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目的探索外周血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结合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3种指标对鉴别发热是否诊断为細菌感染的意义。方法对发热患者进行分组,在治疗前均进行外周血病原学培养(或根据病情需要同时取骨髓病原学培养),并取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同时检测LP(a)、CRP、NAP积分。对于病原学培养阳性的52例患者,收集其上述指标的結果,综合分析观察細菌感染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況。结果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将导致CD64、LP(a)、CRP、NAP积分明显升高,部分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病例CRP、NAP积分可能升高,但CD64及LP(a)均无明显升高。结论CD64可作为鉴别細菌性感染及其他非感染性发热的參考指标,结合LP(a)、CRP、NAP积分等其他指标将有助于对发热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NAP活性联合HsCRP检测在恶性血液病发热原因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近两年来本科住院的300例恶性血液病伴有发热的患者分析,最后经病原微生物证实为真菌感染28例,细菌感染160例,混合感染47例,非感染者65例(无病原微生物证据,抗生素治疗无效,且给予激素以及原发病治疗有效)。对所有患者发热时常规进行的血NAP活性联合HsCR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感染患者的血NAP积分中位数165,阳性率82%,HsCRP水平为12mg/dl,而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的血NAP积分中位数分别为126、147、36,阳性率分别为68%、76%、32%,HsCRP水平分别为11.6mg/dl、10.8mg/dl、0.8mg/dl。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或者细菌抑或混合感染的患者,血NAP活性以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合并感染患者当中,真菌感染患者血NAP活性较细菌感染患者升高更为明显,混合感染介于其中,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CRP真菌感染患者略高,但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NAP活性联合HsCRP检测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在未获得病原微生物以前,为临床医师治疗是否选择抗生素,以及是否抗真菌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利于及早控制感染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几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在鉴别糖皮质激素使用与感染造成的白细胞(WBC)升高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74例患者,根据其病种及治疗方案分为非感染激素组(n=15)、感染非激素组(n=29)和感染激素组(n=30),分别在糖皮质激素和/或抗菌素治疗0、3、7d时采集静脉血,对其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WBC分类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进行检测,以CRP作为判定有无感染及感染程度的指标,比较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感染激素组与感染非激素组比较,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降低趋势;非感染激素组应用激素3d和7d时与应用激素前进行比较,中性粒细胞计数、NAP积分均显著增高(P<0.01),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嗜酸性中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与感染造成的外周血WBC升高,无法通过WBC分类计数、WBC升高绝对值及NAP积分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鉴别感染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细菌感染患者126例[革兰阴性(G~-)菌感染71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55例]、病毒感染患者40例以及非感染患者50例,检测所有对象的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及PCT、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感染类型的判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率、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而NAP阳性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NAP阳性指数及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P0.05),而NAP阳性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NAP阳性指数、PCT、hs-CRP鉴别诊断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9.42、2.81 ng/m L、45.53 mg/L,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4、0.663、0.566;NAP阳性指数、PCT、hs-CRP鉴别G~+菌感染与G~-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91、8.71 ng/m L、80.20 mg/L,AUC分别为0.786、0.787、0.676。结论 NAP阳性指数、PCT、hs-CRP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NAP阳性指数、PCT对G~+菌与G~-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AP、PCT、CRP联合检测对骨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骨科行Ⅱ类手术患者304例,按照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262例。2组受试对象于术后第1天收集肘外周静脉血5mL,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PCT,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CRP,NAP检测采用NAP底物-AMP缓冲液法;感染组收集2次标本,置于10mL无菌试管内,采用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K-B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NAP、PCT、CRP绘制ROC曲线,在最佳截断值下计算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并据此评价各指标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304例骨科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2例,感染率13.8%;42例骨科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占43.8%,革兰阴性菌37株占41.6%,病毒4株占4.5%,支原体6株占6.7%,其他菌株3株占3.4%;感染组的NAP积分、NAP阳性率、PCT及CRP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P、PCT、CRP联合检测对骨科术后感染诊断的AUC为0.928,明显高于NAP、PCT、CRP单项检测(AUC:0.667、0.779、0.877,均P 0.01),提示NAP、PCT、CRP联合对骨科术后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NAP、PCT、CRP联合检测对骨科术后感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作为骨科术后感染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测定肺部感染感染患者120例及非感染患者40例的NAP、PCT、hs-CRP,分析两组间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肺部感染NAP阳性率、NAP积分、PCT、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P积分、PCT、hs-CRP对肺部感染的的评估有一定的准确性,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平定  杨芳谊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01-160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陕西省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小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比较病原菌不同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分析50例患儿CRP、sCD14-ST、NAP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CRP、sCD14-ST、NAP积分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CRP、sCD14-ST 水平及NAP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显著高于病毒和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 水平及NAP积分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患儿(P<0.05)。50例患儿CRP水平与sCD14-ST,NAP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sCD14-ST与NAP积分呈正相关(P<0.05)。CRP、sCD14-ST、NAP均是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P、sCD14-ST、NAP联合检测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NAP)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CPB心脏手术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0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出院时留取血标本,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NAP表达。结果 NAP表达和CRP浓度在CPB术后0 h显著下降,随后显著升高,48 h达到高峰,72 h开始下降,出院时恢复术前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P的表达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为0.957(P<0.001),高于与WBC计数相关性,r为0.608(P<0.01)。结论 CPB后NAP表达显著升高,其变化规律与血清CRP基本一致,可以作为CPB下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一个预警指标,长时间的NAP升高可能预示着机体存在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观察1 238例临床确诊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结合NAP、hs-CRP及PC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积分、hs-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血清NAP阳性积分与PCT水平均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的PCT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组的hs-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P、hs-CRP及PCT能有效诊断、鉴别儿童呼吸道感染感染性疾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自然史.方法总结合并HBV感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0例,其乙型肝炎发病时临床和肝组织病理资料.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速率法,血清总胆红素(TBIL)采用终点比色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酶免疫测定(EIA),HBV DNA定量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其中8例进行了肝组织活检.结果 (1)5例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5例患者有乙型肝炎家族史,4例患者有HBV暴露史.(2)移植前10例患者肝功能指标包括ALT、TBIL、GGT均正常,而在乙型肝炎发作时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3)移植前受者的乙型肝炎免疫性检测为1例患者 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1例患者抗-HBs阳性、抗-HBc阳性;3例患者仅抗-HBc阳性;4例患者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例患者仅抗-HBs阳性.(4)3例患者肝脏病理学诊断为纤维化瘀胆性肝炎,4例患者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1例患者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5)在随访终点时,5例患者死于重型肝炎,1例患者死于肺炎,3例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1例患者痊愈.结论 (1)HSCT术后乙型肝炎患者常有乙型肝炎病史、乙型肝炎家族史或HBV暴露史.(2)HSCT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自然史不同于正常免疫状态的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存在于中性成熟粒细胞中,故中性成熟粒细胞染色呈阳性,其他细胞基本呈阴性,不同疾病患者NAP活性程度有明显变化。NAP积分明显增高或明显下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与感染及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感染内科586例住院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并对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进行统计。另外,对其中63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PCT评分及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计算PSI评分和CURB-65评分。结果多部位感染组PCT、PCT评分大于单一部位感染组;不同部位感染PCT、P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化系统感染PCT、PCT评分水平高于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在63例细菌性肺炎中,低危组和中高危组PCT、P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CT升高组最高体温、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阳性率、NAP积分值高于PCT正常组,而病程短于PC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作为一种新的感染性炎性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NAP)染色,对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以及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之间的鉴别有重要价值。以往文献普遍认为在慢粒时NAP 的活性降低.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测定30例慢粒患者的NAP 染色的结果,对其某些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选取活动期强直性脊椎炎患者58例,经检测发现其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下降,血清锌水平降低,同时发现白细胞内的中毒颗粒的出现率升高。与由100名大学生组成的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可能存在着抗菌及NAP活性方面的免疫功能缺陷;而补锌可能会提高NAP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情况、发生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3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检出情况,并对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17.14%,其中首要感染部位为腹腔感染(37.04%).所有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总检出的61.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临床分期较重、低蛋白血症、有侵袭性操作和合并基础疾病.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注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omori钙-钻法对2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结果Ⅰ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70.12±15.01%,阳性积分150.03±54.47分,Ⅱ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77.13±12.14%,阳性积分153.12±53.01分,与健康参考人群阳性率34.07±10.27%,阳性积分56.31±21.75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NAP活力测定可作为对糖尿病患者筛选和治疗时的一种简便易行、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P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血液透析(H D)相比,有其优点,尤其是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近年来,由于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献血时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以及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隔离,透析患者HBV感染率已经显著下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 rus,HCV)感染因而成为透析患者感染的一种主要肝炎类型.目前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患者抗原抗体模式、HBV-DNA载量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含量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R)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 IgG);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6。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6含量与健康对照相比明显升高(P<0.01),并且1、3模式及1、3、5模式的患者血清中IL-16含量与1、4、5模式相比明显升高(P<0.01);HBV-DNA载量大于或等于500与HBV-DNA载量小于500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IL-16在HBV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期明显升高,提示IL-16可能参与HBV感染后急性期的肝损伤过程,是一种潜在的乙型肝炎早期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9.
苏卫东  邱丽君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2):138-138,14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omori钙 -钴法对 2 0例Ι型糖尿病患者和 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结果 Ι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 70 .1 2± 1 5 .0 1 % ,阳性积分 1 50 .0 3± 54 .47分 ,Ⅱ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 77.1 3± 1 2 .1 4 % ,阳性积分 1 53 .1 2± 53 .0 1分 ,与健康参考人群阳性率 34 .0 7± 1 0 .2 7% ,阳性积分 56 .31± 2 1 .75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提示NAP活力测定可作为对糖尿病患者筛选和治疗时的一种简便易行、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晓清 《护理与康复》2006,5(5):376-378
总结了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的原因及对策.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的原因除部分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较差外,还与工作因素有关,如护理人员压力大、抵抗力差,以及容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为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护士必须重视自身防护;管理层应关心护士,对护士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安全技能训练,对护士定期体检,加强院内感染监测,以预防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