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〇1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项目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废弃物及副产物等开展基础与循环利用利用研究,针对银杏、黄蜀葵、芡、丹参等20余种药材非药用部位,甘草、黄芪等1〇余个大宗品种配方颗粒废弃药渣,以及多个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废弃物再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晓燕  龚苏晓  张铁军  陈常青 《中草药》2016,47(7):1225-1229
中药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剩余丰富的非药用部位和药渣,产量巨大,但因其药用价值不及药用部位大而被废弃,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及药材使用后药渣中化学成分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材废弃物综合再利用及药用植物废弃物药学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材生产-饮片加工-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过程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中药资源产业链和产品集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药材生产与饮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在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制造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大量的废弃物,既导致了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在前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废弃物所含资源性物质的不同理化性质与资源化潜力、不同利用价值等,构建了“三大利用策略”和“三类资源化模式”。该文在资源循环经济理论和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的指导下,针对中药废弃物转化增效的资源化模式,从转化增效的实现途径、适宜技术体系、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推动和有效解决这一长期制约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丹参地上部分资源价值发现与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根本保障。随着我国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及副产物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亟待探索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社会及科学问题。本文以丹参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丹参地上部分为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性化学成分、资源价值发现及其资源化利用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丹参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艳琰  唐于平  陈嘉倩  曹玉洁  段金廒 《中草药》2018,49(21):5170-5178
大黄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也是多功效、多品种、多道地产区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系统归纳了大黄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并基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组织器官分析了大黄资源化学研究进展,据此提出了关注地域变化与把握采收时节,不同品种的"功效偏向性"应用、非药用部位利用、资源性成分的高值化发展等大黄资源化学利用途径与策略,为大黄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药用大黄地上部位蒽醌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药用大黄地上部位叶与地下部分根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比较。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药用大黄叶与根总蒽醌及游离蒽醌含量;通过HPLC法测定5种代表性蒽醌含量。结果:药用大黄根中总蒽醌、游离蒽醌总量以及5种代表性蒽醌总量均高于叶,其中药用大黄叶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相对较高,可分别达到0.05%和0.03%。结论:药用大黄地上部位蒽醌含量相对较小,但是可以作为药用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3年生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根、根茎、叶片中10种成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为大黄质量评价和药材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各成分的含量;借助SPSS 24.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建立的HPLC分析体系线性范围良好(r20.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96.10%~107.10%。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逐年或次年下降(P0.05),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葡萄糖苷、番泻苷B的含量逐年或第3年显著增加(P0.05);根中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含量次序为3年生1年生2年生、1年生3年生2年生(P0.05),二者在根茎及叶片中逐年或第3年增加(P0.05);根或根茎儿茶素含量随年份增加,叶片中降低。同一年限内,除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葡萄糖苷外,根或根茎其他8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P0.05);根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8-O-葡萄糖苷、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含量高于根茎(P0.05)或与之相当;2年生大黄酚-8-O-葡萄糖苷根茎中含量高于根中(P0.05);2、3年生大黄番泻苷B的含量在根、根茎、叶片依次显著降低(P0.05),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依次为根茎根叶片(P0.05)。结论基于HPLC分析的药用大黄10种成分在不同年限、不同部位样品中差异积累;同一部位样品中多数成分含量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同一年份的根或根茎中多数成分含量高于叶片;3年生大黄根及根茎中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在其资源化过程中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及其动态演变特性与资源化模式密切相关。在对中药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及其特点论述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三大利用策略”,即传统“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利用策略、药材与饮片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三类资源化模式”,即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及精细高值资源化模式,以期为推动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引导和借鉴,为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领域推进和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型循环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赵飞亚  陶爱恩  管鑫  钱金栿  夏从龙 《中草药》2021,52(8):2449-2457
重楼生长缓慢,野生资源枯竭,价格昂贵。长期以来,在政府扶持和企业带动下,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但仅以根茎作为药用部位,地上部分(茎、叶)资源被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地上部分含有多糖、皂苷、黄酮等成分,具有抗癌、止血、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通过对重楼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非药用部位的资源价值发现与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非药用部位的产量远远高于花序,仅菊茎叶产量就为药用部位的3.5倍;长期以来,菊非药用部位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药用菊非药用部位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值得关注。研究表明,菊非药用部位富含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以及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惊厥和改善肠道失调等功效。通过对药用菊在栽培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茎、叶、根等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药用菊非药用部位的资源价值发现与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红豆杉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再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红豆杉属植物所含成分紫杉醇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而野生资源极为有限,成为紫杉醇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着重阐述了红豆杉资源保护的内容和促进资源再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开发历史为例,指出了我国中药材资源开发的地区间不均衡性。边远地区中药材发展历史较短,新资源尚待挖掘。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应从边远地区的民族药、民间药中深入挖掘中药资源宝库,丰富传统中医药。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和各地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结束后,将汇总大量的中药资源种类和分布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区域之间中药资源丰富度是客观反映中药资源禀赋的一个有效指标。由于县域面积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以县为统计单元进行区域间中药资源丰富度评估,会导致区域间丰富度统计结果的偏差。基于规则栅格或格网的统计方法,可以降低由于统计单元大小不同,引起的中药资源丰富度的差异性。以重庆为例,基于现有调查数据信息,对比分析不同格网尺度条件下中药资源丰富度差异性,结果显示,选取30 km的格网,统计重庆市中药资源丰富度,可以较好的反映区域间中药资源丰富度的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祝天来 《中医教育》2005,24(4):45-47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网建设正处于不断发展时期,如何建设好校园网,使其发挥巨大潜能,是摆在校园网建设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阐述了校园网在建设时应考虑的教学功能,以及资源库建设的策略,并提出了校园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要求,基于江苏省中药资源分布区域的实际现状,从调查背景地域的生态变化情况、区域中药资源的分布特点、县域普查方案的调整制定以及普查技术规范的补充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宜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生、耐盐特色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技术,为我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为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及其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黄刚  张铁军  王莉丽  马琳  张丽娟 《中草药》2011,42(8):1646-1649
獐牙菜属为龙胆科的一个大属。该属的多种植物在我国民间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清热利胆、退黄、除湿、平肝风、舒肝健胃的功效。从组织形态学、孢粉学、胚胎学、遗传分子标记学等方面系统地综述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并对该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和资源分布进行评价,探讨资源开发的途径,为扩大该属传统药物藏茵陈、青叶胆、当药等药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几个关键问题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回顾了中药材GAP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5个P(GMP,GLP,GSP,GCP,GAP)发展的经验,应用经济学理论对中药材GAP进行了分析,指出中药材GAP遇到问题的核心是忽略经济规律,曾经的中药材GAP是过程认证,GAP公告无法形成质量信号在产品市场中传递,消费者无法在终端市场找到GAP与非GAP药材的区别,厂商缺乏GAP认证的动力。该文提出了应在经济学的指导下,重新设计GAP的认证制度,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承担认证,将GAP定位为优质标准,药监部门的角色从许可基地到监督和管理第三方认证机构,提出完善GAP认证的信号传导机制,实现GAP与市场的接轨。  相似文献   

18.
云南山楂的生药研究及资源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云南山楂(Crataegusscabrifolia)的果实及叶子,进行了形态组织研究,并提供高效液相色谱的指纹图谱以供鉴别。应用液相色语及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果实及叶子进行有效成分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提出云南山楂是值得利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下的药用植物,需采用不同的遥感监测方法。本研究分别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中的稀有种、大量分布种和特殊生态环境下的中药种进行了分析,为各种类型的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畲族珍稀濒危特有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鄢连和  姜程曦  朱美晓 《中草药》2014,45(22):3351-3355
主要介绍中国畲族珍稀濒危特有药用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对畲族珍稀濒危和特有的、资源急剧减少的紧缺药用物种的种类及分布、药用价值、资源保护现状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供了畲族珍稀濒危特有药用植物药用资源信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