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洪霖  邹小燕  张禧燕  张会永  胡文忠  吴威 《中草药》2022,53(24):7970-7979
肾脏相关疾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肾结石、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大多采用西医疗法,不良反应较多,且疗效欠佳。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作为我国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常用草药,具有利尿排石、抗炎、调节肾功能等作用,大量民间应用经验表明其对肾脏相关疾病具有神奇疗效,无不良反应。对肾茶提取物及活性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分析,以期为肾茶治疗肾脏疾病的深入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粗齿兔耳风提取物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兔耳风提取物高、中、低剂量(2.5,10,20 g·kg-1)和呋塞米(10 mg·kg-1)灌胃给药。第1次给药后,收集大鼠1,2,4,6,24 h的尿液,研究并比较各给药组对大鼠排尿量和尿中Na+,K+,Cl-排泄量的影响。连续给药8 d,取其肾脏研究各给药组对肾髓质水通道蛋白(AQP)1,AQP2,AQP3的mRNA表达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单次给药后粗齿兔耳风提取物在4 h后能明显增加大鼠的尿液量,24 h尿液中Na+,K+,Cl-的浓度明显增加。每天给药1次,给药8 d后与正常组比较,粗齿兔耳风提取物给药组能显著下调大鼠肾髓质水通道蛋白AQP2的mRNA表达,对AQP3的mRNA表达也有一定的下调作用,对AQP1的mRNA表达调节作用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粗齿兔耳风提取物具有利尿作用,促进Na+,K+,Cl-的排泄和抑制水通道蛋白AQP2,AQP3mRNA表达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齐墩果酸(OA)对脾虚水湿内停模型小鼠的水液代谢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久居湿地+饮食失节”的方法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OA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给予10 mL·kg-1·d-1生理盐水灌胃,O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1·d-1 OA灌胃,持续给药7 d。造模和给药前后观察小鼠的一般体征,测定小鼠体质量,使用烘干法测定小鼠粪便含水率和组织含水量,称量法检测水负荷指数和脏器系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尿D-木糖排泄量、血清胃泌素(GAS)、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抗利尿激素(AVP)、肾髓水通道蛋白1(AQP1)及肝脏Na+-K+-ATP酶等指标,并将OA与检测指标中的ALB、IL-6、AQP1和Na+-K+-ATP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毛发疏松、消瘦、倦怠懒惰、动作迟缓,体质量增长缓慢、自主活动次数减少、粪便含水率和组织含水量增加、水负荷小鼠体质量下降值减少、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P<0.01);尿D-木糖排泄量明显减少,血清中GAS、TP、ALB和HDL-C的水平均明显降低,TC、LDL-C、AVP、IL-6的水平均明显升高,肝脏Na+-K+-ATP酶表达明显降低,肾髓AQP1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OA各剂量组的一般体征明显好转,体质量增长加快,自主活动次数增加,粪便含水率和组织含水量降低,水负荷小鼠体质量下降值增加、各脏器系数明显降低(P<0.05,P<0.01);尿D-木糖排泄量增加,血清中GAS、TP、ALB和HDL-C的水平升高,TC、LDL-C、AVP、IL-6的水平降低,肝脏Na+-K+-ATP酶表达明显升高,肾髓AQP1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OA各剂量组的各指标恢复效果均强于自然恢复组。分子对接结果也表明OA与ALB、IL-6、AQP1和Na+-K+-ATP酶具有较强的结合亲和力。结论 OA能改善脾虚水湿内停小鼠的水液代谢异常,为其潜在临床新用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艾灸神阙穴(CV8)、口服济生肾气丸联合西药对慢性肾脏病 3~4期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α-酮酸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艾灸神阙穴、口服济生肾气丸,疗程为8周,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及Ccr上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A、IgM、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 艾灸神阙穴、口服济生肾气丸联合西药能有效缓解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肾性水肿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发的水肿,属中医学"水气"病范畴。西医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系疾病。中医药对本病证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良好。文章选取了张喜奎教授应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猪苓汤合小柴胡汤加减、黄芪二至丸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肾性水肿的医案三则,张喜奎教授对于同一疾病不同辨证论治,取得良效,体现了"同病异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合五苓散加减辅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08 例RN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他克莫司胶囊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六味地黄口服液,5~10 mL/次,2次/d;观察组内服知柏地黄丸合五苓散加减,1剂/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肝肾阴虚证评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IL-17,CD4+和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并计算CD4+/CD8+和Th17/Treg。结果 观察组患儿24 h-UTP水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TC,TG,LDL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FIB和D-D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TNF-α,IL-10,IL-6和IL-17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CD4+,Treg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h17和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Z=2.02,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Z=2.10,P<0.05)。结论 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的基础上,知柏地黄丸合五苓散加减辅助治疗RNS肝肾阴虚证患儿可减轻尿蛋白,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凝状态,并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所致肾毒性浅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各地应用中药治疗或辅助治疗肾脏及泌尿系疾病很普遍,而且疗效显著。但近十多年来,据各地临床报道,发现不少中药由于使用不当会产生肾毒性,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死亡。因此,当引起临床医生与药理毒理工作者的重视,加强对这类中药及其制剂肾毒性研究,甚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王亚婷  唐安琪  李明权 《光明中医》2022,(13):2320-2323
肾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尿蛋白是肾脏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目标。临床治疗肾性蛋白尿除使用ACEI、ARB、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外,对肾病患者的饮食也有严格的要求。多数患者普遍采用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但严格的饮食控制通常使得患者感受到生活质量下降,且有些患者对西药治疗不耐受。为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有效性,李明权教授运用药膳(乌鱼汤)辅助治疗肾病患者蛋白尿。通过中医食疗法,发挥中医药优势,为肾病患者带去福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蜕紫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皮疹反复发作和预防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首次就诊的过敏性紫癜皮疹反复发作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蜕紫颗粒加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加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儿皮疹、肾损害情况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皮疹的复发率及肾损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最终各纳入35例,对照组最终各纳入33例。两组治疗后紫癜范围、皮疹发作次数、肾脏损害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治疗后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皮疹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新增肾脏损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蜕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皮疹反复发作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皮疹症状、肾脏损害,减少发作次数,并减少过敏性紫癜半年的复发率,且疗效持续稳定、安全性良好;蜕紫颗粒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CD3+、CD4+细胞、CD4+/CD8+水平,抑制CD8+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分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 150 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 观察组,随后将其分为激素敏感组 112 例、激素耐药组(RNS 患儿)38 例。另选取同期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 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儿童 60 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簇状分化抗原(CD)3+ 、CD4+ 、CD8+ 、调节性 T 细胞(Treg)水平,并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 CD3+ 、CD8+ 、Treg 水平比较,观察组 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激素敏感组与激素耐药组患儿 CD3+ 、CD8+ 、Treg 水平比较,激素耐药组均高于 激素敏感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激素敏感组、激素耐药组患儿治疗后 CD3+ 、CD8+ 、Treg 水平均降低; 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 CD4+ 在各组间、组内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CD3+ 、CD8+ 、Treg 水平同 PNS、RNS 的发生发展呈现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监测其水平变化 来评估患儿病情进展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养荣组方对脾肾两虚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行小细胞肺癌化疗治疗患者120例进行本次研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EC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EC化疗方案配合常规止呕、护肝、护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益气养荣组方进行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连续干预2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常规、骨髓抑制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UT)、血红蛋白(H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1个疗程后14 d、化疗2个疗程后14 d两组患者上述血常规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均有升高(P<0.05),但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次化疗发生骨髓抑制分度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0度患者对照组低于观察组,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两次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CD3+T、CD4+T、CD8+T、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2个疗程后CD3+T、CD4+T、CD4+/CD8+、NK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CD8+T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化疗后CD3+T、CD4+T、CD8+T、CD4+/CD8+、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益气养荣组方对脾肾两虚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应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唐庆  胡慧  张恒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96-129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采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用DNA末端原位标记(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4+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CAA患者血清TNF-α浓度、骨髓CD34+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骨髓CD34+细胞凋亡率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CAA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降低CAA患者血清TNE-α浓度,减少骨髓CD3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糖肾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糖肾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糖肾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洛汀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尿β2MG、24hupq、肾功能、血脂、NO、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能明显降低Scr、24hupq、尿β2MG、Tch、LDL-C、ET,升高NO.结论:糖肾颗粒能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修复肾小球基底膜、调节血脂、减少蛋白尿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象升高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以及免疫学指标对血象升高的预测作用,以期为疗效预测、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个分中心接受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6个月的77例AA患者,按治疗6个月时血象恢复程度[包括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血象较基线值增长<50%,另一组较基线值增长≥50%,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结果 ①与HGB上升<50%组比较,HGB上升≥50%组患者治疗前CD3+ 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更高,且治疗前辅助型T细胞2(Th2)<5%、CD8+≥50%及CD3+ HLA-DR+≥9%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8+≥50%是HGB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12.000,95%置信区间(95%CI)2.218,64.928,P<0.01]。②与WBC上升<50%组比较,WBC上升≥50%组治疗前CD3+ HLA-DR+<6%及T-box转录因子(T-bet)≥200%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3+ HLA-DR+<6%(OR=2.998,95%CI 1.036,8.680,P<0.05)、T-bet≥200%(OR=3.634,95%CI 1.076,12.273,P<0.05)均是WBC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③与PLT上升<50%组比较,PLT上升≥50%组治疗前Th1、CD3+ HLA-DR+更低,且Th1<12%、CD4+≥6%、CD3+HLA-DR+<5%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3+ HLA-DR+<5%是PLT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190,95%CI 3.430,76.434,P<0.01)。④与ANC上升<50%组比较,ANC上升≥50%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在HGB增长快的AA患者中,表现出Th2<5%、CD3+HLA-DR+≥9%,CD8+≥50%的AA患者中更为显著;在WBC增长快的AA患者中,表现出CD3+HLA-DR+<6%和T-bet≥200%;在PLT增长快的AA患者中,表现出Th1<12%、CD4+≥6%,尤其是CD3+HLA-DR+<5%的AA患者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培土生金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培土生金方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采用培土生金方,对照组服转移因子口服液,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发病次数减少、病程缩短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9%,优于对照组的64.6%(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3+,CD4+,CD8+及CD4+/CD8+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gG,IgA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土生金方对RRT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调节RRTI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组(藿低组)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给药组给予藿香正气药液5.21 g·kg-1,藿高组5.21 g·kg-1,藿低组0.52 g·kg-1,各组于造模后当天给药,每日1次,连续3 d。流式法检测外周血和肠道peyer patches(PP结)淋巴细胞亚群;放免法检测外周血清和肠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BSD小鼠腹泻明显,外周血和PP结CD4+,CD8+T淋巴细胞紊乱,外周血和肠组织TNF-α升高。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减少BSD小鼠腹泻次数,缩短病程,调节CD4+,CD8+T淋巴细胞平衡,降低TNF-α。结论:BSD小鼠表现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异常,而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改善腹泻症状及其伴随的免疫异常,这可能是藿香正气双向胶囊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壮腰健肾丸的缩尿作用及机制,该实验采用皮下注射150 mg·kg-1剂量的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模型,并将其分为模型组、缩泉丸组(1.17 g·kg-1·d-1)、壮腰健肾丸高、中、低剂量组(2.39,1.20,0.60 g·kg-1·d-1),另取正常动物设为空白组,连续给药8周。选用代谢笼法测量大鼠24 h尿量及水负荷5 h尿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中Na+,Cl-,K+浓度;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醛固酮(aldosterone,ALD)、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P2X1与P2X3 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壮腰健肾丸高、中剂量组对肾虚多尿大鼠24 h尿量及水负荷后5 h内尿量均显著下调(P<0.05,P<0.01);对尿中Na+和Cl-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ALD,ADH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P<0.01);膀胱组织中P2X1与P2X3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壮腰健肾丸低剂量组尿中Na+和Cl-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结果说明壮腰健肾丸可能是通过下调肾虚多尿大鼠膀胱组织中P2X1与P2X3 mRNA表达量从而发挥缩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肾通注射液对急性肾衰家兔肾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大耳白兔40只,随机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通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分别观测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排泄率、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Na+、K+以及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检测肾组织ET(NET)和NO(NNO)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肾衰家兔经肾通、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肾通效果似优于丹参,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肾血管活性物质产生明显变化,血ET显著下降,NO水平升高,肾局部ET和NO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更为显著。结论:肾通注射液对急性肾衰有防治作用,广泛调节肾血管活性物质,特别是对肾局部ET和NO的调节从而显著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是其重要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E食管黏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组高、中、低剂量组(24,12,6 g·kg-1)及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10 mg·kg-1+2 mg·kg-1莫沙必利),每组16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备胃及十二指肠液混合RE模型。从术后第3天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旋覆代赭汤高、中、低剂量、西药(奥美拉唑10 mg·kg-1+莫沙必利2 mg·kg-1)灌胃,连续7天,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化学法检测食管黏膜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食管黏膜肉眼及镜下病理改变明显,评分增高(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西药组肉眼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能明显提高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膜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活性, 从而保持食管黏膜细胞完整性,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土疏木解毒汤对同时行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化疗+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扶土疏木解毒汤口服,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实体瘤疗效评价结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实体瘤疗效评价总有效率(ORR)为60.00%、疾病控制率(DCR)为83.33%,对照组ORR为46.67%、DCR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乏力、纳差等单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而对照组上述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也明显低于治疗组(P< 0.05),而治疗组CD4+、CD8+、CD4+/CD8+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结论:扶土疏木解毒汤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晚期大肠癌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