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医案。将医案中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分类和中医证型等进行频数统计,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邓铁涛、刘仕昌、熊曼琪、李赛美、朱章志、刘敏、范冠杰等24位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辨治糖尿病的医案资料,筛选得到62篇医案,101首处方,涉及210味中药。出现频次≥15次的常用中药有炙甘草、黄芪、柴胡、葛根、茯苓、白术、党参、黄芩等29味,中药功效分类的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为主。证型主要为脾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并涉及气虚、阴虚、阳虚、寒湿、痰湿、湿热等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8个,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组合,主要为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玉泉丸合增液汤、左归丸等经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51则医案101诊次的分析,获得205味中药,1 370频次及核心药物38种;获得药对关联规则共22条。结论名老中医治疗心悸善用经方,喜用补气健脾、活血化瘀、补血养阴、清热泻火、养心安神、调畅气机等药物;丹参与诸药组成的药对,五味子与黄芪、五味子与麦冬、桂枝与甘草组成的药对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医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收录的所有治疗淋证的处方用药规律,包括高频药物、药对、关联规则等,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截至2018年11月1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淋证的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治疗淋证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对筛选出的207张治疗淋证的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72味,显示使用频次20次的药有40味,使用频次20次的药对共有28对,置信度≥60%常用药物组合9个,应用提升度对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做出了网络化视图。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207张名老中医治疗淋证处方的用药规律,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治疗淋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有助于提高淋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病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1)处方数据库的建立:以Epidata数据库平台为基础,建立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录入模板,将29张处方89诊次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平台,形成病历数据库。2)数据挖掘方法:单味药采用频次统计法,药对之间的关联使用无尺度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杨子谦共用中药130味,其中以当归、白芍为核心药物,且配伍频次最高。结论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经验丰富,具有益气、活血、补血、理气的辨证用药特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国名老中医徐学义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为阳痿病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收集徐学义教授门诊治疗阳痿的193个处方,共涉及中药121味,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源,运用其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明确处方的用药规律及内部关联。结果:提取核心药物组合20个,新方10个。结论:徐学义教授治疗阳痿时多以调补肾气、温阳益阴、清利湿热、舒经通络、疏肝解郁为法,随症辨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1年9月22日关于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75篇,涉及处方81首、中药119味,累积频次1 024次,使用频次≥20次的高频中药17味,累积使用频次564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红花、桂枝、伸筋草、川芎、当归等;中药以祛风湿类、活血化瘀类为主,剂量多为15、30 g;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中药关联组合15组;系统聚类分析可聚为4大类。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经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索吴生元教授门诊记录的痛风医案,分析吴教授治疗痛风用药规律,以期为吴生元教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传承与创新,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借鉴。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方剂及医案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归纳,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 105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 79味,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 34味,经典组合模式42条,高频药物关联程度大致6组,常用药对51条,并演化得到3首治疗痛风的新处方,药组多以祛风除湿通络药物为主。结论 吴生元教授治疗痛风多以清热养阴、散寒除湿、温通经络、健脾渗湿等立法,处方常寒热共用、通补结合,注重顾护脾胃、扶正与祛邪并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治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5.7"软件,探索近些年医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本文通过搜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三大数据库2015年1月1日~2019年3月25日期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构建Excel信息表,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7"软件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分析中药处方的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133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87味,中药使用高频出现前5位依次为葛根、白芍、川芎、桂枝、当归,功效多以祛风止痛、祛风湿为主,药物四气主要以温为主,平、微寒次之。五味主要以辛味最多,甘、苦等次之。归经主要以肝、脾为主,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高频的药对有白芍—葛根,桂枝—白芍等。结论:葛根是现代医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用中药之一,治法以祛风止痛为基础,辅以温筋通络,益气活血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探讨名老中医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老中医李声岳门诊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获得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96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涉及161味中药,高频率(大于100次)的有8味中药,24组核心组合,挖掘出12个新方组合。结论: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丰富,多用温肺益气,散邪通窍。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冠心病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冠心病验案良方》《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案——冠心病》中的冠心病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系统集成的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纳入处方214首,涉及药物223种,高频药物有丹参、甘草、川芎、黄芪、茯苓、麦冬、赤芍、当归、郁金、半夏等;药性以温、微寒、平性及甘、辛、苦味为主,主要归心、肺、肝、脾经,功效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为主;处方中常用药对有甘草-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赤芍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5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微寒、平性及甘、辛味为主,主要归心、肺、肝、脾经,治疗多以补益气血治本,活血化瘀、化痰宽胸、行气止痛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