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4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23例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2010年1~7月),对21例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2010年5~11月)。结果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对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两种药物之间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种药物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过早搏动(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等。目前,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3.
那些无急性心肌梗塞(下称心梗)征象而发生过原发性室颤的患者,是非治疗不可的,因为他们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最大。自冠心病监护室建立以来,猝死综合征产生了新的概念:①室颤通常是原发性的心电意外,它发生于心肌缺血发作的开始时。②在终末性室颤发生之前,通常先有室性心律失常,所以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在理论上有可能防止室颤的发生(如用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主要为:终止急性发作或减慢心室率,预防复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指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室颤或具有潜在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易恶化为室颤,均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非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重症心肌炎,少见于无心脏结构异常者,如特发性左室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LQTS、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等。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持续性室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发作时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可导致猝死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见于室速和室颤。本文重点介绍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速和室颤研究进展。1经射  相似文献   

7.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得不到及时抢救,患者多死于院外。无论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患何种类型的心脏病,其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其中80%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即所谓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足20%的患者死于缓慢心律失常。因此,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患者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积极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过因室速或室颤而心脏骤停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危险分层通常所说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  相似文献   

8.
左室功能障碍和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左室功能障碍症状的患者常同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反之,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常有明显的左室功能障碍。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死亡率很高,如同时又有左室功能低下者死亡率则更高。心肌梗塞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监护室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小时至2或3天,80%以上的患者出现室性早搏,约40%的患者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约为2%~3%。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 (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心室扑动 (室扑 )与心室颤动 (室颤 )等。由于室扑与室颤的治疗多在心肺复苏中讲述 ,本文只介绍室早与室速在循证医学广泛开展的今天应如何治疗。1 室早与室速的分类与危险分层室早与室速有多种分类方法。为便于治疗 ,以下分类较为适用 :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 ;②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 :有器质性心脏病。后者又分为单形性 (QRS形态基本一致 )和多形性 (QRS形态多变 )两种。为了正确诊治室性心律失常 ,必须熟悉其心电图特点 ,才能及时作出治疗决策。根据危险…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松 《山东医药》2008,48(7):107-108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单纯的室性早搏、各种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颤、室扑等.室性心律失常是否给予治疗以及采取何种方法治疗应根据患者有无基础性心脏疾患、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有无血液动力学异常以及患者有无自觉症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1.
沈瑞环  邹彤 《心脏杂志》2023,35(1):102-105
调节束是一个位于右室心腔内的条索状肌性结构,两端分别延伸至右室前间隔流入道下缘和右室游离壁前乳头肌根部,其内有右束支通过。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调节束可能是无结构性心脏病变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之一。起源于此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此外,某些触发多形性室速和特发性室颤(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VF)的短联律间期室早也被发现起源于调节束,而消融这些室性心律失常能有效预防室颤复发,因此,有效识别相应的心电图异常并及时予以消融可能是治疗IVF的新靶点。目前,调节束导致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仍存争议,本文就调节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与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预防和治疗调节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危害身心健康,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更可直接导致心脏性猝死。21世纪的前10年,国内外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和防治研究中均取得重要进展。本期杂志刊登一组文章,涉及医院内室颤的救治、室速和室颤的机制、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等内容。所刊文章或许有诸多不足,并不完美,但锐意创新为其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第29届世界心律失常专业大会Heart Rhythm 2008于2008年5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3 000余名从事心律失常专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大会一个热点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高峰论坛.论坛邀请了国际上从事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和基础研究最权威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包括Haissaguerre、Wilber、Kuck、Calkins、Priori等教授.下面就其中热点之一室速和室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及室颤一些基础研究部分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对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必须仔细评价其基本情况,如心肌病、二尖瓣脱垂或心肌炎。如室性心律失常为特发性,仅对有限制性症状者或有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在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原则及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多卡因曾经作为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对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产生了许多新观点。本文重点谈一下AMI时利多卡因的应用原则与个人经验。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石家庄,050051)1 AMI时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新概念利多卡因是处理AMI时室性异位激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室速和室颤。人们曾想象,AMI时室颤的阈值降低,室性早搏可能是室速和室颤的扳机因素;但是,在AMI时,即使室早被成功抑制,室颤仍可发生。在美国进行的心肌…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性早搏(室早),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室性自身节律和心室停顿等)多数是心电图上的诊断或是继发于某些心律失常。本文重点讨论室速及室早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策略,而心室颤动(室颤)则是另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大问题,本文只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盐酸小檗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氯仿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和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利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持续监视动物Ⅱ导联心电图,预先给药10 d后,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结果 氯仿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中,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240 mg/kg)室颤发生率降低40%,室颤持续时间缩短[(12.1±9.6)s vs (18.8±13.3)s],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70.2±102.3)s vs(100.5±52.8)s],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中,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200 mg/kg)降低了缺血期内室速、室颤的发生率,缩短了室颤的持续时间[(60.7±20.9)s vs(123.4±32.1)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小檗碱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心律失常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性。众所周知,奎尼丁可以引起室速、室颤。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自动体外除颤器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临床应用中对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的诊断能力、治疗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Power Heart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入选的21例室速、室颤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全组发生需电击的心律失常108次,实施自动电除颤99次,发放的电除颤转复成功率96.97%(96次),无效率3.03%(3次,含1次心房扑动误治疗),误治疗率2.02%(2次)。AED电除颤成功治疗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7.71%(17次)。4例患者AED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和室速、室颤发作频度增加,发作间期缩短的现象。结论AED能够有效地自动诊断和治疗室速、室颤,但临床应用仍有较多问题需注意。  相似文献   

20.
心衰患者死因中30%~50%是猝死,其原因与心律失常相关,对猝死(特别是伴有室速室颤恶性的猝死)的对策尤其重要。植入型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临床用于治疗室速、室颤的有效手段,在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最近,我院为1例心衰心功能Ⅲ~Ⅳ级反复发作室速并伴房颤的患者行双腔ICD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