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列腺炎是男性成人常见病之一 ,以尿频、尿急、尿痛、余沥不尽或伴有白浊粘腻、尿道不适以及少腹、睾丸、会阴等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四类。中医学称为精浊、辨证分型有气滞血瘀型、温热蕴结型、阴虚火旺型、肾阳虚损型四种类型。笔者临床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前列腺炎 68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68例 ,年龄 19~ 2 9岁者 12例 ,30~ 39岁者 2 6例 ,40~49岁者 2 3例 ,5 0~ 70岁者 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的疗效。方法6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50%,有效率90.62%;对照组分别为20.59%和58.8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内服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内服。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肝功能、湿热蕴结证主症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湿热蕴结证主症评分明显下降(P <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1);两组MELD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P <0.05)。结论 于西医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内服治疗HBV-ACLF(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更优,有助于肝功能、中医证候的好转,以及进一步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痤疮为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其西医治疗主要是控制皮脂分泌,促进毛囊口角化正常及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但实际临床效果欠佳,且容易反复发作。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二陈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湿热证,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湿热蕴结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以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以清热暗疮片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痤疮的皮损变化情况。结果:丘疹、脓疱、粉刺个数2组治疗后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74%和7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虎消痤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疗痔胶囊治疗内痔湿热蕴结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疗痔胶囊治疗内痔湿热蕴结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为参加单位,对贵州富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疗痔胶囊进行Ⅳ期临床试验,同期以痔宁片为对照药。纳入试验总例数9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疗痔胶囊痊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6.67%,痔宁片痊愈率为0%,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疗痔胶囊治疗便血有效率为83.33%,痔宁片治疗便血有效率为5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疗痔胶囊对痔黏膜治疗有效率56.67%,痔宁片对痔黏膜治疗有效率1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试验证明,疗痔胶囊和痔宁片临床应用均无明显肝肾损害。  相似文献   

7.
张勇  翟性娥 《河南中医》2011,31(4):416-41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温热蕴结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加替沙星、特拉唑嗪治疗,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3例,无效25例,有效...  相似文献   

8.
白头翁汤本是《伤寒论·厥阴篇》用于治疗热利下重的方药,本人通过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扩大了白头翁汤的使用范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应用经验做以下总结。 1方药来源与方证分析 白头翁汤始见于《伤寒论&#183;厥阴》篇[1]。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2]“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热利下重,说明了疾病的症状与病因病机。“热利”二字说明白头翁汤所治疗的痢疾的病邪性质是热邪。白头翁汤主治肝经湿热下迫大肠,热邪损伤肠膜,引起大肠传导失司所致的热利。肝风夹热下迫大肠,故会出现腹痛。肝郁化火生风,风火相煽,往往挟有毒邪。热淤血壅,损失肠道脉络,故出现便血,粘液便,肛门有下坠、坠胀之感,下利不畅、滞涩难出、里急后重等下重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口疮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由于岭南气候炎热、潮湿,人体质多偏于湿热,患口疮也多以湿热证较多见,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胃肠道疾病。笔者应用泻黄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口疮,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湿热毒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复方黄柏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评分,病足溃疡面积,溃疡面pH,溃疡深度和经皮氧分压。检查患者糖脂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足背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峰值、血流量、血管内径和搏动指数),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和皮损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3、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50/5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溃疡面pH和溃疡深度均明显降低(P<0.05),经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疸清颗粒治疗肝胆湿热证急性肝内胆汁淤积(IC)的临床疗效,并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99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采用口服熊去氧胆酸片,25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疸清颗粒,10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每周进行肝胆湿热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5.5%(P0.05);观察组在第2,3,4周肝胆湿热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BIL,ALP,GGT,TBA,ALT和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和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MDA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疸清颗粒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肝胆湿热证IC,能减轻临床症状,保护肝功能,提高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炎症损伤和抑制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除湿蠲痹汤联合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椎弓根椎体截骨术+雷公藤多苷,观察组给予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加味除湿蠲痹汤,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影像学指标,中医证候,血清促炎因子,抑炎因子,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BGP)],骨化相关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骨硬化蛋白(SOST)]。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随访至少12个月复发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χ2=5.172,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ASDAI,BASMI,影像学指标,中医证候,促炎因子,TRACP-5b,BMP-7,TIMP-2水平明显降低(P<0.05),抑炎因子,BALP,BMP-2,BGP,DKK-1,SOST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χ2=4.26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7%(1/44),低于对照组的38.64%(17/44)(χ2=5.763,P<0.05)。结论:加味除湿蠲痹汤联合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湿热痹阻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青年女性痤疮中医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痤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青年女性痤疮患者分为肺胃蕴热型、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观察比较肺胃蕴热型、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及正常对照组间睾酮、雌二醇水平,分析各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睾酮水平较肺胃蕴热型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2个月的治疗后,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痤疮患者睾酮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青年女性痤疮中医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味藿朴夏苓汤对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青玉散胶囊长期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8例轻中度UC大肠湿热证患者分为青玉散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41例(脱落3例)予美沙拉嗪颗粒4 g·d-1治疗,青玉散组43例(脱落1例)予青玉散胶囊0.8 g·d-1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2周。比较2组的临床缓解率、黏膜愈合率、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简化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评分(SIBDQ),观察肠镜及病理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青玉散组临床缓解率为72.1%(31/43),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26.8%(11/41),青玉散组高于对照组(χ2=17.200,P<0.01);青玉散组黏膜愈合率为74.4%(32/43),对照组黏膜愈合率为41.5%(17/41),青玉散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10.843,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部分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青玉散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SIBDQ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青玉散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玉散长期治疗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在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促进黏膜愈合、改善中医证候和提高生存质量上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血热郁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痤疮血热郁滞证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90例,口服加味升降散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愈显率分别为84.85%和4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治疗后皮损数较治疗前降低(PO.05),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升降散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血热郁滞证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中医湿热证微观辨证病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湿热证微观辨证相关性病理指标,为Ig A肾病湿热证候诊断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多家医院协作收集数据,对研究对象根据湿热证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并量化评分,同时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判断Ig A荧光强度,进行牛津分类、Katafuchi积分和蒋氏评分,分析湿热证与微观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湿热证Ig A+++~++++相对占比较高,Ig A+++与Ig A++++中湿热证组占比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湿热证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粘连占比、肾小球节段病变及间质炎性细胞浸润Katafuchi评分、破坏毛细血管袢活动性病变蒋氏评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湿热证与上述病理指标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球性硬化、肾血管透明变性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g A肾病湿热证与部分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将相关性病理指标引入Ig A肾病微观辨证之中可提高辨证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和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对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观察组和胃汤加减颗粒,10 g/次,3次/d,饭后30 min温开水冲服。对照组口服和胃汤加减安慰剂颗粒,10 g/次,3次/d,饭后30 min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4个主要症状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胃排空检查(GE);进行治疗前后功能性胃肠疾病生活质量量表(FDDQL),7分整体症状量表(GOSS)和肝胃不和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主要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OSS评分和肝胃不和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胃排空率和FDDQL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CK和GAS均低于对照组(P<0.01),MTL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5-HT和VI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1/57)89.47%,高于对照组的(15/56)26.79%(χ2=45.696,P<0.01);研究期间未发现与服用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和胃汤加减治疗FD肝胃不和证可有效缓解主要症状和相关症状,减轻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并可调节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分泌,促进胃排空率,临床疗效好,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