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介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设计思路及应用情况,评价其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差错发生及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PIVAS工作环节中的输液出入库、贴标签、发筐、针剂摆药及成品输液分拣进行模块化硬件设计,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对各模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互通控制及数据交互,实现PIVAS智能输液出入库、智能贴标签、智能发筐、智能针剂摆药、智能分拣及数据追溯等功能,比较使用该设备前后工作指标,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该设备后,PIVAS贴签及摆药人数由每天4人降至1人;单个医嘱贴签及摆药平均耗时由(7.01±0.56) s缩短至(6.54±0.44) s;应用前后人工贴签与智能贴签均未发生差错,单月医嘱针剂摆药差错由6件降低至1件,单月成品输液分拣差错由12件降低至2件;成品输液分拣时间由(1.22±0.08) h缩短至(0.91±0.06) h,平均每袋分拣时间由(4.24±0.34) s缩短至(2.92±0.21) 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投入及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轻...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7):940-943
目的: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开发的PIVAS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践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后的不合格医嘱率、摆药效率、差错件数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通过对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智能优化,我院开发的PIVAS自动化管理系统由自动审方系统、智能摆药系统、智能配液系统、自动分拣系统以及自动运送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应用后分别实现了用药医嘱的自动审核、智能化摆药与贴签、调配全过程的责任追溯、静脉输液的智能化混合调配、成品输液的自动分拣以及自动运送;不合格医嘱率由应用前的2.07%下降为1.73%,摆药贴签用时由每日(3.15±0.53)h缩短至(1.55±0.27)h,每日调配内差由(0.26±0.78)件降低至(0.06±0.13)件,每日成品输液打包分拣差错由(6.57±1.76)件降低至(0.07±0.17)件。该系统的建设实现了PIVAS主要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了PIVAS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沈国荣  李轶  王永  冉晓军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3,(41):3898-3900
目的:介绍某院运行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摆药系统。方法:该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架构下,基于现有的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开发了PIVAS智能摆药系统,实现了摆药、贴签、分类进舱、退药和盘点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同时对摆药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将接收的输液标签在后台进行个性化处理,实现了按药物品种摆药的操作模式。建立的智能摆药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摆药操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智能化水平,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介绍目前本院PIVAS智能化系统组成和实际应用,收集本院智能化系统使用前后贴签、分拣环节工作耗时和产生差错件数,通过比较加以评价智能化系统对本院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影响。结果 本院PIVAS使用智能贴签系统后,贴签环节的工作人员从4人减至2人,每袋溶媒平均贴签时间降低76.33%,差错率减少87.48%(P<0.05);使用自动分拣系统后,分拣环节的工作人员由7人减至4人,降低42.86%,每袋输液平均分拣时间用时减少63.66%,差错率减少81.22%(P<0.05)。结论 智能化设备在本院的投入使用提高了PIVAS工作效率、降低贴签和分拣环节差错发生率、实现减轻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药学服务质量的目标,推动了本院PIVAS工作流程的升级,促进PIVAS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系统,为PIVAS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智能审方、智能摆药、扫描核对、智能轨道运送等系统模块, 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应用前后不合格医嘱率、摆药效率、差错件数、人员效率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该系统运用后, 实现了自动审核医嘱、智能分拣摆药、智能扫描核对、成品输液自动运送;不合理医嘱由原来的0.10%下降为0.06%,摆药贴签用时由每日(4.35±0.48)h 缩短至(3.15±0.31)h;每日调配内差由(4.23±0.82)件降低至(1.52±0.24)件;药品破损由每日(2.78±0.24)件降低至(0.69±0.74)件;成品输液打包分拣差错由每日(6.78±0.45)件降低至(2.36±0.14)件。每日可减少排药人员1名,减少外送人员1名。结论:PIVAS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药学服务水平,降本增效,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34):4839-4842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智能建设及效果。方法:介绍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的主要情况,收集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前(2016年7-9月)、后(2016年10-12月)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率,评价建设效果。结果:我院在PIVAS的摆药、贴签、分拣以及配送环节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建设,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建设。自动化智能建设后,每张医嘱摆药用时由建设前的(6.78±0.87)s缩短至(2.65±0.71)s,贴签用时由(3.24±0.71)s缩短至(1.41±0.55)s,分拣每袋输液成品用时由(13.37±2.84)s缩短至(5.33±1.72)s,配送相同数量的输液用时由(35.64±4.33)min缩短至(18.12±3.57)min(P<0.05);摆药差错率由(2.35±0.59)‰降至(0.26±0.21)‰,贴签差错率由(1.51±0.45)‰降至(0.22±0.10)‰,分错病区差错率由(3.47±1.02)‰降至(0.17±0.10)‰,配送差错率由(1.33±0.55)‰降至(0.13±0.11)‰(P<0.05)。结论: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后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降低了潜在的用药风险,提升了PIVAS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引进智能贴签机和自动化分拣机,并接入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医院PIVAS自动化系统启用前、后3个月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数等信息并比较。结果 自动化系统启用后,每日贴签用时由启用前的(0.67±0.15)h减至(0.42±0.12)h,每日贴签差错数由(9.20±1.86)件减至(0.20±0.13)件,每日分拣成品输液用时由(1.12±0.21)h减至(0.58±0.16)h,每日分拣差错数由(21.03±2.58)件减至(0.13±0.06)件。结论 医院PIVAS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流程智能化、信息闭环化、模式均质化的实践效果。方法:收集某院PIVAS在2017年3-6月和2017年7-10月的各项报表数据,对比评估PIVAS信息化改造和智能设备引入前后各运行指标的变化,包括每日排药时间、贴签时间、分拣时间,输液存储量以及各个环节中的人力分配、差错发生率等;基于PIVAS流程整体设计,评价PIVAS工作新模式的价值。结果:在经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后,PIVAS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错率大幅下降,其中贴签环节每张标签贴签、核对、排筐用时(7.81±1.66)s下降至(5.34±0.64)s,差错率由(1.38±0.40)‰下降至(0.15±0.05)‰;排药环节每张标签用时(5.37±0.97)s下降至(3.38±0.27)s,差错率由(1.91±0.41)‰下降至(0.44±0.18)‰;分拣环节每袋输液分拣用时(4.57±1.30)s下降至(1.49±0.19)s,差错率由(2.87±0.34)‰下降至(0.29±0.11)‰,PIVAS人员工作模式达到均质化要求。结论:该院智能化、信息化、均质化改造后,PIVAS人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错率大幅下降,在质量管控方面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9.
朱桃莉  仇锦春  彭霄霞 《安徽医药》2020,24(11):2313-2316
目的介绍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智能标签打印系统的应用情况。方法介绍智能标签打印系统设备原理、主要功能以及应用的效果评价,比较智能标签打印系统应用前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PIVAS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强度及工作误差等的改变情况。结果智能标签打印系统具有视觉识别、高速打印和张贴标签、分仓位打印药品汇总单等功能;与之前的手工贴签模式相比,自动化系统启用后, PIVAS工作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优化的工作流程更合理,摆药贴签流程所需工作人员数量减少 50%,流程耗时减少 20%,工作量增加的同时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贴签差错数量降为零。结论智能标签打印系统运行稳定、准确性高;与人工操作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为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实践的主要情况,收集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启用前、后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件数等数据信息,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院PIVAS的自动化系统由智能贴签系统、智能退药模式、智能配液系统、智能责任追溯系统、智能分拣系统组成。自动化系统使用后,每日贴标签的用时由(1.97±0.19)h缩短至(1.15±0.17)h;每日贴签差错由(6.51±1.24)件降低至(0.53±0.30)件;每日配液用时由(1.73±0.20)h缩短至(1.41±0.62)h;每日分拣成品输液的内部差错由(3.52±1.68)件降低至(0.03±0.16)件。结论: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和防范差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智能药房的构建思路与应用现状。方法 介绍苏州科技城医院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智能药房的建设。从药品管理、发药模式、药品运输、调配效率、调配差错等方面分析该模式的优缺点。结果 一体化智能药房降低了药品管理成本、优化了发药模式、降低了工作强度、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提高了药房管理水平。结论 一体化智能药房可有效地整合药房的各项工作流程,有利于开展深层次的药学服务,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医院麻精药品的智能化管理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河北省人民医院智能麻精药柜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比较传统药柜与智能药柜管理模式下,调剂时间、调剂差错率及工作强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智能麻精药柜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后,实现了麻精药品发放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管理;双人双核发的规范流程执行率达100%;同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降低了摆药差错率(0.896% vs.0.107%)及劳动强度(降低59.77%),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精药品管理更加精细化。结论:智能麻精药柜的引入,推动医院麻精药品管理由粗放迈向精细,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使麻精药品管理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 h工作模式下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临时医嘱的运行模式,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PIVAS临时医嘱的审核、提取、批次安排、摆药、贴签、配置及扫描交接的运行模式。结果:临时医嘱PIVAS集中调配后,日均调配人数减少66.67%,调配时间减少77.78%,调配耗材减少13.64%。结论:我院PIVAS 24 h接收并配制临时医嘱,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临床配置临时医嘱的需求,保证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我院静配中心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静配中心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自动分拣机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以不同分拣模式下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药师分拣一袋成品输液平均步行数以及单位时间内分拣差错百分比为指标,评价自动分拣机对成品输液分拣效率、工作强度及分拣差错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使98.55%的成品输液实现了快捷的自动分拣。每袋成品输液的分拣时间,由使用前(手工分拣)的8.67 s,提速为使用后(自动分拣)3.11 s,省时64.15%;同时与手工分拣模式相比较,自动分拣模式使工作人员数量下降50%,但人均日平均分拣液体数量增长99.85%,人均日步行数下降22.12%。各类分拣差错均明显减少,总差错数下降86.48%。结论:自动分拣机使用后我院静配中心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实现了成品分拣高效率低差错,缩短了分拣时长、降低了劳动强度,使药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嘱审核及临床服务工作中,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并推动了静配中心自动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新生儿营养液调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临床及时用药。方法:根据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以PIVAS新生儿营养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记录每一个流程所用时间,分析我院PIVAS新生儿营养液调配较慢的原因,活动按照PDCA循环法的十大步骤进行。结果:药师调配每袋营养液时间、计算汇总单时间、药师摆药时间、药师审核时间是我院PIVAS新生儿营养液调配流程耗时长的原因。通过采取加强人员培训、信息化计算汇总单、更改摆药流程等措施,我院PIVAS新生儿营养液调配时间由原来的62.1min下降到28.5 min,目标值为52.81%,改善值54.11%,目标达成率102.4%。结论:我院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改进流程,优化信息,不仅缩短了调配时间,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临床及时用药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中采用信息化手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事管理水平。方法 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五官科药房在药品调剂、药学服务和团队建设各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进展及经验,分析对比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方案。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五官科药房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尤其是建立了用于药品养护的温湿度监控管理系统、用于住院药房调剂的数字化智能药房系统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的审方平台。各病区医嘱领药组车效率均>65%,眼科医嘱单调配时间均<2 min。结论 医院药房全流程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剂差错,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马昭朝  贾云  司延斌  庆昕  杨静  赵志刚 《中国药事》2020,34(9):1109-1114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提高PIVAS成品输液的分拣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比较该系统使用前、后日均分拣工作量、分拣时间、分拣劳动强度、分拣差错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PIVAS工作环境及成品输液分拣工作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人工分拣比率降低为3.29%,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缩短5.97 s(61.80%),人均每日步行数下降45.08%,总差错率下降87.93%,临床各科室对PIVAS的满意度提升了10.92%。结论: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PIVAS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差错,可将药师从繁琐的分拣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该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了PIVAS自动化信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