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基于近10年期刊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中医临床研究常见的病、证(含证型、证素)和证候频数分布情况,为中医的术语标准化建设及中医诊断规则的挖掘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2007年1月-2016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经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名称规范化及证素拆解后,统计其频数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9730篇。按照降序统计,中医临床研究常见中医病名依次为胸痹、水肿、眩晕等;西医病名依次为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冠心病等。中医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等;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等;中医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中医证候依次为脉细、苔白、脉弦等。结论 中医临床证型以复杂证型多见,单一证型较少;《证素辨证学》所列证素能较好地覆盖中医临床研究,而证素辨证能避开中医证型标准不统一的难题,对中医临床辨证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中医临床辨证多会诊察舌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5年来COPD致呼吸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型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OPD呼吸衰竭的病性证素以痰、内热(火)、气虚、瘀血、阴虚、阳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肾、心、脑窍和脾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痰蒙脑窍最常见;二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痰热壅肺是最为常见;三病性证素及多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的形式较为复杂。结论:痰邪是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化火生热或者瘀血内阻是其病理演变,气虚、阳虚是其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主要病位在肺和脑窍。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特点。【结果】(1)中医病位:肾的证素积分最高,其次为脾和经络;肾、脾、经络的证素积分与肝、心、肺、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病性:实性证素主要为痰、血瘀、湿,其比率为痰>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和阳虚,其比率为阴虚>气虚>阳虚。(3)证素分布:肾病中阴虚证素积分最高,脾病中气虚证素积分最高,经络证素中血瘀积分最高。【结论】肾、脾、经络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位;本病虚证以阴虚、气虚和阳虚偏重,实证以痰、血瘀、湿偏重;临床多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寐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不寐病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中医院2016~2021年门诊治疗不寐病的8 336份门诊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病性证素和病位证素以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门诊病例8 336份,其中,以20~3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4 268例)。(2)中医证型94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2 474次)、肺脾气虚(912次)、心脾两虚(782次)。(3)病位证素7个,出现频次前3位为脾(5 331次)、肝(3 174次)、心(1 472次);病性证素14个,出现频次前4位为气虚(6 398次)、气郁(滞)(2 805次)、阴虚(1 576次)、热(火)(1 528次)。(4)涉及中药463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甘草(7 857次)、白芍(7 128次)、柴胡(4 987次)等;核心药对有远志-石菖蒲,首乌藤-合欢皮,龙骨-牡蛎,酸枣仁-五味子等。【结论】气虚为不寐病的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气郁(滞)、热(火)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的驱动要素,中后期患者则以体虚为本,同时伴有血瘀、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1980—2012年间的文献报道,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血尿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总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医治疗CGN血尿的相关文献,对其病性、病位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收集合格文献97篇,提取14个病性证素,11个病位证素。结论 CGN血尿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下焦〉肺;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湿热〉血瘀〉气虚〉风热〉血热〉阳虚;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常见证素组合中气阴两虚、下焦(膀胱)湿热、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频次占前4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近10年咳嗽变异性哮喘文献,筛选整理,对其证素的分布和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性证素以(外)风、气虚、火(热)和痰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证素组合以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为主。两证素组合以风邪犯肺、肺气亏虚、肺阴亏虚等为主;三证素组合时以肺脾气虚、风寒束肺等较为常见。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性主要为(外)风、气虚、火(热)和痰,证素组合以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以及中医舌象特征。方法 选取天长市中医院的15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采集中医证型证素以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通过Excel统计分析患者舌象以及证型证素分布情况,采用SPSS 20.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纳入的154例患者中,男性57例(37.01%),女性97例(62.99%),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肾阳亏虚证(33.12%)、肝肾不足证(27.92%)、脾阳亏虚证(19.48%)、脾肾阳虚证(14.29%)、气滞痰阻证(2.60%)和痰瘀互结证(2.60%);中医证素总计出现373频次,病位证素主要包括肾(116/31.10%)、脾(52/13.94%)、肝(43/11.53%);病性证素包括阳虚(103/27.61%)、阴虚(43/11.53%)、气滞(4/1.07%)、痰(8/2.14%)、瘀(4/1.07%)。频数≥50次的舌象因素10个,软萎舌、白苔、舌下络脉淡紫、舌苔润、舌质淡红、嫩舌、舌苔干燥、舌下络脉紫黑、剥落苔、少苔;...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5):1117-112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尘肺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燥邪伤肺证(8.28%)、肺阴虚证(7.64%)、肺气虚证(7.64%)、肺脾气虚证(7.01%)和痰湿阻肺证(7.01%)。构成尘肺病的中医证候要素有20个,病性证素中以气虚(30.57%)、阴虚(24.20%)和痰(21.66%)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肺(63.69%)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89.18%)。单一病性证素中,气虚、阴虚和燥邪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34.88%、18.60%和15.12%;两病性组合时,气虚+阴虚、痰+湿、痰+瘀和痰+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28.57%、17.46%、14.29%和9.52%。结论:尘肺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燥邪、气虚、阴虚和痰为主,病位主要在肺。  相似文献   

9.
谢洋  赵虎雷  王佳佳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5):1117-112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尘肺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燥邪伤肺证(8.28%)、肺阴虚证(7.64%)、肺气虚证(7.64%)、肺脾气虚证(7.01%)和痰湿阻肺证(7.01%)。构成尘肺病的中医证候要素有20个,病性证素中以气虚(30.57%)、阴虚(24.20%)和痰(21.66%)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肺(63.69%)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89.18%)。单一病性证素中,气虚、阴虚和燥邪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34.88%、18.60%和15.12%;两病性组合时,气虚+阴虚、痰+湿、痰+瘀和痰+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28.57%、17.46%、14.29%和9.52%。结论:尘肺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燥邪、气虚、阴虚和痰为主,病位主要在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在2020年3月24日之前收录的与梅尼埃病中医证型相关的文献,筛选后提取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型、证素出现的频数及相关证型、证素的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纳入病例数1585例,纳入病例年龄15岁至95岁。梅尼埃病共有证型28种,频数最高的6种证型为肝阳上亢、气血两虚、痰湿中阻、痰浊中阻、风阳上扰、髓海不足。病例数量最多的前5种证型为痰湿中阻、痰浊中阻、肝阳上亢、气血两虚、痰湿夹瘀。纳入病例中,实证的病例数最多。实证性质的证型有14种,频数最多的为痰湿中阻证和痰浊中阻证;虚证性质的证型种类有9种,频数最多的为气血两虚证;虚实夹杂性质的证型种类有5种,频数最多的为肝阳上亢证。梅尼埃病证素共有12种,分别为湿、瘀、痰、寒、热(火)、风、阳亢、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病位证素共有3种,分别为肝、脾、肾。结论:梅尼埃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病位在肝、肾、脾。临床辨证论治需注意虚实病...  相似文献   

11.
揭示女性冠心病辨证构成特征,为中医防治女性冠心病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期刊文献数据库中近15年具有明确诊疗记录的冠心病病例报道,提取性别、年龄、中医证候和病性进行整理。分别统计分析男性、女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病性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居首位,其次为胸阳不振、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病性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气滞;其中49岁以下患者中居前列的是气滞血瘀、气滞心胸、胸阳不振和心血瘀阻,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49~60岁中肝肾阴虚出现最多,病性以阴虚为首;60岁以上患者中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首,病性主要为血瘀、气虚。男性患者以痰瘀互结证为主,血瘀、气滞居病性前2位。结论 冠心病中医辨证构成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辨证构成存在自身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辨证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集4个研究单位诊治的929例DR患者的四诊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事先未经经验辨证的四诊指标提取证候要素。结果:得到23个公因子(即证候要素),经合并后,初步诠释为阴虚、气虚、血瘀、阳虚、痰、血虚、精亏、气滞、湿、热(火)10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阴虚、气虚、血瘀、阳虚位居前4位,为DR的多见证候要素,此与中医关于DR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结论:因子分析是确定DR常见证候要素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取的证候要素,可作为DR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常智玲  何江  管慧  周锦勇 《右江医学》2012,40(2):154-156
目的对比观察某地汉族与布依族冠心病中医证型的临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心内科就诊诊断为冠心病的4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汉族组220例,布依族组249例。对两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表格进行实名制问卷调查并予以切脉观察患者脉象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医各证型体重指数(BMI)分布。结果两组中医证型比较,除气阴两虚和阳气虚衰2个中医证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4个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汉族组的痰浊雍塞及心肾阴虚构成比高于布依族组,心血瘀阻及阴寒凝滞构成比低于布依族组。汉族组中医证型分布前三位顺位为痰浊雍塞、心血瘀阻和气阴两虚。布依族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前三位顺位为心血瘀阻、阴寒凝滞和痰浊雍塞。两组痰浊雍塞证型的BM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组的BMI以低分布为主,布依族组的BMI以高分布为主。结论两民族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汉族主要以痰浊雍塞、心血瘀阻和气阴两虚分布居多,而布依族则以心血瘀阻、阴寒凝滞和痰浊雍塞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客观定量地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为其先验概率分布情况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20年6月4日,采用双人双机独立检索并交叉核对,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5篇,研究对象33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的分布频率为0.45[95%CI(0.33,0.58)];气阴两虚证的分布频率为0.44[95%CI(0.35,0.53)];瘀血阻滞证的分布频率为0.31[95%CI(0.17,0.49)];湿浊中阻证的分布频率为0.24[95%CI(0.01,0.47)];阴津不足、燥热内生证的分布频率为0.23[95%CI(0.04,0.42)];阴阳两虚证的分布频率为0.19[95%CI(0.15,0.23)];肝肾亏虚证的分布频率为0.17[95%CI(0.11,0.25)];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的分布频率为0.12[95%CI(0.07,0.19)];阴虚内热证的分布频率为0.05[95%CI(0.01,0.2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气阴两虚证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证、阴阳两虚证在不同病程分布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分布频率最高;气阴两虚证的分布情况存在地域差异;肝肾亏虚证、阴阳两虚证的分布频率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 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 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分布主次,为临床治疗提供辨治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网络数据库中西医学期刊,从383篇论文中收集中医治疗大肠癌确诊病例4 543例,对32种证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比较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差异。结果大肠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中医主要病理机制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等相关,其证型结构的排列主次可为制定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框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