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邹冰  王新  孙丽  周燕  陈宗涛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423-2428
背景 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开展早期干预,对于甲状腺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而高分辨率超声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手段。既往有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与代谢性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研究结果尚不一致。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分析甲状腺结节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受检者2 309例,根据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纳入分析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糖调节受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性疾病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结果 受检者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38%(863/2 309),女性高于男性〔44.91%(362/806)比33.33%(501/1 503),P<0.0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性别、年龄因素后,脂肪肝是健康体检人群患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P<0.05);无论是在男性健康体检者中还是在女性健康体检者中,控制了年龄因素后,代谢性疾病对其是否患甲状腺结节无影响(P<0.05)。结论 西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女性和高龄人群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加强筛查和管理。脂肪肝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保护因素,未发现其他代谢性疾病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南充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并探讨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以期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行甲状腺彩超检查者4001例,分析甲状腺结节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以及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52.4%,女性(60.9%)明显高于男性(44.4%),且结节检出率随年龄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南充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较高,女性、高龄人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人群,在健康体检中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背景 针对代谢性疾病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既往研究多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初步探索,但鲜有聚焦高校教师群体的深度分析,且多数研究基于横断面数据进行,由于代谢性疾病与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可能受到患者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等个体因素的干扰,对两者相关性尚无法进行精准推断。目的 聚焦高校教师群体,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代谢性疾病对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效应,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北京市某高校教师健康体检的面板数据,体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甲状腺B超、肝脏B超等,计算其甲状腺结节、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控制高校教师个体差异和时间趋势的潜在干扰,分析代谢性疾病对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效应。结果 4年累计获得有效研究样本4 725例次,其中甲状腺结节检出2 413例次。2018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6.95%(684/1 201),代谢性疾病检出率较高的为血脂异常50.79%(610/1 201)、超重肥胖42.96%(516/1 201)、脂肪肝33.64%(404/1 201)等。男性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糖代谢异常、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中生代教师(41~50岁)和资深教师(≥51岁)甲状腺结节、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高于青年教师(≤40岁)(P<0.05)。资深教师(≥51岁)甲状腺结节、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糖代谢异常、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青年教师(≤40岁)和中生代教师(41~50岁)(P<0.05)。基于全样本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高校教师性别、年龄影响的基础上,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超重肥胖检出率对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P<0.10)。患高血压可导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升高3.3%,并通过10%显著性检验;患高三酰甘油血症可引起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上升2.6%,并通过10%显著性检验;患超重肥胖可导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增高1.6%,并通过1%显著性检验。结论 北京市某高校教师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高效教师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超重肥胖会导致高校教师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增加,因此应尽早识别高危人群达到早期预防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 年广东省某医院309 576 例体检人员甲状腺彩超检查情况。将人群分为甲状腺结节组与非甲状腺结节组,使用SPSS22.0软件,组间比较根据数据类型分别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 经过数据结构化和标准化,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9.68%,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08,P<0.001)。总体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结节组男性比例、年龄、BMI、SBP、DBP、FBG、TC、LDL-C、HDL-C、TG及脂肪肝、血脂异常、血糖偏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与性别(OR=0.455,95%CI: 0.443-0.468)、年龄(45~59:OR=1.660,95%CI:1.613-1.710;≥60岁:OR=3.329,95%CI: 3.202-3.462)、BMI (体质量偏轻:OR=0.808,95%CI: 0.755-0.864;超重:OR=1.074,95%CI: 1.038-1.112;肥胖:OR=1.281,95%CI: 1.221-1.343)、血脂异常(OR=1.053,95%CI: 1.022-1.085)、血糖偏高(OR=1.177,95%CI: 1.105-1.252)、及代谢综合征(OR=1.111,95%CI: 1.071-1.152)有关。结论 广东省某医院体检人群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年龄、BMI及代谢相关疾病为重要影响因素。男性、体质量偏轻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增长、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偏高及代谢综合征可能使甲状腺结节检出风险提高。因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 甲状腺疾病作为内分泌代谢系统第二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目前国内尚无大型研究报道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及特点。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并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甲状腺功能筛查的意义。方法 2017年5-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城区随机抽取两个社区,纳入社区常住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0~60岁女性(n=620)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记录研究对象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比较不同月经状态(月经规律、围绝经期、绝经后)、不同年龄段(40~44岁、45~49岁、50~54岁、55~60岁)女性TSH、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结果 620例女性中月经规律284例(45.8%)、围绝经期117例(18.9%)、绝经后219例(35.3%);40~44岁173例(27.9%)、45~49岁185例(29.8%)、50~54岁115例(18.6%)、55~60岁147例(23.7%)。乌鲁木齐地区40~60岁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例)患病率分别为2.7%、23.9%、0.4%、1.0%,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为35.0%(217/620),单纯TGAb阳性率22.6%(140/620),单纯TPOAb阳性率为27.6%(171/620),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2.4%(201/620)。不同月经状态女性TPOAb水平、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单纯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状态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及单纯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及单纯TPOAb阳性率、单纯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40~60岁女性群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于当地总人群水平;且不同月经状态、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不同,不同月经状态女性单纯TPOAb阳性率不同。  相似文献   

6.
陈学敏  胡明军  何年安 《安徽医学》2023,44(10):1227-1230
目的 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21年度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超声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体检者相关资料,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对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124286名体检者中,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67505例,检出率54.31%。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χ-趋势2=9 180.280,P<0.05),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以多发(62.68%)、双侧叶(52.63%)、最大径<10 mm (83.06%)及实性结节(57.68%)为主,不同性别检出的甲状腺结节在结节数量、位置、最大径和回声特征上的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在不同性别、年龄段上的分布不同,且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的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以多发、双侧叶、实性、最大径<10 mm、TI-RADS 3类结节为主。  相似文献   

7.
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327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象,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不同,分析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279例受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903例,总检出率27.5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0.05% VS 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在同一性别、同一职业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男性检出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地域、职业与检出率有一定相关性,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TNs)检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TN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15 393例健康体检人群,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按年龄分层及性别统计TNs患病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Ns影响因素。结果 15 393例健康体检者,共检查出5 001例TNs,检出率为32.49%(5 001/15 393)。男性不同年龄组TNs检出率均低于女性(P<0.05)。健康人群随着年龄增长TNs检出率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焦虑、抑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糖尿病、脂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焦虑、抑郁均为TN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TNs检出率较高,主要与年龄、性别、糖尿病、脂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焦虑、抑郁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状况及结节特征。方法对10 301例既往无甲状腺疾病史的体检人员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特征。结果成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21.32%,女性检出率为26.95%,男性检出率为18.09%,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结节大小以直径≤9mm的小结节为主,占75.82%。结节数目以单发结节为主,占64.71%,随年龄增加,大结节及多发结节所占比例增加。甲状腺结节部位以单侧居多,但60~69岁及>70岁组,结节部位以双侧为主。结节的性质以实性为主。结论成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应重视甲状腺结节的早期发现、处理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0.
李红  李萍  陈桂莲  卜玉霞 《广东医学》2016,(13):2003-200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704名医务人员进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生化检查。结果2704名医务人员中检出甲状腺结节986例,检出率为36.46%;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各个年龄阶段女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00)。986例甲状腺结节检出者中12例诊断为甲状腺癌。与无甲状腺结节检出者相比,甲状腺结节检出者收缩压、空腹血糖增高( P=0.000),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健康体检中应普及甲状腺超声检查,通过对血压、血糖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居民的碘营养水平、甲状腺结节患病与尿碘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嘉定区居民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家庭食用盐检查,以及尿碘含量测定。结果嘉定区抽取4个镇共8个居委会(村)104户居民14周岁及以上居民,尿碘中位数(MUI)为122.8g/L,其中城镇居民115.30g/L,农民126.26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2.88%,男性及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5.95%、2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嘉定区居民碘营养适量,碘摄入与居民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是否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陈秋妍 《广州医药》2014,45(6):72-75
目的 调查汕头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以及年龄分布特征,并探讨脂肪肝的健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8月的16个月中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随机抽取3155例人员进行调查,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度,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55例检查结果中共检出脂肪肝884例,男性患病率(31.3%)高于女性(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50岁前各年龄组间的脂肪肝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但在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反而有所增加,在20~49岁各年龄组间,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岁以后各年龄组间,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汕头地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并呈逐渐年轻化趋势.提倡加强人们的健康检查意识,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时预防,纠正不良习惯,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样本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探讨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分布范围及其发病特点,以期为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及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健康体检者19 895例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及发病特点,对高度怀疑甲状腺癌者建议FNA或手术切除,分析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 结果: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发病率为42.6%,其中男性40.0%,女性46.5%;结节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各年龄段外科触诊结节发病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其中61.3%为多发结节,38.7%为单发结节,男、女性人群中均以多发结节为主。 在单发结节患者中有29例为恶性结节,多发结节患者中有30例为恶性结节,无统计学差异;本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0.30%,男性为0.15%,女性为0.50%,发病率最高的为女性的30~4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为0.76%;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与年龄、收缩压、身高以及体重有相关性,年龄越大,收缩压越高,结节发生率越高,而身高越低、体重越轻,结节发生率越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与舒张压及体重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甲状腺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明显,需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定期健康查体,发现结节后及时干预治疗,对控制甲状腺癌的发病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重庆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调查了重庆市城区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围绕围绝经期症状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14.71±1.95)岁;平均绝经年龄(47.24±3.13)岁;1571例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占93.51%,主要的症状包括有: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怒、心慌、头痛、潮热多汗、性欲减退、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阴道干涩、骨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抑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记忆力减退(P <0.01)、睡眠障碍(P<0.01)、是否绝经(P<0.01)、有无性生活(P<0.05)、关注性生活(P<0.05)、对绝经的态度(P<0.05)。结论大多数重庆市城市围绝经期女性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工作,加强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识,合理应用激素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脂肪肝的患病率,探讨两者间肝功能、血脂相关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脑力、体力劳动者各1 000例,测定肝功能、血脂,进行B超检查,分别筛选出B超确诊为脂肪肝的病例,定义为脑力组和体力组,统计各组年龄、性别、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脑力劳动者检出脂肪肝239例(23.9%),其中男192例,女47例;体力劳动者脂肪肝156例(15.6%),男110例,女46例,脑力劳动者脂肪肝检出率高于体力劳动者(P<0.01),男性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两组脂肪肝的高发年龄段不同,脑力组为>40~50岁,体力组为>50~60岁。但两组的脂肪肝人群在肝功能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大部分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力、体力劳动者脂肪肝患病率有明显差异,且与性别、年龄有关;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与劳动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6.
健康成人甲状腺结节4306例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结节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等的关系.方法:对既往无甲状腺手术史的健康成人4306例行甲状腺超声检测并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在无甲状腺手术史的健康人群4306例中,共发现甲状腺结节675例,检出率15.7%.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女性在31~60岁组中结节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TSH及TGAb水平下,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检出结节以直径小于1cm的小结节(77%)和单发结节(70%)为主.随年龄增加,大结节及多发结节所占比例增加,但结节大小、数目与性别无关.对70例直径大于1cm的结节患者行甲状腺细针穿剌,其中3例诊断为甲状腺癌,经手术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论: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多数为触不到的小结节,女性多于男性,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恶性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台州沿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对2005年1月~2011年6月20岁以上人群进行甲状腺B超检测。结果调查10273人次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3.98%,男性患病率为31.50%,女性患病率为37.80%,男女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同时对371例甲状腺结节人群进行5年随访,发生癌变36例占9.70%,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结论调查地域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较高,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围绝经期女性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患病率及其激素水平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体检中心的367例维吾尔族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状态分为绝经前组61例、围绝经期244例和绝经后早期组62例,比较并分析不同月经状态Mets激素水平变化。 结果 ①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40~6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6.1%,绝经后女性发病率(22.6%)高于绝经前(4.9%)和围绝经期(17.2%)女性。②绝经前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绝经期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雌二醇(E2)、E2/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早期组中代谢综合征组同对照组比较,E2/T经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早期代谢综合征组女性激素FSH、E2、E2/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Mets的患病率随着绝经状态的改变逐渐增加。绝经后早期组患病率高于绝经前组和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组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E2降低和E2/T升高有关,绝经后早期组可能与E2和T的比例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体检中心8009例健康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患病率;并按有无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两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均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罗洁梅  陈兰 《西部医学》2013,25(5):708-710
目的探讨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为女性身心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将154例绝经状态的妇女按月经状态分成围绝经期组(n=48)、绝经早期组(n=65)和绝经晚期组(n=41),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绝经症状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Kupperman评分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症状分级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血E2下降,FSH、LH升高,与围绝经期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绝经期妇女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围绝经妇女,以绝经晚期更为显著,症状是否发生及其轻重程度与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