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散对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应激所致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性周期正常的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制备组40只。模型制备组以灌胃雷公藤多苷片(50 mg·kg-1)联合随机应激法建立模型,时间15 d,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3.96,7.92,15.84 g·kg-1)及戊酸雌二醇组(0.09 mg·kg-1)各8只,各组在继续给予应激的同时,分别用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当归芍药散及戊酸雌二醇进行相应剂量灌胃干预,连续15 d。各组大鼠每日观察动情周期,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计算大鼠卵巢脏器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1R)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明显升高(P<0.05),卵巢指数明显下降(P<0.01),卵巢组织中TGF-β1,TGF-β1R蛋白及Smad2,Sma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Smad7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3组与戊酸雌二醇组大鼠动情周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卵巢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以中、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P<0.01),卵巢组织中TGF-β1,TGF-β1R蛋白及Smad2,Smad3 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Smad7 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其中TGF-β1,TGF-β1R蛋白表达改善程度以中剂量组和戊酸雌二醇组最为明显。结论 当归芍药散能够明显改善DOR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且作用机制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逆转EMT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B-F3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GF-β1模型组(10 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剂量组(10 μg·L-1TGF-β1+0.55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中剂量组(10 μg·L-1TGF-β1+1.1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高剂量组(10 μg·L-1TGF-β1+2.2 g·kg-1鳖甲煎丸),除空白组外,均采用TGF-β1诱导WB-F344细胞构建EMT模型,分别加入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处理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B-F344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的改变;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TGF-β1诱导WB-F344细胞4 d,WB-F344细胞间隙从紧密逐渐变得松散,细胞形态由鹅卵石状向成纤维样细胞转变,且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说明成功构建了WB-F344细胞EMT模型。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中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增强;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减弱,且鳖甲煎丸对细胞核内β-catenin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TGF-β1诱导WB-F344细胞的EMT进程,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对腺嘌呤致肾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组(9 mg·kg-1),下瘀血汤低、高剂量组(2.43,4.86 g·kg-1),采用腺嘌呤灌胃(250 mg·kg-1)诱导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连续24 d,随后给予相应药物,给药连续3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肾脏Wnt5a,Wnt5b,β-catenin,TGF-β1,Smad4,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和BUN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下瘀血汤干预后SCr和BUN水平显著降低(P<0.01);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间质损伤严重且肾间质胶原大量沉积,给予下瘀血汤干预后肾间质损伤减轻,胶原物质沉积减少;IHC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Wnt5a,β-catenin,TGF-β1表达上调(P<0.01),Wnt5b,Smad7表达下调(P<0.01),给予下瘀血汤干预后Wnt5a,β-catenin,TGF-β1表达下调(P<0.01),Wnt5b,Smad7表达上调(P<0.01),且下瘀血汤低、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瘀血汤对腺嘌呤致肾纤维化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和TGF-β1/Smad信号通路串联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中医经方大黄?虫丸干预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硅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1.560,0.780,0.390 g·kg-1)组,汉防己甲素组(0.039 mg·kg-1),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静式染毒法连续40 d吸入二氧化硅(SiO2)粉尘复制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并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8 d后处死小鼠,获得血清和肺组织样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运用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Smad3,Smad7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NF-α,IL-1β,IL-6和HY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HYP的含量(P<0.05,P<0.01),可见大黄?虫丸能够减轻硅肺小鼠肺部炎症。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大黄?虫丸能改善硅肺小鼠肺泡炎症、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情况,因而起到减轻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调节p38 MAPK/NF-κB/TGF-β1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后老年抑郁症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变化,并探讨补肾疏肝方抗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 5月龄的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疏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共6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CUMS建立老年抑郁症模型。补肾疏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在造模第1天开始同时灌胃补肾疏肝方19.5,9.75,4.87 g·kg-1,氟西汀组小鼠灌胃氟西汀0.033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共21 d。用矿场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行为反应,采集小鼠海马组织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WST-1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TBA法测丙二醛(MDA)的含量,微量酶标法测谷胱甘肽(GS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GF-β1,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OFT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明显降低,海马组织SOD,GSH水平均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均上调,Smad7 mRNA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疏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组织SOD,GSH含量均上升,MDA含量下降(P<0.05),补肾疏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组织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均下调,Smad7 mRNA表达上调(P<0.05)。与补肾疏肝方高剂量组比较,补肾疏肝方中、低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SOD,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均上升(P<0.05);补肾疏肝方中、低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均上调,Smad7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补肾疏肝方可显著改善SAPM8小鼠的老年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氧化应激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1组、TGF-β1+12.5 mg·L-1 PNS组、TGF-β1+25 mg·L-1 PNS组、TGF-β1+50 mg·L-1 PNS组,PNS干预48 h,收集细胞及上清,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炎症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TGF-β1诱导后细胞呈梭形改变且呈明显的EMT表现,即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P<0.05),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明显上调(P<0.05),PNS处理后,大部分细胞形态趋向正常并逆转EMT的发生。同时,与空白组比较,TGF-β1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下降,凋亡率增加(P<0.05),PNS作用后,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并且TGF-β1能明显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Ⅰ(LC3Ⅱ/Ⅰ)的表达(P<0.05,P<0.01),而PNS抑制其表达。结论 PNS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来减轻炎症和凋亡,进而抵抗TGF-β1诱导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苓桂术甘汤(LGZGT)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AS)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模型的影响,探讨LGZGT对Aβ的吞噬及降解作用。方法 以Aβ1-42诱导AS建立A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GZGT低、中、高剂量(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1.2、2.4、4.8 g·kg-1)、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0.5 mg·kg-1),模型组加入Aβ1-42,终浓度为10 μmol?L-1,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均加入10%的含药血清。通过细胞增殖活力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活力;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β相关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DE)、组织蛋白酶D(CTSD)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组织蛋白酶B(CTSB)的荧光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Aβ1-42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组AS活力下降,且不同浓度的Aβ1-42对A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的LDH活力明显升高(P<0.05),且细胞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且延长,细胞相互聚集成团,提示细胞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细胞LDH活力显著降低(P<0.01);给药后,LGZGT-M组、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体肿胀有所改善,细胞突起短,细胞聚集结团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DE、CTS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能够明显上调IDE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均能明显上调CTSD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CTSB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CTSB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升高(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显著降低(P<0.01),LGZGT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性的形式降低Aβ1-42结论 LGZGT对Aβ1-42诱导的AS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促进Aβ的降解,其机制可能与减轻Aβ毒性,增强细胞活力,促进IDE、CTSD、CTSB的表达及恢复溶酶体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八仙逍遥汤对急性跟腱断裂术后风寒湿阻型关节僵硬的疗效,以及对肌腱生长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66例,根据入院顺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开修补治疗,术后长腿支具固定,第4周调整为靴形支具并调整支具跖屈角度,固定满6周去除支具开展加速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八仙逍遥汤熏洗患侧跟腱45 d,2次/d,对照组仅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去除支具时,术后3,6,12个月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侧小腿三头肌肌力恢复状况;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TGF-β1,IGF-1,EGF水平,比较中医证候评分、症状评价、足背屈角度变化、临床总体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处理措施下评分变化不同步,去除支具后治疗组测得3次Leppilahti,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肌力优良率93.94%(31/33)高于对照组72.73%(24/33)(χ2=0.031,P<0.05),治疗组患肢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F-β1,IGF-1,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GF-β1,IGF-1,EGF水平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足背屈角度、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75.76%(25/33)(χ2=6.981,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八仙逍遥汤外用熏洗治疗可改善急性跟腱断裂术后风寒湿阻型关节僵硬的症状、中医证候,提升关节功能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力等指标,升高TGF-β1,IGF-1,EGF水平,增强跟腱强度和韧性,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不同剂量中药对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模型大鼠小肠及骨髓中黏附分子整合素α4β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120只,应用牛血清白蛋白(BSA)灌胃、CCl4皮下注射、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等方案的改良法制备IgA肾病大鼠模型后,验证模型成功后,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组(63 mg·kg-1)、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中药)低、中、高剂量组(10.4、20.81、41.62 g·kg-1),每组16只,给药7周后处死大鼠,收集相关标本并检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小肠固有膜黏附分子α4 β1,VCAM-1,SDF-1和CXCR4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骨髓中黏附分子α4 β1,VCAM-1,SDF-1和CXCR4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第10、12、14、16周模型组大鼠的尿红细胞计数均显著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第10、12、14、16周洛汀新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对于大鼠尿红细胞计数改善更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固有膜黏附分子α4 β1,VCAM-1,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洛汀新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小肠固有膜α4 β1,VCAM-1,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大鼠小肠固有膜SDF-1与CXCR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髓黏附分子α4 β1,SDF-1 mRNA表达明显下降,VCAM-1,CXCR4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洛丁新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大鼠骨髓黏附分子SDF-1,CXCR4 mRNA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通过调节小肠固有膜及骨髓中黏附分子α4 β1与VCAM-1、SDF-1与CXCR4的表达,从而调节浆细胞的归巢效应,可能与Toll样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激活有关,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中药可能通过减少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量从而浆细胞在循环中的增殖,进而减轻IgA肾病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TGF-β/Smad)信号通路,体外研究三物白散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3月龄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及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7只,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031 25、0.062 5、0.125 g·kg-1·d-1的剂量灌胃,空白组以等体积超纯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45 min经腹主动脉取含药血清;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三物白散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对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镜下观察经TGF-β1和三物白散含药血清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经TGF-β1诱导和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处理后SGC-7901细胞的迁移率和侵袭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Snail、TGF-β1、Smad3、磷酸化(p)-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10%、15%、20%三物白散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可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活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失去梭形形态,多数细胞变圆、变长;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细胞伪足减少,细胞变小且形态恢复正常;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中、高剂量组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能显著抑制其迁移能力(P<0.01);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均能显著抑制其迁移能力(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低、中、高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其侵袭能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E-cadherin及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nail、p-Smad3、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Smad3总蛋白水平不变;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显著增加(P<0.01)、三物白散中剂量组有明显上升(P<0.05);Smad7蛋白三物白散中、高剂量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三物白散中、高剂量组Snai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三物白散低、中、高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三物白散含药血清可以有效地逆转TGF-β1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EMT,并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三物白散能抑制TGF-β1诱导的SGC-7901细胞EMT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二妙散(EMS)对脂多糖(LPS)+干扰素(IFN)-γ诱导大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Macrophage)M1极化及白细胞介素(IL)-4+IL-13诱导M2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提取大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成巨噬细胞(F4/80标记),加入LPS+IFN-γ,诱导其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加入IL-4和IL-13,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加入不同浓度二妙散(0.2,0.4,0.8 g·L^-1)作用后,采用免疫荧光分别检测M1(CD68及iNOS标记)及M2(CD206及Arginase标记)表型,检测二妙散对大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IFN-γ能显著增加M1的极化(P<0.01),IL-4+IL-13能显著增加M2的极化(P<0.01);与LPS+IFN-γ/IL-4+IL-13组比较,二妙散(0.2,0.4,0.8 g·L^-1)作用24 h对LPS+IFN-γ诱导的M1极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IL-4+IL-13诱导的M2极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二妙散可抑制LPS+IFN-γ诱导的M1极化,而对IL-4+IL-13诱导的M2极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薯蓣丸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抑制大肠癌(CRC)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雄性BALB/c-nu裸鼠(n=28,4周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模型组(生理盐水)、薯蓣丸低、中、高剂量组(1.725、2.310、2.895 g·kg-1·d-1)。每只裸鼠灌胃剂量为15 mL·kg-1,于接种瘤块后第9天开始灌胃处理,每日灌胃1次,每周6 d,第7天不灌胃,连续干预2周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标本;取部分结肠组织和肿瘤组织制作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2(IL-1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iNOS、IL-12、EGF、TG...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92只SD大鼠设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6 mg/kg)组和TPL低、中、高(0.2、0.4、0.8 mg/kg)剂量组,每组3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2 h的方法复制CIR大鼠模型。各组均于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再灌注24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观察缺血侧皮层神经元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缺血侧皮层组织炎症介质含量,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小胶质细胞表型M1型标志物CD86/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M2型标志物CD206/Iba-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PL中、高剂量组和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侧皮层神经元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赵高潮  姚春丽  刘富 《陕西中医》2001,22(9):564-565
分别从成药与中成药、药引、汤药、西药等四方面谈了中成药的配伍应用,为提高中成疗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吴茱萸碱是中药吴茱萸重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研究显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Channel,TRPV1)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吴茱萸碱可激活TRPV1受体。本研究以人单核细胞(THP-1)培养模型,探明吴茱萸碱对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TRPV1受体参与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吴茱萸碱抑制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在THP-1细胞培养模型上,观察吴茱萸碱对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sazepine(CAPZ)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分别利用ELISA、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确定M2型巨噬细胞功能指标,其中包括TGF-β1的产生、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发现吴茱萸碱明显抑制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亚型,其主要表现为TGF-β1分泌产生下降(P<0.05),同时伴有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RNA和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以上结果可被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Z所阻断(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吴茱萸碱通过激活TRPV1受体抑制M2型巨噬细胞功能反应,从而实现其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病理解剖结果显示肺部过度的炎症反应是诱发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过度的免疫应答对治疗该病有重要的意义。肺泡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在机体感染早期和后期,M1/M2型肺泡巨噬细胞亚群平衡及功能的动态变化对肺部炎性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综述巨噬细胞的分型及功能,探讨巨噬细胞在新冠肺炎不同阶段病理过程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治疗的药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及基于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药物研发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邓德强 《陕西中医》2001,22(9):552-553
马德孚教授系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 ,业医 3 0余载 ,潜心歧黄 ,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 ,每多效验。笔者有幸随师 ,现辑其数例 ,以示一斑。   1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重症风湿性关节炎 玛某 ,女 ,1 4岁 ,维族。因“右侧髋及手指、肩关节肿胀疼痛 3年’来诊。 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指关节肿胀疼痛 ,步行不便 ,不能下蹲 ,经多方治疗无明显改善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查风湿系列 :抗“O”450 0 u、cpr96 u/l类风湿因子 :阴性。经介绍到马师处就诊 ,被动体位 ,行坐不便 ,畏风。纳食一般 ,二便调 ,舌质淡红、苔白 ,脉弦紧。马师认为患者长期…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探讨参莲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M1巨噬细胞的影响。MTT法检测参莲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γ干扰素(IFN-γ)及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成M1型巨噬细胞,然后加入高、中、低剂量的参莲提取物(50,25,12.5 mg·L-1)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1巨噬细胞膜分子CD86的表达,RT-PCR法检测M1巨噬细胞中iNOS和TNF-α mRNA的水平,ELISA法检测M1巨噬细胞上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发现IFN-γ及LPS能诱导RAW264.7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膜分子CD86的表达、细胞中iNOS和TNF-α mRNA的表达以及细胞分泌的IL-6和TNF-α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地提高;参莲提取物各剂量均可抑制M1型巨噬细胞膜分子CD86、细胞中iNOS及TNF-α 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含量。通过以上研究表明IFN-γ及LPS能诱导RAW264.7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参莲提取物对M1型巨噬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究清肝健脾活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按剂量2.0 mL·kg-1给大鼠腹腔注射40% CCl4-橄榄油混悬液,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健脾活血方组(32.084 g·kg-1)、鳖甲煎丸组(0.925 5 g·kg-1),每组12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橄榄油。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予相应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纯净水,1次/d,连续给药4周后取大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2、IL-10、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巨噬细胞CD86、CD206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板排列不规整,局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增生,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IL-12、TGF-β1、TNF-α水平,CD86、CD206蛋白表达水平,iNOS、NF-κB p65蛋白及mRNA,p-p38 MAPK蛋白、p38 MAPK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炎症因子IL-10,Arg-1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健脾活血方组肝细胞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IL-12、TGF-β1、TNF-α水平,CD86表达水平,iNOS、NF-κB p65蛋白及mRNA水平,p-p38 MAPK蛋白及p38 MAPK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炎症因子IL-10,CD206表达水平、Arg-1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清肝健脾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促炎M1型巨噬细胞激活,诱导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减少促纤维化细胞因子释放,促进肝巨噬细胞M1向有利于组织修复的M2型极化,从而发挥抗炎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