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表达水平的关联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1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359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108)、乙肝肝硬化组(n=92)、乙肝相关肝癌初发组(n=98)和乙肝相关肝癌经治组(n=61),同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HI3L1表达水平,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CHB组、乙肝肝硬化组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组的血清CHI3L1表达水平分别为47.57(32.74,54.75)ng/ml、80.45(56.69,126.80)ng/ml、143.92(94.97,287.87)ng/ml、149.36(68.75,273.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血清CHI3L1鉴别诊断CHB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06(0.632~0.780)(P<0.001),与血清AFP相仿;但其鉴别诊断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的AUC为0.484(0.400~0.567)(P=0.698),显著低于血清AFP。在校正了HBeAg、肝癌个数和大小、有无癌栓和远处转移、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等混杂因素后,HBV-DNA、年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为影响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血清CHI3L1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血清CHI3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P=0.046),但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P=0.003),而与复发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结论 血清CHI3L1表达水平随着慢性HBV感染疾病的进展而上调,特别是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显著升高。对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其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理学、病毒学、治疗手段以及是否复发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体内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活化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和MIP-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40例)、LC患者(40例)、HCC患者(53例)的血液标本,采用Luminex 技术检测血清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P-1β和MCP-1的表达水平,并以2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在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9.590、106.490和72.330 pg/ml,高于CHB组、LC组和HCC组;趋化因子RANTES在HCC组的表达水平为16948.440 pg/ml,依次高于正常对照组、CHB组、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lt;0.008)。结论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水平与乙肝相关HCC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以作为HCC发生发展的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詹军勇 《当代医学》2021,27(18):51-5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组(n=12)、肝胆湿热组(n=14)、肝热血瘀组(n=7)、脾虚湿困组(n=17)、肝肾阴虚组(n=10).比较各组血清γ-谷氨酸转肽酶(γ-GT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甲胎蛋白(AFP)指标水平.结果 肝热血瘀组、脾虚湿困组及肝肾阴虚组γ-GT2水平高于肝郁脾虚组及肝胆湿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组CA19-9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CEA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肝热血瘀组及肝肾阴虚组AFP水平显著高于肝郁脾虚组、脾虚湿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2、CEA、CA19-9和AFP肿瘤标记物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中所占比例存在差异,肝郁脾虚主要以CEA高表达为主;肝胆湿热主要以CEA及AFP高表达为主;肝热血瘀主要以γ-GT2、CA19-9和AFP高表达为主;脾虚湿困主要以γ-GT2及CA19-9高表达为主;肝肾阴虚主要以AFP表达为主.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型中可依据血清γ-GT2、CEA、CA19-9和AFP指标水平作为客观参考指标,为原发性肝癌提供参考指标,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R基因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LC和HCC组显著高于AHB组(χ^2=8.495,P=0.004),较CHB组也显著升高(χ^2=5.667,P=0.017);HLA-DR8基因型发生频率在CHB、LC和HCC三个HBV慢性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34),而在AHB组显著低于HBV慢性感染组(χ^2=8.830,P=0.003);HLA-DR13基因型频率在AHB组显著高于CHB组(χ^2=26.876,P=0.000)及LC和HCC组(χ^2=6.413,P=0.011),而LC和HCC组又高于CHB组(χc^2=6.479,Pc=0.011)。结论:HLA-DR1基因型可能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HLA-DR8基因型则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基因型可有助于HBV的清除,但在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不同脾虚兼证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表型及功能的关系。 方法:CHB患者60例,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虚肝郁、脾虚湿热和脾肾两虚组,每组20例,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DC分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浓度,同步检测患者生化指标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DNA)水平。 结果:CHB患者DC体外诱导增殖能力较正常人下降,DC成熟表面标记物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不同证候CHB患者DC表面标记物CD80、CD86和CD1a表达阳性率均低于正常人(P〈0.05)。脾虚肝郁证患者CD80、CD1a和HLA-D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脾肾两虚证(P〈0.05),脾虚湿热证患者CD1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脾肾两虚证(P〈0.05)。CHB患者DC培养上清中IL-1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脾肾两虚证患者DC培养上清中IL-10含量高于脾虚肝郁证(P〈0.05)。 结论:在CHB发病过程中,不同脾虚兼证CHB患者DC的表型及功能间存在差异,提示中医证候分类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重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白细胞介素22(IL-2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33例CHB中度患者(CHB中度组)、21例CHB重度患者(CHB重度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组)、1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例HCC患者(HCC组)的临床资料。RT-PCR半定量分析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22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重要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中度、CHB重度和肝硬化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CHB重度组患者和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总胆红素(T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83,P=0.043;r=-0.619,P=0.028);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64,P=0.000)。结论: 慢性乙肝重症化过程中,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低下提示肝细胞再生障碍,且IL-22mRNA表达水平与TB一样能够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L-22可能对HCC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探讨其水平差异与慢性HBV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在所观察的3组中,TNF-α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其中LC组和HCC组均显著高于CHB组(P〈0.001),但LC组和HC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CHB、LC和HCC3组间血清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208)。结论:血清TNF-α水平可能与慢性HBV感染的结局相关,而IFN-γ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结局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李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58-1659,1662
目的:分析糖尿病前期状态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患者30例为糖尿病前期组,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取两组空腹12h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铁蛋白(SF)、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前期组S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前期组血清SF水平与FBG、TC、TG均明显正相关(r=0.30,P〈0.001;r=0.09,P〈0.01;r=0.07,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状态患者血清SF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临床上对血清SF水平测定,有助于早期的发现潜在的DM患者,对DM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HBLF)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CHB患者49例、ACHBLF患者20例和PHBC患者18例,健康对照组34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DNA、IL-37、TNFα的水平。结果 CHB、ACHBLF和PHBC组患者中,血清IL-3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对照组,且HBe Ag阳性患者血清IL-37较HBe Ag阴性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感染者中,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IL-37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和ACHBLF组患者血清IL-37与ALT、AST、HBV DNA呈正相关(R=0.608 4,R=0.574 4,R=0.649 2,P均0.05;R=0.636 8,R=0.678 2,R=0.978 5,P均0.05);CHB、ACHBLF和PHBC患者血清IL-37与TBil、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 CHB、ACHBLF和PHBC患者血清IL-37的表达可能与HBV DNA水平和HBe Ag血清学转换有关,并能够反映CHB、PHBC患者肝脏炎症程度。IL-37可作为乙型肝炎治疗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关联。 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PCR-LDR)相结合的测序方法,检测22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IL-10-592 A/C、-819 C/T和-1082 G/A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这3个SNP位点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结果:IL-10-819位点C等位基因在脾虚湿盛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脾虚湿盛证(P<0.001),TT基因型在肝气郁结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肝气郁结证(P<0.05)。IL-10-592 A/C和-1082 G/A位点的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之间未发现有显著的关联(P〉0.05)。 结论:IL-10-819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形成脾虚湿盛证相关,而其TT基因型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形成肝气郁结证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300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不同中医证型分布,依据不同中医证型将其分为湿热困脾证组(n=117)、阴虚热盛证组(n=63)、气阴两虚证组(n=45)、血瘀脉络证组(n=42)、阴阳两虚证组(n=33),测定并比较各组血脂指标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300例T2DM患者中,湿热困脾证占比为39.00%,阴虚热盛证占比为21.00%,气阴两虚证占比为15.00%,血瘀脉络证占比为14.00%,阴阳两虚证占比为11.00%。湿热困脾证组TC、TG水平高于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血瘀脉络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阴阳两虚证组TC水平低于血瘀脉络证组;阴阳两虚证组TG水平低于阴虚热盛证组和气阴两虚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组FPG和HbA1c水平高于湿热困脾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血瘀脉络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nnan-bingding lectin 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2,MASP-2)水平变化及其与其他肿瘤标记物的关联。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未治疗)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9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MASP-2水平和肿瘤标记物血清铁蛋白(S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分析血清MASP-2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肺部感染者、健康体检者血清MASP-2分别为424.4±76.4 ng/mL、309.3±51.2 ng/mL、221.2±46.5 ng/mL,肺癌患者血清MASP-2水平显著高于肺部感染、健康体检者(F=14.5,P<0.001)。年龄≥60岁的肺癌患者血清MASP-2水平(481.5 ng/mL)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381.5 ng/mL),TNM分期为II期的患者血清MASP-2水平(513.9 ng/mL)显著高于I期(349.3 ng/mL),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血清MASP-2水平(555.1ng/mL)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MASP-2水平较高组的血清铁蛋白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血清MASP-2水平较低组(P<0.05)。两组血清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MASP-2水平与血清铁蛋白和CA-125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r=0.653,0.554,P均<0.001)。结论:血清MASP-2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血清铁蛋白和CA125密切相关,在早期诊断肺癌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染色体制备和生物素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对比分析,了解HBx基因在肝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与HCC发生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在HCC与CHB患者中乙肝血清标志物差异及HBx整合与乙肝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HCC患者19例,CHB患者14例,分别获取手术或肝穿刺标本并制备成染色体载玻片,以生物素标记的HBx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同时统计分析其乙肝血清标志物资料.结果:①19例HCC中有13例患者的肝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杂交信号,占68.24%,明显高于CH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5),肝癌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HBx整合位点数为3.80±1.36,而CHB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位点数为1.30±0.36,二者差别具有极显著性(t=3.5,P<0.01).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CHB患者中阳性率为80.0%,明显高于HCC组(10.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1).③HCC及CHB患者HBx整合与否与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①HBx基因在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明显高于CHB;②CHB患者乙肝病毒复制较HCC患者活跃;③HBx基因整合与否与HCC及CHB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细胞亚群、IL-17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 cirrhosis,LC)、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lr carcinoma,HCC)及正常对照组T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IL-17水平。结果⑴HBV感染者CD4+T细胞测定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LC组低于CHB组,HCC组低于LC组,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⑵HBV感染者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C及HCC组高于CHB组,P〈0.05,但LC与HC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⑶CHB组与对照组间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LC组与HCC组间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LC、HCC组比对照组、CHB组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⑷LC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CHB组,HCC低于LC组,差异有显著性,CH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⑴CD4+T细胞易被HBV感染成为靶细胞遭到免疫清除,随疾病进展,水平降低,而受其调节的CD8+T细胞功能下降,CD8+T很可能直接参与肝细胞损伤过程。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紊乱。⑵IL-17与纤维化程度及肝功损害成正相关,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其中,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可能因为肝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分泌较肝硬化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LR)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10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133例HBV-LC患者为HBV-LC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CHB组,同期1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常规、凝血、生化等指标,分析各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PR)、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对HBV相关性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HBV-LC组患者RLR、GPR、APRI、NLR和SF高于CH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679、149.386、202.355、65.354、79.880,P均<0.05),LMR低于CH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42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LR、GPR、APRI、LMR、NLR和S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serum ferritin )不同时期含量变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3例,依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PIS组)50例、非进展组(NPIS组)8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F浓度.结果 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第1、3、7天SF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随着SF水平升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度呈上升趋势,x2=20.63,P<0.001.结论 1.SF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SF水平升高,病情进展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郑小勤  陈玉涵  张鑫  陈德喜  丁惠国 《北京医学》2017,(12):1201-1204,1208
目的 探讨HBV DNA开放编码区T53C、G912A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2006年留存血清标本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1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69例(61.6%),乙肝肝硬化(LC)37例(33.0%),乙肝相关肝癌(HCC)6例(5.4%).所有血清标本均进行HBV DNA全基因组测序.随访5~7年,将发生LC、HCC、反复肝功能异常或死亡事件定义为疾病进展,探讨乙肝病毒开放编码区突变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 S区T53C突变在CHB、LC、HCC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7%、18.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P区G912A突变在3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8.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随访5~7年,T53C在疾病未进展组、进展组的突变发生率分别为7.6%、24.1%,G912A在疾病未进展组、进展组的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4.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区T53C、P区G912A可能与乙肝相关肝病的进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变异位点在乙肝相关疾病中的变异频率,评估乙肝病毒变异在终末期肝病发生中的风险。方法 收集2 093例HBV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HBsAg carrier, 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应用测序法检测HBV位点变异;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ASC组为对照,研究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区的变异与乙肝相关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后HBV变异在CHB、LC和HCC发生中的风险。结果 HCC组中除T1768A变异外,其余变异位点的变异频率均大于30%,而在ASC组中无变异位点的变异频率超过30%;7个变异位点在4组人群中变异频率均逐渐增高(Ptrend<0.001);除T1768A位点外,其余变异在CHB、LC和HCC组中的校正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均逐渐增加,A1762T/G1764A双突变在HCC发生中的AOR为13.91(95%CI 9.66~20.03);HBV BCP区位点累积变异频率在乙肝相关疾病进展过程逐渐递增(Ptrend<0.001)。结论 随着HBV BCP区变异在HBV相关肝病进展过程中逐渐累加,终末期肝病的发病风险增加;HBV BCP区变异可作为早期预测HBV相关终末期肝病发生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