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古代医集跷脉的循行路线记载《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已对跷脉的循行有所描述,但并不详细,如《灵枢·脉度第十七》.[1]中记载:"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前,直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毗,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文中之跷脉为阴跷,少阴经之别支,上行人目内眦后,与足太阳膀胱经和阳蹻脉并行.《灵枢·寒热》云:"足太阳有通项人于腩者,……,人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毗".  相似文献   

2.
不寐总由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而导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规律调控着人体睡眠节律,使其顺应自然界的昼夜变化,若卫气运行通道不畅或卫气亏虚可使睡眠功能异常。卫气出入阴阳的关键通道为跷脉,跷脉的循行连目入脑,具有司双目开阖、调控睡眠的作用。若跷脉畅通则卫气正常出入阴阳以司睡眠,若跷脉阻塞则卫气滞留不得入阴导致不寐。通过选取跷脉经气所发之处的"照海""申脉"及经气所归之处的"睛明""风池",并配合"泻阳补阴"的针刺方法,可促使卫气正常出入及跷脉功能恢复正常,使阴阳相交,从而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有关跷脉的循行,中医学院讲义尚未有言其“入脑”者。如《内经讲义》引《灵枢·脉度篇》原文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引《难经·二十八难》原文说:“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中医学基础》说:“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经内踝,沿下肢内侧后方上行,经前阴,上沿腹胸进入缺盆,出结喉旁,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经外踝,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与足少阳  相似文献   

4.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跷主跟目开合,跷主神志异常三方面对阴阳跷脉的主治规律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5.
查阅与失眠相关的文献发现,跷脉阴阳随日夜有节律的变化是睡眠活动的机枢所在。根据跷脉理论及经络理论,深入阐释了跷脉循行特点、其与脑、胃、肝的经脉联系以及跷脉生理功能,从而探讨失眠从跷脉论治的机制,以更好的指导针灸临床选穴并为失眠针灸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阴阳跷脉谈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跷脉同属奇经之脉,二者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阴阳相调则夜寐有度。然阴跷阳跷二者,失其调和,则眼睑开合无度,睡眠失常,出现不寐多寐症。本文从阴阳跷脉的循行起止、病变上探讨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相似文献   

7.
卫气循行的路线为:平旦自肾经循阳跷脉上行至目,按太阳、少阳、阳明、阴跷的顺序运行,复合于目,一部分散溢于外;夜间自阴跷入肾经,入肾,循于五藏,阴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根据癫痫核心病因与阴阳跷脉循行分布、交会穴等主治特点,试图从脑肾、阴阳及睡眠几个方面论证癫痫发病与跷脉的相关性,探析从针灸跷脉论治癫痫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赵沁慧  邹烈寰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34-136
试从营卫、跷脉的生理状态与昼夜节律,影响跷脉的因素及失眠的治疗等方面探讨失眠与卫气、跷脉的相关性。认为卫气通过跷脉,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形成了阴、阳跷脉的昼夜盛衰交替,调节人体睡眠;邪气外扰、阳明逆乱以及营气衰少,卫气内伐均可导致失眠;治疗应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交通阴阳。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16-517
探讨《内经》中阴阳跷脉与头面部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以跷脉的循行分布与生理功能特点为依据,分析了跷脉与脑、眼及睡眠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相关疾患。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营卫的生成、分布与循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⑴明确了营气与卫气的生成源头及组成。即营气之源头在中焦脾胃,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清气;卫气之源头在下焦肾,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自然之清气和肾中之精气。⑵明确提出营气循行有两条路线,分别为经络路线与血脉路线。⑶以取象比类的方法对卫气循行的3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卫气有2种运行状态,其一为全身散布,由内而外的运行状态;其二为循经运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的运行模式。⑷以太极阴阳消长变化模型对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进行了重新解读。⑸对于卫气昼行于阳的路线提出主干与分支说,其循行主干是:起于目,沿太阳膀胱经之主干下行至足小趾,然后由小趾入足心,上内踝,走跷脉上行复归于目。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一部分)与跷脉。其他循行的阳经均是分支。⑹提出卫气的循行方向存在多向性。另外,除了理论上的认识外,本文还对"避""脉""随"等相关文字对内经原文中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2.
跷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阳跷脉属奇经系统,首载于《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发,至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跷脉理论已趋完善。据古代文献记载,阴阳跷脉循行分布清晰,各具生理、病理特点,属穴虽少但临床应用广泛。盖因经络系统以十四经为中心,跷脉的临床应用常被忽视。以下就跷脉理论及其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有效处方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跷脉法(阴阳跷脉循行路线上的申脉穴与照海穴)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成各20人的两组,分别以镇静安神针法和针刺跷脉法进行治疗.结果 镇静安神针法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针刺跷脉法组达到7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跷脉法治疗失眠皆有较好疗效,镇静安神针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膀胱经循行于人体的背阳部,上巅顶、入脑府,与脑神、五脏俞、督脉、阴阳跷脉关系密切。历代医家不乏用膀胱经穴治疗失眠的病例及理论探讨。就古籍中关于膀胱经与失眠关系的相关条文进行考辨整理,拟从中探讨调节膀胱经经气能调和五脏、安神助眠的具体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申智荣  赵旭斌 《光明中医》2008,23(7):930-931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肢体关节病、睡眠障碍、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16.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睡眠障碍、躯体、四肢及头面病变及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17.
<正> 五、跷脉,"跷"有轻健跷捷的含义.两跷脉均起于足跟,自内踝上行者为阴跷,自外踝上行者为阳跷,二者共同主持人体运动,同时又都行至目内眥而司眼睑的开閤.李时珍说:"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而言,肾开窍于二阴,所以前阴病当从肾论治。然而,从经脉循行上看,足厥阴肝经与前阴关系尤为密切。其脉之直者……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经筋“上循阴股,结于  相似文献   

19.
以中医文献为源,结合近期临床研究,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睡眠节律紊乱提供中医治疗理论与思路。从阴阳跷脉的历史考究中总结其经脉循行特点、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的联系,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对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认识,发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跷脉论治睡眠障碍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跷脉辨证三则250200山东省章丘市中医院针灸科范庆花阴阳跷脉隶属于奇经八脉,循行上归属于足少阴、足太阳,为足少阴、足太阳支脉。临床上根据跷脉特点,运用跷脉辨证治疗部分病证效果颇佳。下肢抽搐:张福,男,50岁,就诊日期:94年10月5日。患者因“中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