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蝙蝠葛碱复合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  魏丹  张雪  赵江丽  贾东升 《中草药》2021,52(8):2276-2284
目的使用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和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作为载体材料制备蝙蝠葛碱复合纳米胶束(dauricine composite nanomicelles,Dau-CNMs),并通过大鼠ig给药评价其药动学情况。方法采用溶剂蒸发-薄膜分散法制备Dau-CNMs,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了Dau-CNMs处方中Soluplus~?与TPGS用量配比;分别考察了Dau-CNMs和蝙蝠葛碱单纯纳米胶束(dauricine single nanomicelles,Dau-SNMs)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并通过MTT法评估了Dau-CNMs的细胞毒性,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评价了蝙蝠葛碱原料药、Dau-SNMs和Dau-CNMs的细胞跨膜转运性质;通过大鼠ig给药比较蝙蝠葛碱混悬液、Dau-SNMs和Dau-CNMs的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经实验筛选得到Dau-CNMs的最优处方:Soluplus~?与TPGS用量比为7∶1;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Dau-SNMs和Dau-CNMs均呈圆整球状分布;Dau-CNMs的细胞毒性较低,且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跨膜转运能力;与蝙蝠葛碱混悬液组和Dau-SNMs组比较,Dau-CNMs组大鼠ig给药显著提高了药物达峰浓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结论以Soluplus~?与TPGS作为载体材料,将蝙蝠葛碱制备成复合纳米胶束,能够显著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增加口服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比研究槲皮素(QUE)混悬液、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3种剂型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探讨药物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原位肠灌注法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实验方法,对比3种剂型的肠渗透性;通过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实验,对比3种剂型体外的细胞摄取;考察细胞NPC1L1 介导的转运、内吞、被动渗透,阐明药物摄取机制。结果 大鼠原位肠灌注实验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渗透性最高,约为槲皮素混悬液的14倍、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3倍;以槲皮素混悬液为参照,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证明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变化不显著(Fr=1.3)但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Fr=4.6);体外细胞转运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摄取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体外转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减少NPC1L1作用和增加被动扩散是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吸收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提高檞皮素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增加被动渗透,进而提高檞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预测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能力。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进行穿心莲内酯及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的转运研究,考察药物浓度、温度及P-gp抑制剂对药物转运的影响。结果: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的P_(app)(AP-BL)值较穿心莲内酯增加了约5倍;穿心莲内酯P_(app)值随浓度和温度的增加变化不大;加入P-gp抑制剂后,穿心莲内酯外排率(ER)由1.57降为1.2,降低了23.6%。结论:穿心莲内酯自微乳能促进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机制主要是被动扩散,同时存在P-gp蛋白介导的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林  张琼  杨志建  陆阳 《中草药》2011,42(11):2265-2269
目的研究葛根素肠道吸收的机制,探讨提高其肠道吸收的方法。方法改变实验时间、温度及药物质量浓度,考察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特性,并考察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对其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被动扩散是其跨膜转运的主要机制;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破坏Caco-2单细胞层的完整性,提高葛根素转运;聚氧乙烯月桂基醚(Brij 35)、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分离乳清蛋白对葛根素转运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Caco-2细胞的跨膜电阻(TEER);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壳聚糖通过可逆性地降低TEER,促进细胞间转运,提高葛根素的膜渗透性。结论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不同吸收促进剂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其膜渗透性。  相似文献   

5.
李羿  杨胜  万德光 《中草药》2012,43(10):2066-2070
环糊精包合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加挥发性或不稳定性成分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环糊精包合对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探讨包合物胃肠道给药后环糊精对包合的客分子药物吸收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包合物中药物在胃肠吸收过程中释放与跨膜转运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常见药物肠道吸收的转运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的特性和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的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telmisartan,TMS)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Caco-2模型对TMS的跨膜转运进行研究。考察了浓度、pH、P-糖蛋白(P-glyprotein,P-gp)抑制剂对TMS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TMS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存在外排作用,并且外排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趋于饱和;另外TMS的吸收转运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少。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和胺碘酮后,Pratio从3.5分别下降到1.2和0.9,加入前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gp参与了TMS的跨膜转运,从而从吸收机制上初步解释了P-gp的外排作用可能是TMS生物利用度低,个体差异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葛根总黄酮(PTF)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但膜通透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一些辅料如卡波姆、壳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传统的体外评价技术,包括大鼠肠灌流和细胞模型,不能评价PTF整体的吸收机制。方法:本研究评价辅料的黏附性及对PTF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转运的影响。采用cDNA微阵列测定PTF和PTF+辅料给药后的Caco-2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从基因水平揭示辅料对PTF整体吸收的影响机制。结果:体外黏附和Caco-2细胞转运实验表明,与单独PTF相比,加入辅料后对胃黏膜具有更高的黏附性,且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效率更高。PTF与辅料的相互作用显著改变了某些基因的表达,可能影响PTF的吸收效率。结论:不同的生物黏附聚合物能提高PTF的肠道吸收,可能与ATP结合盒(ABC)和溶质载体转运体(SLC)的表达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决定于胃肠道吸收量,肠道转运蛋白和代谢酶是决定药物胃肠道吸收的重要因素,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作者介绍了肠道转运蛋白和代谢酶在中药有效成分胃肠处置中的作用,以肠道转运蛋白和代谢酶为切入点,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的胃肠道吸收和代谢特征,指出开展中药活性成分在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中吸收转运及代谢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Caco-2细胞模型及其在中药吸收转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Caco-2细胞模型是一种筛选药物离体口服吸收特性的模型,现已广泛应用于评价药物在小肠的吸收特性和转运机理的研究。作者描述了Caco-2细胞的培养及其细胞单层模型如何建立和验证;探讨了Caco-2细胞用于药物吸收转运研究的机制;对其在中药被动转运、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中药外排机制和吸收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评价了该细胞用于中药吸收转运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最后对该细胞模型可能的应用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型去甲斑蝥素肝脏注射急性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昌全  郑晓梅  李柏 《中成药》2000,22(10):715-717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缓释注射课题与普通注射液肝脏注射的急性毒性、为缓释剂型的临床肝脏注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小鼠及18只大鼠各随机分为3组,分别肝脏注射等量去甲斑蝥素缓释溶液,普通水剂及药物缓释辅料泊洛沙姆407溶液,观察小鼠行为状态、生存情况及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注射去甲斑螯素缓释溶液组小鼠死亡率低于普通水溶液组;泊洛沙姆407小鼠肝脏注射的LD50〉625mg/kg,缓释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