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对肾功能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回顾9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HUA组)和非高尿酸组(NUA组),搜集多项肾功能指标,比较2组差异并研究高尿酸与肾损害的相关性和中医证型的分布。结果〓2组间尿β2-MG、MAU,HUA组均高于NU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r、BUN、NAG均在正常范围,但HUA组高于NUA组,其中Cr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N、NAG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SUA与Cr、MAU、尿β2-MG均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8、0.471、0.286;且具有相关统计学意义(P<0.01);SUA与BUN、NAG并没有显著相关性(P>0.01)。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本证中气阴两虚证居首位,其次阴虚燥热,兼证中湿证居首位。结论〓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对肾功能有损害,是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对中医辨证分型有影响,相比无高尿酸血症者,本证以脾肾气虚证、兼证以痰瘀证为多,为中医临床分型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个主证型及血瘀证兼证。根据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因素及中医分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的OR值分别为2.581、2.318、2.272;两组间中医主证的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血瘀证兼证出现频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瘀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各兼证中,血瘀质所占比例最高;在各主证、兼证分布特点中,气阴两虚为主证和阴阳两虚为主证两者兼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血瘀证与气郁质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是血瘀证的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中,血瘀证与气郁质相关,气郁质是血瘀证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3个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组本证以气阴两虚为主,非糖尿病组以脾肾气虚为主,脾肾阳虚次之。兼证糖尿病组以瘀血证为主,非糖尿病组以湿浊证为主。糖尿病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Kt/V值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气阴亏虚,瘀血证较突出,各项实验室数据均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规范化、标准化DN的中医药临床诊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DN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化、标准化。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增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与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2DM 31例,DNⅢ期31例,DNⅣ期32例,DNⅤ期31例;另募集同期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统计各组本证、标证数量与比例,并检测各证型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T2DM患者主证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证〔32.2%(10/31)〕与气阴两虚证〔58.1%(18/31)〕,DNⅢ期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证〔48.4%(15/31)〕,DNⅣ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46.9%(15/32)〕与脾肾气虚证〔31.2%(10/32)〕,DNⅤ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64.5%(20/31)〕。T2DM和DNⅢ~Ⅴ期患者标证均主要表现为湿证和瘀证。DNⅢ~Ⅴ期各组患者肾功能指标、ALB、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排序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eGFR、ALB排序为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湿证、痰证、瘀证三组之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主证证型与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DN随着疾病分期的进展,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DN患者的BUN、Scr、CysC、eGFR、ALB、尿蛋白指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病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分析法收集18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分为4组,观察比较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水平。结果 1.证型分布:阴虚燥热组27例(14.4%),气阴两虚组60例(32.1%),脾肾气虚组59例(31.6%),阴阳两虚组41例(21.9%);2.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各证型中按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呈逐步增高的趋势。3.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病中医各证型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燥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燥热组及脾肾气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水平仅在阴阳两虚组与各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随着中医证型的演变,肾功能出现逐步恶化,中医证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诊断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家族性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方法从纳入研究的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的中医主证分布上家族史组和非家族史组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家族性糖尿病患者中以肾阴亏虚最为突出,占50.5%;家族性糖尿病患者的兼有血瘀证达98.1%,家族史组与无家族史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家族性糖尿病患者较非家族性糖尿病中肾阴虚证和血瘀证更为多见,故治疗时需重视补肾养阴及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主要中医证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采集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经专家辨证分型,分析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频次、频率分布,对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中医证侯分布以气阴两虚证(29.23%)、脾肾阳虚证(20.77%)、阴虚燥热证(16.92%)、肝肾阴虚证(13.85%)为主。各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为: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燥热证>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瘀毒互结证>阴阳两虚证。不同性别、是否久坐、有无家族史的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有无吸烟史和饮酒史糖尿病肾病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病人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饮酒史是气阴两虚证的危险性因素(P<0.05~P<0.01),年龄、饮酒史是脾肾阳虚证的危险因素(P<0.01),体质量指数是阴虚燥热证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9.
魏桂梅  赵璐  张珂珂 《中医学报》2021,36(5):1084-108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ms,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80例已确诊为T2DM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整理,记录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并比较分析各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证型呈从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至阴阳两虚证的发展趋势;各证型的年龄、病程、HbA1c、SUA、TC、TG及IMT比较,阴阳两虚证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IMT增厚程度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患者(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的IMT增厚值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T2DM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多;阴阳两虚证的HbA1c、SUA、TC、TG及IMT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高尿酸血症患者IMT增厚程度高于血尿酸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失眠中医证型与多导睡眠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观察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83例,总结一般病情资料、中医证型特点及其多导睡眠图特点。[结果] 慢性失眠的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且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证型主要为阴虚火旺型(43例)、心脾两虚型(40例)。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睡眠效率分别是66.43%、61.71%,均低于正常水平,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进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相比,阴虚火旺型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睡眠时相后移,但夜间觉醒时间(ATA)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结构:与心脾两虚型相比,阴虚火旺型患者快速眼动动眼睡眠潜伏期时间缩短,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的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波睡眠时间(SWS)占比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脾两虚型和阴虚火旺型是慢性失眠临床常见的虚证证型,两个证型多导睡眠图的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提示多导睡眠图的参数可以作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失眠的客观指标,为后期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整理,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证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并比较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困脾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的HbA1c比较,阴阳两虚证的HbA1c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中医证型比较,阴阳两虚证TC、TG高于其他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困脾证、阴虚内热证CRP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中医证型比较,阴阳两虚证UA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以湿热困脾证为主,TC、TG、HbA1c、CRP、UA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特点的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 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12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后1~3d、4~10d、11~30d3个时点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在3个时点的变化特点及阴、阳类证患者中6个基本证候分布的差异。 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风证的比率由1~3d的87.1%降到11~30d的79.3%(P〈0.01);火热证患者比率由1~3d的52.1%降到11~30d的38.7%(P〈0.01);患者痰证的比率由1~3d的67.1%降到11~30d的57.4%(P〈0.01);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比率在3个调查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个时点阴、阳类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类证患者中,风证、火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出现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P〈0.01),血瘀证、气虚证出现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在3个调查时点均以3个证候组合为主。阳类证患者中出现4、5个证候组合的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出现单证和两证组合的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阴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痰+血瘀+气虚组合和风+痰+气虚组合。阳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火+痰+气虚组合和风+火+痰组合。 结论:阳类证和阴类证证候组合最主要的区别为阳类证具有火热证特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阴阳分类的证候诊断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的关系,为未成年人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原发性未成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血清AP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lepti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成年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患者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其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00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调查其中医证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患者血清Hcy、Cys 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结果 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血瘀脉络型和脾肾阳虚型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105、84、34、39、12、16。各证型患者HbA1c和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瘀脉络型患者Hcy、Cys C和HOMA-IR水平为最高(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以痰湿阻遏型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患者冠心病预测因子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及证型的构成情况.方法 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8个基本证中湿热证179例次、血瘀证155例次、阴虚证122例次、火旺证89例次、气虚证16例次、血热证2例次、阳虚证和血虚证0例;证型分布:单证型107例、两证相兼型115例、三证相兼型53例、四证相兼型2例、无证型31例.结论 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将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困脾、气阴两虚、血瘀阻络3型,观察一般情况及相关指标,研究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老年 T2DM 合 CAS 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发生率最高,湿热困脾型最低,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种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湿热困脾型、血瘀阻络型3种证型两两比较,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与其他2种证型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证型体质指数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纤维蛋白原水平(Fg)最低,血瘀阻络型最高,3种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最低,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2种证型间无明显差异;3种证型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 T2DM 合并 CAS 时 Fg 水平与 TG、TC、LDL 呈正相关,与 HDL 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明显,与年龄、病程以及相关理化指标关系密切,掌握其特点可帮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厦门地区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变化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证素辨证方法,观察胰岛素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时证素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肾、肝证素居多。病性证素中,以热、阴虚、气虚、湿证素为主。治疗6周、12周后,仍以肾、肝证素频数及积分较高;实性证素居前两位的仍为热、湿证素,虚性证素前两位为阴虚、阳虚。结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可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分布发生变化,肾、热、肝、阴虚、湿频数下降,其中气虚频数及积分明显下降,而阳虚频数及证素积分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