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脉络与现代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微循环的同一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这一新概念,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纤维化,归属于这一病理范畴。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病"探析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病机,并应用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理论"为通络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络病证治体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理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理论为营卫理论,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血脉相传,壅塞不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基于中医脉络作为血液运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基础,心络痹阻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的临床表现,属脉络血管系统病研究疾病之一。脉络学说作为指导脉络-血管系统病防治的系统理论,根据STEMI的临床特点,认为应当在分阶段治疗的同时注重整体全程论治,进而在结合辨证论治原则及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以脉络学说为指导的再灌注术前及术后治疗的新干预策略及辨证论治思路,形成对本病的系统防治理念,为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是脉络学说的重要研究内容,该学说以"脉"为独立的实体脏器为出发点,认为脉具有自身的结构、功能与代谢特征及特异发病规律,该学说从脉的独立特异性出发,对多系统血管相关疾病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针对脉络病变自身发病规律研制的通心络胶囊,既能够单独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又能够在与现代医药联合治疗中体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多个阶段(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挥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呈现出系统干预心血管疾病的效应,为有效遏制心血管事件链的递进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脉络学说指导下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津力达颗粒,1袋/次,3次/日,通心络胶囊4粒,3次/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甲襞微循环。结果:(1)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1. 67%,80. 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3)治疗后治疗组在糖代谢指标FBG,2 h PG,Hb A1c上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HOMA-IR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脂代谢指标TG,TC,LDL-C均明显降低(P 0. 05),HDL-C升高(P 0. 05);肾功能指标SCr,UAER,尿Uβ2-MG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5);甲襞微循环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微循环改善明显(P 0. 05)。结论:通心络联合津力达可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其机制可能与降糖、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后幸存心脏经历了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进程的连续性改变。早期梗死区域修复性纤维化能够减少梗死区的扩张,防止心室壁破裂;而后期过度的纤维化则会导致心室重构,影响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生增殖,表型转化直至迁移,分泌胶原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是心肌梗死后心脏的核心病理变化。以TGF-β/SMAD为经典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是目前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主要认识。由于心肌纤维化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以及越来越多纤维化病理过程的不断涌现,导致基于目前已发现的病理机制开发的药物较少。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生物活性成分丰富的特征,使得中医药在治疗心肌梗死后纤维化过程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章杰  嵇朝晖  温晓红 《新中医》2016,48(9):14-1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化瘀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和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WBC、CRP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CR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化瘀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抗心室重构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简称心梗后心衰)作为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以吴以岭教授创立的“脉络学说”为理论指导研制出的通心络胶囊作为通络代表方药,经研究证实,可改善心梗后心衰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无复流现象,减慢心室重构的进程,延缓心梗后心衰的进展,显著降低心梗后心衰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是目前心血管界的重要难题与热点研究领域。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以此作为切入点解析心梗后无再流的病机、治疗原则、辨证分型与组方用药;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在基础研究中显示出对心肌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良好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防治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为中医药参与急危重症抢救领域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药治疗状况。方法:通过调查2006年某中医医院AMI患者临床特征、辨证规律及治疗现状。结果:发现中医医院心梗患者人群特征、中医证侯规律及中药治疗特色优势,从便制订中医药工作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策略。提高中医医院治疗AM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为心脉痹阻血不养心,血瘀,痰浊阻塞血脉,不通则痛。瘀血痹闭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痰浊闭阻型治宜燥湿化痰,利气为主;心阳虚衰型治宜补气强心,振奋心阳。  相似文献   

13.
14.
李真  尹玉洁  刘依  韩宁馨  贾振华 《世界中医药》2021,16(11):1665-1670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心脏纤维化(MF)形成后持续进展,导致心功能逐渐降低,预后不良.近年来中草药来源的活性成分因其结构稳定、药效确切逐步受到广泛关注,或许将为新药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候选化合物.研究中药单体的作用和机制有利于寻找AMI后MF的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①电子检索2000—2005年CNK 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 I临床研究文献。②逐一阅读检出文献,筛检出有中医药干预并行再灌注治疗AM I的临床研究文献。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综述。结果:①中医药干预可增加再灌注成功率,降低再灌注损伤,减少再灌注并发证,防止再灌注后再狭窄,并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②中医药治疗仍未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特色,并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应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特色,加强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①电子检索2000—2005年CNK 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 I临床研究文献。②逐一阅读检出文献,筛检出有中医药干预并行再灌注治疗AM I的临床研究文献。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综述。结果:①中医药干预可增加再灌注成功率,降低再灌注损伤,减少再灌注并发证,防止再灌注后再狭窄,并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②中医药治疗仍未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特色,并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应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特色,加强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现代医学只是针对单一的病理环节进行干预,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效应和机制,可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服梗通衰复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 5 0例 ,并与西药对照组 4 8例对比 ,观察治疗前后每分钟心排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指标 ,临床表现按心功能分级综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对比P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结论 :梗通衰复汤结合西医疗法用于AMI合并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可以较好地改善冠脉血流量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心肌梗死的古今病名变迁,分时期详细阐述了古籍中对心肌梗死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并对心肌梗死现代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总结。在现代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本文分别论述了中医药在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保护及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积极作用,并简要论述了中医药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危急重症,近年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病理改变是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而致死亡,是世界上统计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