃为主,动物的全体及其肉、胆、血、肝、涎皆可鲜用,入药前处理方法以直接取用、捣敷、取内容物居多,敷、涂、点眼为其主要外用方法,功能主要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健脾益肾、补血养阴等,气血津液病证、肾系病症、脾胃系病证、疮疡、肛肠疾病为其可防治的主要疾病类型。结论:鲜动物药临床善治热证、虚证、急症,其功能与用药部位、动物生活环境有关。相较于植物,鲜动物药更善补益脾肾。鲜药用动物资源丰富,但受药材来源、加工方法、研究基础与法律法规影响,现代应用受限,有待进一步发掘鲜动物药应用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与分析《中华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其特点,为鲜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华本草》收录中药进行逐一筛选,以"采收加工"项明确出现鲜用、"用法用量"项记载捣敷(汁)和捣烂等处理方法、附方或古籍项记载可鲜用为纳入标准,并将纳入的中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可鲜用中药4 284种,性味以寒凉、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肺、胃、脾为主,全草、鲜叶、根、茎、根茎和果子等均可鲜用,鲜药入药前处理方法以捣敷、捣汁、捣烂、绞汁为主,外用方法以敷、涂、搽、滴耳、擦为主,给药剂量以适量、30~60 g、鲜品加倍居多;但统计发现部分鲜药记载不规范,有待进一步改进。结论:可鲜用中药良多,但收录于《中国药典》的明确可鲜用的中药仅7种,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与补充。鲜药临床应用以表证、热证和急证为主,与其性味归经关系密切,如"苦"能泻能燥,"辛"具发散、行气与行血的作用,"甘"多具补益、和中和缓急之功,即适用于表证、急证及热证的治疗。鲜药归经与温热病发病因素相符。但是,鲜药性味归经、使用剂量、加工方法等存在记载不规范等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鲜药应用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及特殊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鲜药具有活性成分丰富、质量好、疗效快等特点。介绍了常用鲜药、鲜药的保鲜新技术及加工方法,中药鲜干品的比较研究及临床应用,为鲜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鲜药应用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及特殊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鲜药具有活性成分丰富、质量好、疗效快等特点。介绍了常用鲜药、鲜药的保鲜新技术及加工方法,中药鲜干品的比较研究及临床应用,为鲜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欧阳群,原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欧阳教授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触脐灸疗法,8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展“隔药盐壮灸神阙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相关研究,在理论上证实神阙灸法有效性的同时,也因此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退休以后,对该疗法进行持续改进,隔药盐壮灸神阙基本治法与配方得以确定.自2004年起经过高明妇幼保健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等无数病例的尝试与验证,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灸脐疗法.现将欧阳教授隔药盐壮灸神阙穴治疗失眠症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药、鲜药及现代鲜药不可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有些人把鲜药误认为是生药,把现代鲜药与鲜药相混同,这其实是对生药、鲜药及现代鲜药概念的混淆。生药是一切天然药材,范畴远大于鲜药,生药、鲜药对于某些疾病的防治各有侧重。现代鲜药较传统鲜药更具现代剂型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初美国临床药理学院设立了以L、Alln 教授为首的“药动学命名特别委员会”,该会1982年春编制出”药动学符号、公式和定义便览表”,并载于[J.Clini-cal Pharmacology 22(7):35,225July 1982],此表虽无国际上的法定意义,但可作为药动学的符号与名词术语统一化进程中的重要参考。为此,我刊将陆续登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药对配伍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依据,是方剂中药配伍的初级模式,更是由繁琐的组方原则向简化更迭的一种研究方向,既是单味药物的深入研究,又是复杂方剂的前期基础,起到连接中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作用。合理、恰当的药对配伍,体现的不仅是一首方剂的框架,更是体现方剂功效主治的基础。吾师王莒生教授临证时擅长从众多经方之中精选药对配伍,治疗多种皮肤病效果颇佳。本文将王教授临床中利用赤芍、白芍药对治疗皮肤病的用药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在1988年师从肿瘤侵袭转移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高进教授,并且有机会与北京鲜药研制中心李建生研究员合作,参与了抗癌现代鲜药金龙胶囊抗肿瘤复发转移的多项研究。通过从事这些工作,笔者对中医药疗效的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同时也深刻感悟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研发中医药的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68-168
本刊讯(《中国当代医药》记者张皓臣)12月15日在京召开的第三届鲜药学术研讨会上,以首都名中医金世元为代表的中医药专家发出呼吁:国家应加大对鲜药科研的支持力度,尽快将鲜药研发纳入发展计划,这既关系到提高临床疗效、保持中医药学术优势,又关系到我国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医中药的现代化。据专家介绍,人类用药治病最早始于新鲜药材,  相似文献   

17.
国内鲜药研究的状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近大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2):896-899
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鲜药的临床应用、传统保鲜方法、现代保鲜技术、鲜干药品化学成分与药效作用区别、鲜药制剂的开发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并探讨了本领域在新世纪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4年2月13日,由《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主办、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调节血脂药在肾内科的临床应用进展”专家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章友康教授的主持下,解放军301医院肾病中心谢院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李文歌教授、海军总医院药剂科孙忠实教授分别以“慢性。肾脏病脂质管理及非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的临床应用”“他汀类药在肾内科的临床应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脂管理进展”“两种高强度他汀类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为题作了报告,与会的临床医师、药师们就降脂药物在。肾内科应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中华本草》中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华本草》中可鲜用的中药,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特点。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可鲜用的清热类植物中药1 616种。药用部位以全草、根、叶、根茎为主,大部分中药既可干用又可鲜用。鲜用以捣敷为主,多数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用量以适量居多,且以单方应用为主。四气以凉性、寒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为主。功效分析表明,除清热功效外,兼有功效以解毒、消肿、利湿、止血、活血、止痛、凉血为主。主治病证以内科病证为主,在内科病证中以肺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肾系病证、肝胆系病证和脾胃系病证较多;外科病证以疮疡为主;妇科病证主要为月经病和带下病;儿科疾病主要为麻疹、痄腮等传染性疾病和疳证、积滞等脾胃系病证。结论:清热类植物中药鲜用,即以鲜药来用,其药性多寒凉,味多苦、甘、辛,除清热之功外,多兼能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活血、凉血、止血,常用于内科肺系病证、外科疮疡、妇科及儿科疾病,可为鲜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该书由河南中医学院谢宝兴付教授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它收集了祖国医学中养生长寿之精方,运用《数理中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河南中医学院谢宝兴付教授主编)对这些精方进行数理筛选,组成更有效的处方,以服务于人类。它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