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依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工作已经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提示,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进展的趋势.本文运用"治未病"理论从病名,病因病机,转归及防治等方面探讨糖尿病前期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病是指不具有诊断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及诊断标准的病前状态,即“无典型症状,有客观证侯”。“不治已病,治未病”则指在发现异常表现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逆转其发展方向,恢复其正常状态。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潜伏阶段,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糖尿病的其未病状态是指搪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受损。古代治未病尚包括“既病防变”,现代医疗对象的主体是已病人群,缺少大规模的未病医疗。本文就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强调在糖尿病前期运用中医理论,借助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手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早期干预早期防治,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由于其全球性的高发率和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需费用极为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数已接近500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全欧美(将近2000万)的总和。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糖尿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每年最少需600亿元以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和降低患病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已病的防变,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与糖尿病前期状态社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最佳的医学模式是"治未病",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正是"未病"到"已病"的典型代表,故运用"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未病阶段既目前研究最多的IGT就进行干预,强调在社区干预的现实意义.首先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其次制定科学的社区IGT社区干预模式和评价体系,最终通过构建"治未病"IGT社区干预模式,以便给糖尿病的预防带来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亚健康的概念、形成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阐明了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并倡议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治疗亚健康的研究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思想核心是预防疾病,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未病阶段,把中医治未病理论纳入糖尿病前期的防治策略中,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早期干预,早期防治糖尿病前期阶段,可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9.
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作用,以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思想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思想,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其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肥胖高血压是一个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的疾病,它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通过其独特的养生理念、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同时结合西药治疗,防病抗病相结合,可先安未病脏腑,以阻断肥胖高血压的传变途径,防止疾病发展。通过贯彻“治未病”思想,走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高血压之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现有超过1.5亿的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而在一项对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所接受调查的1433例患者中,有并发症的人数为1265例,占总人数的88.28%,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后期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文章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角度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有利于更好地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进一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养生、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预防理念在预防肺癌的发生、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和防治复发转移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只有通过科学、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研究技术,秉着继承创新的原则,才能丰富和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使其贯穿于肺癌治疗始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4):498-499
据调查,近年糖尿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及致命的危害性成为国人十大死因之一。面对西医治疗的种种弊端,不妨考虑从中医养生中的"治未病"角度进行论治。对于未患人群实施高危防病,对已患人群则要既病防变,将疾病控制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因此,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早期阶段,也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高危足防治中的临床意义,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独特优势,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高危足中的临床应用,为中医“治未病”思想进一步创新和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最严重且难以治疗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40%[1].DN是糖尿病进程中因微血管受损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2],造成蛋白尿排泄和滤过异常.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文章确定了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范畴,对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辨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医治疗、病情监测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时的特色与优势,规范糖尿病前期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前期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李育英  任爽 《河北医学》2011,(11):1558-1560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预防工作,积极倡导"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明确提出"不治己病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长期以来为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传染病已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其发病急、传播快、来势凶、病情险仍使人们谈病色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老年病的防治.方法采用调摄精神、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固护脾肾之气等措施防治老年病.结论“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防治老年病具有重要意义,确能提高老年人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