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鲁科达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其组方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鲁教授中医门诊的肾性蛋白尿医案,以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将处方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高频药对、核心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肾性蛋白尿病例691则,处方3 750首,共涉及中药261味,将使用频次前34味的药物作为高频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山茱萸、甘草、薏苡仁、地黄、川牛膝、青风藤、地龙等。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药对20组,通过聚类分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方。[结论] 鲁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消瘀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与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期刊数据库及书籍中近40年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运用中医药治疗崩漏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所涉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及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和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结果] 最终筛选出方剂220首,涉及中药213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生地黄等,药物性味以性寒,味苦、甘、辛居多,主入肝、脾、肾三经,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治疗崩漏的新处方8个。[结论] 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诊治崩漏谨遵虚、热、瘀为纲,肝脾肾并重,气血并调,以补血活血、补气健脾、清热凉血、平抑肝阳和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与中医理论基本一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黎小斌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黎小斌教授临床治疗PCOS月经后期的有效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得到黎小斌教授治疗PCOS月经后期的140首病案处方,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45次的药物有11味,所用药物多归肝、脾、肾经,多用甘温之品。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肝肾不足证。高频药物组合有10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条药物关联规则,衍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数据统计结果体现了黎小斌教授治疗PCOS月经后期重视补益肝肾及健脾益气,兼以化痰祛瘀的用药特点,可为中医妇科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王鹏教授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数据挖掘及网络可视化。结果 共收集处方330首,涉及药物166味,药物频次>150次的中药有12味,药性多为温性,药味多为苦味,归经多为肺、脾、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组高频药物组合,药物组合关联规则20条,核心药物为柴胡、黄芩、白芍、甘草、瓜蒌皮、薤白、法半夏、枳壳、射干、麻黄。经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7个潜在新方。 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法对孟如教授1997-2018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历资料中615首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615首处方中用药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82味,其中有补益作用药物28味,有清热作用药物26味,有理气消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化痰利湿等作用药物各占一定比例。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3组,其中补益药物组合18组,补泻药物组合34组;常用处方为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生脉散。聚类算法分析得出常用药对26对,以“生地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青蒿,鳖甲”等为临床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得到可能的新处方9个。结论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独到的用药组方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于传承研究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谢教授门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处方320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相关用药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之间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320首处方涉及112味药物,药物频次共5005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6味。在高频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排名前5位分别为枸杞子、女贞子、当归、桃仁、白芍。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药和“寒”药为主,寒温并用。药味上以甘味和苦味为主。归经方面则以肝经为最,脾经、肾经次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为“当归—白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的核心组合,7个聚类方。结论: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从肝肾、气血、经络出发,以补肾强精,聚精养血为根本,并强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探讨名老中医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老中医李声岳门诊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获得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96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涉及161味中药,高频率(大于100次)的有8味中药,24组核心组合,挖掘出12个新方组合。结论: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丰富,多用温肺益气,散邪通窍。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并分析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中医组方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纳入中药处方283首,涉及中药109味。频次≥79次的高频中药共有17味,其中居前8位的药物为土茯苓、甘草、肿节风、白花蛇舌草、石上柏、莪术、徐长卿、赤芍。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使用性寒、味苦、归肝经的药物最多。高频药物组合有20个,其中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土茯苓,甘草”“土茯苓,肿节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置信度为1.000的关联规则有60个,频次居前3位的关联规则为“石上柏,乌梅-土茯苓”“甘草,莪术-肿节风”“石上柏,北沙参-土茯苓”。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禤国维教授治疗银屑病提倡从血分立法,根据燥、毒、瘀的病因病机,治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之法,用药以皮肤解毒汤(乌梅、莪术、土茯苓、紫草、紫苏叶、防风、徐长卿、甘草)为核心处方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挖掘中医治疗疟疾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药的性、味、归经、药效等基本属性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药物关联的基础上,构建了中药关联复杂网络。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治疗疟疾的核心药物。应用Apriori算法对核心药物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 357种草药在461首治疗疟疾的处方中共使用3,194次。在药材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是甘草、黄连、柴胡、地骨皮等。在药效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是补益、解表、清热、理气和化湿类药等。在药性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是温、平、寒等。在药味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辛、苦、甘等。在归经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是脾、肺、胃等。聚类分析得到甘草、半夏、柴胡、常山等核心药物61味。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条二项规则(药对)和6条三项规则(药物组合),其中柴胡和黄芩是治疗疟疾的核心药对。结论 柴胡和黄芩是治疗疟疾的核心药对,该药对与白术组合,可用于治疗温疟和寒疟;与陈皮或地黄组合,可用于治疗瘴疟;与人参、当归组合,可用于治疗劳疟;与鳖甲组合,可用于治疗疟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文献中治疗痛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1965—2018年约50年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内治疗痛痹的文献资料,通过相关性挖掘、复杂熵聚类分析治疗痛痹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研究文献中治疗痛痹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得到治疗痛痹的处方173张,统计得到治疗痛痹药物的频次、药性、药味、归经、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药物组合的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核心组合新方。结论:文献中治疗痛痹的处方用药多以温经散寒为治疗原则,药物以温经通脉、散寒止痛、滋阴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99~2005年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病案,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关联规则,总结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37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柴胡、川芎、赤芍、熟地黄、生地黄、炒白芍、牡蛎、党参、龙骨等,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居多,主要归肝、脾、心、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川芎、当归,当归、柴胡,赤芍、川芎,赤芍、当归,熟地黄、当归等。依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蝉蜕、桑叶、桑白皮等5组核心组合及由此构成的5首新处方。结论:聂惠民尤善于从郁论治,解郁调经法为治疗月经后期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经方,常用经方合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分析奚嘉名老中医运用益气养血法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用药特点,传承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方法 收集并整理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的处方,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对处方中药物进行性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等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通过对201首处方所含155种药物分析,得出药物以甘温为主,多归于肝、脾、肾经,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当归、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黄芪使用频次最高。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经奚嘉名老中医审核总结出新方。结论 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以益气养血为主,用药以黄芪、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女贞子为基础,随病、证及其虚实强弱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关联规则,对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的150例(595诊次)病案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方剂595首,共涉及中药380味;治疗心悸最常用的药物16味(支持度为30%)、高频药对9对(支持度为40%)、高概率的多药物组合3组(置信度为70%)。临床表现以心悸和心律失常为主,部分病案可见不寐、胸痞和乏力症状;治疗心悸病的基础方药是炒党参、灵芝草、生白果、景天三七、生地黄、炒白术、丹参、脱力草、苦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重用淮小麦,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重用生黄芪。针对症状用药规律有:治疗不寐加用淮小麦、五味子、熟地黄;治疗胸痞加用景天三七、灵芝草、生地黄;治疗乏力首选脱力草、景天三七、灵芝草。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病的经验相符合,基本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药用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的反复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包括割伤、烧伤、咬伤、抓伤等多种形式[1]。非自杀性自伤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在全球青少年中的患病率高达17%[2-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者高达44.8%,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骨折术后熏洗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2009—2015年期刊公开发表骨折术后运用中药熏洗治疗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10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归经、四气五味、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肝肾药、解表药等为主,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法、活血化瘀法、祛风除湿法。红花、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海桐皮、牛膝、当归、没药、威灵仙、防风、桂枝、川芎、五加皮、木瓜等是临床骨折术后熏洗治疗常用核心药物。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骨折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感冒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家专利数据库中关于预防感冒的中药复方,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频次,对药物组合和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结果]共录入68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金银花、黄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近十年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65条,涉及中药110味,计算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川芎、香附、白芍和丹参等;得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常用药物组合,以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和白芍两两组合最多;进一步聚类,得到3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剂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注重补益肝肾、调理气血,所得新方组合仍需通过临床辨证运用以验证其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周郁鸿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处方的整理、分析,总结周教授治疗ITP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整理筛选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1 102首,其中男性46人,女性71人,以中医传承系统(V2.5)软件为平台,专人录入,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 结果 对处方进行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前五位的是仙鹤草、黄芪、茜草、茯苓、紫草。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黄芪,仙鹤草”“茜草,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黄芪,茜草”和“茯苓,炒麦芽”。中药药对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当归,黄芪”“党参,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白术,仙鹤草”“酸枣仁,仙鹤草”。中药用药关联度分析,前五位分别是“黄芪,牡丹皮”“白芍,紫草”“茯苓,水牛角”“黄柏、旱莲草”“白芍,芦根”。挖掘出30个4~5味中药的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到9首新处方。 结论 周郁鸿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临床上她多使用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理肝脾,清热凉血、滋阴凉血及温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朱为民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为继承其学术经验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整理朱为民治疗肺癌病例370例,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纳入的1028个处方进行分析,提取主要临床表现和核心用药组合规律。使用频次排前10的核心药物有:太子参、生黄芪、茯苓、党参、黄精、重楼、女贞子、炒白术、炙黄芪和法半夏。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为四类主要为清热解毒药、养阴药、利湿化痰药、益气健脾药;聚为两类为清热解毒药、益气养阴药。关联规则算法得出肺癌常用中药处方基本是太子参、生黄芪、茯苓、党参、黄精、重楼和麦冬互相之间的组合。结论:朱为民治疗肺癌注重益气养阴,辅以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我院中医科2017年治疗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处方446张,利用Excel、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446例患儿使用了148味中药,使用频数前6位的中药为桔梗、甘草、黄芩、苦杏仁、连翘、薄荷;中药类别频数前3位的为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甘草和苦杏仁,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桔梗、薄荷和苦杏仁;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组合。结论: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进行数据挖掘,体现了以解表为核心,辨证加入化痰、止咳、清热、健脾的用药及组方特点,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