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国家二级保护藏药,藏、汉医药典籍对其有详细的记载,药用历史悠久。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甘松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对甘松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后续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甘松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松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CL  Duan YH  Dai Y  Yao XS 《中药材》2011,34(8):1216-1219
目的:研究甘松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结合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松根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3)、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4)、阿魏酸(5)、绿原酸甲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9,(7)
目的研究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的化学成分。方法甘松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甘松新酮二醇(2)、(+)-1-hydroxy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3)、(+)-1-hydroxy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咖啡酸(5)、对羟基苯甲醛(6)、异甘松新酮(7)、甘松新酮(8)、5,3′-di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9)、7-O-methyl naringenin(10)。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甘松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两种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匙叶甘松和甘松两个品种甘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以及含量上的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和匙叶甘松地下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匙叶甘松挥发油得率不足0.5%,从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5.83%;甘松挥发油得率为2%,从中鉴定出36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8.02%;两者共有成分11个。结论不同品种甘松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数目存在差异,但共有主要成分均为水菖蒲烯(Calarene)、β-马里烯(β-Maaliene)。  相似文献   

5.
<正>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et.又被称为中华甘松、甘松香,《本草纲目》中称其"叶细,引蔓丛生"[1]。多产于四川、甘肃,西藏等地。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芳香开窍,健脾开胃,理气止痛等功效,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心血不足,癫狂痰厥等症[2],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而显著的作用,现结合临床概述如下。1疏解久病之郁,补心养血安神  相似文献   

6.
甘松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松属药用植物中含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等主要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抗癫痫、抗惊厥、抗抑郁、抗帕金森症、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降血压等药理活性。综述了甘松属3种药用植物甘松、匙叶甘松、大花甘松的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并介绍了目前的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性状、显微和含量方面进行鉴别分析,比较甘松不同品种的差异。方法:利用显微镜对两个品种的粉末进行鉴别,HPLC对不同品种的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松和匙叶甘松在性状上的区别在于甘松的基生叶细长,花冠较长,花序主轴和侧轴多明显伸长,果实无毛。甘松药材的根茎较短,弯曲,被有片状叶鞘。粉末特征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甘松的石细胞呈类圆形,而匙叶甘松的石细胞为长条形。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比匙叶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偏高。结论:甘松和匙叶甘松在性状、显微和成分的含量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研究为甘松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考证了甘松的名称、品种、产地和用药历史。甘松从唐代开始载入本草,又称甘松香、松香、苦弥哆;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云南等地;甘松古代常用于理气开郁、消肿止痛,近代又用于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降血压等;甘松古代来源只有一种,近代以来关于其来源问题多有争议。笔者对甘松的来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甘松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甘松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甘松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整理近十年国内外关于甘松的研究文献,对甘松的基本情况、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结果:甘松在药理和临床研究上取得了初步成果.结论:为进一步认识、利用、开发此味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别名甘松香《本草拾遗》、香松《中药志》。甘松属植物有3种,我国产有2种,分别为甘松N.chinensis Bata1.及宽叶甘松N.jatamansi DC,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本品始载于《本草拾遗》云:"丛生,叶细,出凉州",《本草图经》载:"甘松香出姑  相似文献   

11.
木通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木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和三萜皂苷类成分,具有利尿、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甘松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旭  兰洲  董小萍  邓赟  胡晓梅  彭腾  郭平 《中药材》2007,30(1):38-41
对甘松抗菌消炎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柱色谱法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蒙花苷、熊果酸、二十八烷醇、Kanshone A、Nardosinonediol、Nardosinone、马兜铃烯-9-β-醇、齐墩果酸、β-谷甾醇。前三个化合物为首次分离得到,蒙花苷和熊果酸为甘松抗菌消炎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黄连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黄连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有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文献,对黄连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类,还有少量的木脂素、黄酮和香豆素等。黄连质量控制模式目前主要以单指标质控、多指标同步质控、指纹图谱为主,UV、TLC、HPLC、HPCE、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近红外光谱(NIR)等技术在黄连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均有了系统的研究,以上结果为黄连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本属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毅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6,37(2):181-183
甘松N ardostachys ch inensis Batal.系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属植物有3种,我国产有2种,分别为甘松N.ch inensis Batal.及匙叶甘松N.jatam ansi DC.。甘松别名甘松香,为少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甘松气味芬芳,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  相似文献   

15.
张毅  林佳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7,38(6):823-825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系败酱科甘松属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作为甘松入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甘松别名甘松香,气味芬芳,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能,用于脘腹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的治疗,外治牙痛、脚肿[1]。国内外研究报道甘松具有降  相似文献   

16.
李莹  董小萍  杨勇勋  刘俊超  骆骄阳  张旭 《中药材》2008,31(12):1809-1812
目的:建立甘松药材HPLC指纹图谱,以便比较完整地反映甘松的内在化学信息,全面评价甘松药材质量,与其他药材进行鉴别。方法:应用HPLC法测定了10批甘松的指纹图谱,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8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收集65 min。结果:建立了甘松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信息量大,为甘松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松已有1200余年的药用历史。长期以来,甘松药材供给依赖野生资源,当前濒临灭绝。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及功效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甘松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研究发现,古今本草专著所记载的甘松药材基原一致,产地无大幅变迁,功效主治大致相同。通过对中药甘松进行系统的历史沿革考证,规范甘松药材的应用,为甘松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中甘松的记载,对甘松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进行梳理,归纳出甘松的用药特点。认为其具有温中散寒、温通经脉、芳香醒脾、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恶气、心腹痛满、黑皮、风疳、齿痛、野鸡痔、转筋、脚气浮肿等。从药理学角度分析,具有镇静、抗抑郁、抗心律失常、平滑肌解痉挛、消炎、降血糖血压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说里,如果一只凤凰感觉自己接近死亡时,它就会搭建一个巢,并四处收集甘松等香料铺在巢中,然后它就点燃巢穴,让自己在火焰中燃烧.当火焰燃尽的时候,凤凰可以得到新生,凤凰因此又被称作"不死鸟",甘松也由此给人们留下能够"起死回生"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对黎芦属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于为该属植物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