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对归肺经4味中药黄酮成分簇的“印迹模板”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中药体外归肺经的研究方法。方法 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只归肺经的苍耳子、鱼腥草、金荞麦、射干等13味中药为基础,确定鱼腥草、金荞麦、射干、桑白皮4味代表中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并计算4味中药中所含各类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运用夹角余弦法计算其与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似性,以此建立构印定量关系,确定各成分归肺经次序。选择绿原酸、芦丁、槲皮苷、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表儿茶素、野鸢尾苷共7种对照品验证模型的黄酮类成分整体的构印关系及其预测能力。结果 鱼腥草、金荞麦、射干和桑白皮共含有437种化学成分,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度为0.995 6,4味中药共含黄酮类成分204个,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度为0.978 0,仅次于生物碱的0.985 1。7个对照品的保留时间(tR)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度(S)呈良好构印关系(tR=831.4×S-790.3,r=0.861 4,P<0.01),适用于98.04%黄酮类成分簇的位次、相似度、相对相似度与tR的体外归经研究。据此可得第1位为桑黄酮D,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度为0.987 7,tR为30.88 min;第200位为绿原酸,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度为0.958 2,tR为6.36 min;按指纹图谱的总量统计矩法算得的4味中药的总量一阶矩为24.26 min,列位21,能表征整体的99.19%,7种对照品的药材峰面积总量一阶矩为20.00 min,列位46,能表征整体的98.68%。结论 黄酮类成分簇是研究归肺经的“印迹模板”特征的适宜探针,据此能建立起定量结构信息与tR关系的体外中药归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总量统计矩分析法与分子连接性指数(MCI)探讨枳实与枳壳“同源异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建立枳实、枳壳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建立其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计算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及其相似度参数;根据MCI将枳实、枳壳所有成分划分为不同的成分群;计算枳实、枳壳共有成分群0~8阶(0χ~8χ)MCI平均值。结果 枳实与枳壳的总量零阶矩(AUCT)分别为(10.57±2.45)×106、(5.09±0.89)×106 μV·s,总量一阶矩(MCRTT)分别为(11.57±1.58)、(12.10±1.29) min,总量二阶矩(VCRTT)分别为(24.49±2.30)、(26.49±2.54) min2,表明枳实与枳壳定性、定量参数都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新橙皮苷、橙皮苷、芸香柚皮苷等相似度高的成分作为枳实、枳壳共有潜在药效成分;筛选出枳实中非共有成分alysifolinone、欧前胡素等,枳壳中非共有成分新北美圣草苷、异樱花苷等相似度高的作为枳实、枳壳各自潜在“异效”成分;将枳实与枳壳成分群划分为六类,枳实、枳壳成分群与总成分之间的相似度分别在0.872~0.979、0.918~0.997,枳实与枳壳的生物碱类成分0χ~8χ MCI平均值分别为3.65、3.14,黄酮类成分0χ~8χ MCI平均值均为8.47,挥发油类成分0χ~8χ MCI平均值分别为2.71、3.48,表明枳实与枳壳化学成分(群)MCI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枳实与枳壳化学成分(群)不仅是含量与种类的差异,其结构特点及构效关系也存在差异,可为深入阐释枳实、枳壳“同源异效”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疼痛区域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第1天(T1)、第7天(T2)、第14天(T3)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变化,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和T3组内VAS评分降低,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T0和T1时的VAS评分差距没有统计意义(P > 0.05),T2和T3时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 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上优于对照组。与T0比较,T1、T2和T3组内HAMA评分均下降,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T0和T1时HAMA评分组间差别没有统计意义(P > 0.05),T2和T3时治疗组HAMA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 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在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插管前即刻(T)、插管后1 min(T)、切皮即刻(T)、去骨时(T)、拔管即刻(T)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rate, 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T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时,而试验组MAP、HR与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保肝片对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改良法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保肝片高、中、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应用CCl4复合因素改良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于造模同时予中药保肝片高、中、低剂量(27.55,13.78,6.89 g·kg-1)和秋水仙碱片(0.2 mg·kg-1)进行抗肝纤维化干预,共6周。通过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评价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增加,血清AST,ALT升高,ALB含量降低,且肝脏病理呈现明显肝纤维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保肝片(27.55 g·kg-1)组ALB含量明显升高,且肝脏病理肝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 结论: 保肝片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建立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原位浊度传感器评价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对测试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以13种代表性中药(广藿香、当归、薄荷、瞿麦、银柴胡、乌梅、葛根、细辛、益母草、苦参、熟地黄、荆芥和川芎)浸膏粉为研究对象,检索每种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根据成分的分子描述符计算出每种中药化学成分群平均性质,进而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建立该平均性质与对应中药溶液浊度值的关联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客观评价方法的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对从13种中药中检索得到的1840种成分分子描述符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由得分图和载荷图结果可知分子描述符可以区分出溶解度有差异的化学成分类别;随机划分校正集和验证集后,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预测溶液浊度值的PLS预测模型的R2Xcum=0.873,R2Ycum=0.998,Q2cum=0.869;川芎、荆芥和益母草的浊度预测误差分别为3.4%、9.3%、23.8%。结论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为从中药整体成分层面预测宏观物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测定栀子苷单体及栀子(ZZ)、栀子-黄柏(ZZ-HB)、栀子-甘草(ZZ-GC)和栀子柏皮汤(ZZBPD)4种汤剂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考察栀子柏皮汤配伍的变化对栀子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含等量栀子苷的栀子苷单体溶液、栀子、栀子-黄柏、栀子-甘草和栀子柏皮汤,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0.08,0.25,0.5,0.75,1,1.5,2,4,6,8,10 h时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栀子苷单体及4种汤剂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有明显差别(P<0.05),与栀子苷单体组相比,4组汤剂的AUC及T1/2均显著增加,其中栀子柏皮汤的Cmax,Tmax,T1/2,AUC0-t,AUC0-∞均高于其他各配伍组,栀子-黄柏、栀子-甘草和栀子柏皮汤组的AUC0-t,AUC0-∞T1/2均高于栀子组,栀子-甘草和栀子柏皮汤组Tmax明显延长。结论: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对栀子苷的药动学存在不同的影响,汤剂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单体给药,全方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各配伍组,说明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栀子苷的吸收,延缓其消除,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不同剂量中药对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模型大鼠小肠及骨髓中黏附分子整合素α4β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120只,应用牛血清白蛋白(BSA)灌胃、CCl4皮下注射、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等方案的改良法制备IgA肾病大鼠模型后,验证模型成功后,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组(63 mg·kg-1)、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中药)低、中、高剂量组(10.4、20.81、41.62 g·kg-1),每组16只,给药7周后处死大鼠,收集相关标本并检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小肠固有膜黏附分子α4 β1,VCAM-1,SDF-1和CXCR4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骨髓中黏附分子α4 β1,VCAM-1,SDF-1和CXCR4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第10、12、14、16周模型组大鼠的尿红细胞计数均显著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第10、12、14、16周洛汀新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对于大鼠尿红细胞计数改善更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固有膜黏附分子α4 β1,VCAM-1,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洛汀新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小肠固有膜α4 β1,VCAM-1,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大鼠小肠固有膜SDF-1与CXCR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髓黏附分子α4 β1,SDF-1 mRNA表达明显下降,VCAM-1,CXCR4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洛丁新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大鼠骨髓黏附分子SDF-1,CXCR4 mRNA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通过调节小肠固有膜及骨髓中黏附分子α4 β1与VCAM-1、SDF-1与CXCR4的表达,从而调节浆细胞的归巢效应,可能与Toll样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激活有关,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中药可能通过减少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量从而浆细胞在循环中的增殖,进而减轻IgA肾病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9.
复方玉郎伞多糖对鸭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玉郎伞多糖(CYLSP)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持续性感染模型中对DHBV所致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 d龄雏鸭接种广西麻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强阳性血清,接种1周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YLSP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0.05 g·kg-1)组和模型组,每日上午ig给药1次,连续14 d。于用药前(T0)、用药7 d(T7)和14 d(T14)及停药后3 d(P3)分别采血,同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在停药3 d后,取肝脏匀浆并除蛋白,检测肝匀浆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处理肝脏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同组T0及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鸭血清高、中剂量治疗组给药7 d (T7)和14 d (T14)即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停药3(P3)天后,CYLSP高剂量组仍能显示出持续有效,没有出现反跳现象(P<0.05或P<0.01);检测肝匀浆液中SOD,GSH-Px活性以及GSH,MDA的含量,CYLSP高、中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仍能显示出持续有效,没有出现反跳现象(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CYLSP可显著减轻鸭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CYLSP对DHBV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固体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化学-生物联合评价模式。方法 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模型药,考察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溶出介质中,不同溶出时间的复方鳖甲软肝片溶出液对LX-2肝星状细胞的抑制作用,提出基于细胞抑制率所得复方鳖甲软肝片的累积溶出度,与HPLC法所测的芍药苷、连翘苷、人参皂苷Rg1各指标成分的溶出度及自定义权重系数的多成分整合的溶出度运用f2相似因子法分别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 芍药苷、连翘苷、人参皂苷Rg1各指标成分的溶出度及其整合的溶出度f2相似因子依次为43、58、61、59,说明多成分整合的溶出度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全方的生物效价。结论 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的多成分整合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有望成为评价中药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雷蕾  万果果  耿小玉  陈建都  潘正 《中草药》2024,55(6):2113-2122
由于生长因子类生物制剂药物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缓解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重塑上皮组织、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治疗慢性伤口有积极意义。除传统的活血止血类药物如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乳香Oliban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外,清热药如积雪草Centellae Herba、黄连Coptidis Rhizoma,补益药中黄芪Astragali Radix、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复方托里消毒散、生肌化瘀汤等在伤口愈合各阶段都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活血止血类、清热类、补益类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和复方治疗伤口愈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在治疗慢性伤口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馨慈  徐金娣  孔铭  周桂荣  何毅  毛茜  李松林 《中草药》2020,51(7):1909-1913
目的建立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A和B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蝉蜕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UV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4个基原40批市售药材的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优化的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流动相,2种成分能与其他色谱峰分开,并达到基线分离,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53%~102.75%,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在24 h内稳定;依据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能作为蝉蜕药材常规定量评价方法;40批蝉蜕药材可聚为3类,但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没有基原特征性。黑蚱蝉基原的蝉蜕商品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来源的商品污染泥沙的量不同有关。结论山蝉、华南蚱蝉和蟪蛄基原的蝉蜕含有较高的乙酰多巴胺二聚体,且整体色谱特征与黑蚱蝉基原蝉蜕相似,是蝉蜕药材的潜在资源,严控泥沙应该是保证蝉蜕药材质量稳定一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半夏曲中4种优势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各样本的黄色素含量,为揭示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半夏曲中筛选出的4株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ectab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它们的最适宜生长温度、pH值,利用糖类的产酸能力以及产淀粉酶、蛋白酶、黄色素的能力,同时测定半夏曲炮制过程中5个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色素含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黑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9℃、29~31℃、39℃,最适pH值分别为7.0、7.0、7.5、7.0。4种菌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具有产黄色素能力。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的黄色素质量分数分别为69.875、69.875、71.750、119.500、137.875μg/g。结论 4种优势微生物在半夏曲炮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O-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并优化芷芎散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机制和鼻黏膜渗透特性。方法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基质处方,然后经Franz扩散池法考察欧前胡素、阿魏酸的体外释放机制及其离体家兔鼻黏膜渗透特性。结果 最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P407)20%、泊洛沙姆188(P188)6.5%,欧前胡素接近零级释放模型,阿魏酸接近Higuchi模型,处方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透过鼻黏膜均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优化所得的处方为芷芎散新给药途径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谢臻  周媛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2013,44(24):3476-348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