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身痛逐瘀汤为我国首批公布的100首经典名方之一,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源于《丹溪心法》中趁痛散,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功效,为痹症有瘀血者设计的主要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临床应用上,而其方义内涵、药材的炮制与制剂方法等方面未见系统的文献报道,这极大的阻碍了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的临床合理化使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发。文章通过查阅历代记载身痛逐瘀汤的相关古籍和文献并对身痛逐瘀汤的源流、方义内涵、基原、道地性、炮制方法、剂量等方面进行考证,可为该方的“物质基准”和复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是百首经典名方之一。该次文献考证共检索46条古籍文献,来源于42本古籍,现代文献207条。通过系统考证大建中汤的方名、剂量、炮制、方义衍变、主治病证、煎服方法及使用注意等内容,为大建中汤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大建中汤由“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胶饴一升”组成,笔者更倾向于折合成现代剂量为蜀椒3 g,干姜12 g,人参6 g,胶饴30 g。药品说明书的功效可标注为温中补虚,降逆止痛。现代文献记载其主治病证涉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骨科系统、泌尿系统和眼科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其中以消化系统的肠梗阻、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证为主,上述病证的核心病机为“中焦虚寒,阴寒内盛”。该方的使用注意主要以下几点,①蜀椒的炮制,炒后可降低其毒性和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②剂量注意,此方如用量过多,可出现干咳、水肿等不适;③服药防护,药后忌食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暖;④证候禁忌,阴虚寒凝气滞者慎用,脾胃湿热者禁用。以上考证结果为大建中汤的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文献资料,同时为其药品说明书的标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Waters Sun Fire C18色谱柱(3.0 mm× 150 mm,3.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1,采用多波长切换法,柱温35℃,对18批身痛逐瘀汤物质基准样品进样分析.建立了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物质基准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6个共有峰,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信息熵最大化原则优化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Shentong Zhuyu Decoction,SZD)的UPLC指纹图谱条件。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40℃;190~400 nm全波长扫描,进样量1μL,计算信息熵,优选SZD指纹图谱信息熵最大化的波长,在最优波长下考察流动相、柱温、体积流量、进样量,以信息熵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佳条件,并以最优条件进行15批次SZD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信息熵最大化原则下的SZD UPLC指纹图谱最优条件为检测波长235 nm,乙腈-0.4%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进样量3μL;绝对和相对信息熵最大。15批SZD UPLC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相似度0.8828~0.9953,总量一阶矩、信息熵的RSD值分别为5.40%、2.25%,均小于10%,说明中药多成分体系总体化学结构的印迹作用趋势稳定。结论当色谱峰的峰数与峰面积达到最好表征时,其信息熵最大,此时峰数较多,峰形较优,分离度较好,理论塔板数较高,可确定最佳指纹图谱条件。信息熵最大化原则可为中药及其复方指纹图谱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百首经典名方之一.后世医家对完带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记载,亦是对完带汤原方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查阅近年文献发现,从古籍文献角度出发对完带汤的文献研究虽有少量报道但不够系统全面,在“尊古”而不“泥古”的前提下,本研究从古今文献出发,对完带汤方剂溯源、功效、剂量古今折算、用法和剂型、现代临...  相似文献   

6.
槐花散来源于《普济本事方》,由槐花(炒),柏叶(炼杵焙),荆芥穗及枳壳(去穰细切,麸炒黄)4味药组成,是南宋许叔微所创.目前,临床上关于槐花散及其加减方的用法用量不一,研究多体现于临床疗效方面,鲜有反映其历史沿革的综述性文献.基于此,笔者从槐花散历史沿革、药材本草考证及炮制、剂量古今折算、功效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方法:从小鼠的热板法、醋酸扭体和热水甩尾镇痛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药物组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身痛逐瘀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导赤散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清心利水养阴的儿科经典名方。该方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发展的导赤散(汤)多根据该方进行加减。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及现代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导赤散的组成、炮制、制法与应用进行考证分析。该研究共纳入相关有效古籍文献127条,涉及中医古籍86部。经考证,古籍中该方的药物基原基本清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的干燥藤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的干燥叶,建议4味药均用生品。药物剂量与煎服方法的关键信息为“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4.13 g,加水300 mL,后加竹叶4.13 g同煎至150 mL,食后温服”。导赤散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等心经热盛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导赤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疾病,上述研究结果为导赤散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桃红四物汤出自清代柴得华所著的《妇科冰鉴》,由酒洗当归、酒洗生地、酒洗红花、酒白芍、燀桃仁及川芎6味药物组成,功效为养血、活血、逐瘀,主治血虚血瘀证,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对经典名方进行关键信息考证,总结其古今应用情况,能够更全面地探究其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为后续物质基准的制备和制剂的深入研究提...  相似文献   

10.
身痛逐瘀汤治验一则任才厚河南省偃师县人民医院(471900)主题词身痛逐瘀汤/治疗应用郑某,男,59岁,工人。1995年5月8日就诊。1975年因外伤昏迷数日,经抢救脱险,遗留外伤性癫痫及上半身自汗、油汗症,脐以上至头面肢体,常汗出溱溱,呈油性,每天...  相似文献   

11.
经典名方开心散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是古代医家治疗健忘的名方之一。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从古籍出发,考证方剂的源流,梳理主治衍变规律,制剂,服法,禁忌等内容是研究经典名方的重要内容。考证结果表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的创制可追溯至《集验方》开心散和《古今录验方》定志丸。后世医家在应用开心散的过程中创制了许多类方,主治病证也有了拓展,在唐、宋时期,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治主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病证。金、元时期,增加了动风抽搐、呵欠等病证。发展至明代,主治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证。到了清代,主治又拓展了耳目不聪、年老神衰和汗症。在治疗"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遗精、便浊时,古人多重用人参、茯苓;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重用远志、菖蒲。其主治病机总结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湿内阻。通过总结开心散类方的制剂内容,建议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可为丸剂,规格大小可遵循古人之"梧桐子大",单颗药丸体积约0.25 mL,质量约0.3 g;单次服用起始剂量为15丸,随病情轻重予以加减,以每次"不过四十丸"为度,每日3次。服药期间应忌酸、甜、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上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没药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考证,以期为包含没药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没药药材主流基原为Commiphora myrrha,历代产地集中在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地区及肯尼亚北部,可生用或炒用。现今常用的规格有没药、炒没药、醋没药,其中没药为净制后的生品;炒没药为清炒品,在古代本草中均有相关记载并沿用至今;醋没药为近代新增炮制规格。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中所用没药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净制后的生品。  相似文献   

13.
清胃散最早记载于金元大家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全方由升麻、黄连、当归、地黄、牡丹皮组成,功效为清胃凉血,主治胃有积热、火气上攻而致牙痛,是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之一,被列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根据《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准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通过系统梳理该处方在历代医家记载中的临床使用情况,确定处方原文出处、剂量、功能主治及相关药材的基原信息等。通过古今文献考证,从处方来源、历史沿革、方义衍变及方中各药味的本草考证方面对清胃散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及简要分析,为该方临床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及复方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承气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大黄、厚朴和枳实3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阳明腑实轻证.其已被收录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但由于原方记载的饮片炮制规格、剂量均与现代习惯用法有所出入,造成小承气汤颗粒剂的研发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明晰处方的历史沿革、剂量,以及药味的基原和炮制规格等关键信息,笔者拟对...  相似文献   

15.
《证治准绳》记载的养胃汤善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疟疾等,现已被收录于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文献及现代文献发现《证治准绳》养胃汤类方众多,与《证治准绳》养胃汤交织衍化且临床应用广泛,为厘清其历史沿革和衍化脉络,对养胃汤及其类方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并对方义组成、药物基原、炮制方法、功效主治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分析。该研究共获取《证治准绳》养胃汤数据896条,经筛选纳入26条有效数据,涉及中医古籍17部,另纳入《证治准绳》养胃汤类方有效数据29条,涉及23部古籍供脉络梳理。考证发现,养胃汤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之“人参养胃汤”,并沿用至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应用,因而流传版本较多。经对比分析,历代《证治准绳》养胃汤方剂组成较为统一,其药物基原和炮制方法基本清晰,建议“清半夏、厚朴(姜汁炒)、苍术(米泔水制)各37.3 g,橘红27.98 g,藿香叶、草果、茯苓、人参各18.65 g,炙甘草9.33 g。上述药物粉碎为粗粒,每服14.92 g,以水450 mL,生姜7 g,乌梅2 g,煎至270 mL,热服”。《证治准绳》养胃汤具有温中解表,燥湿除疟之效,主治病证广泛,如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等脾胃不和之症及各类疟疾。现代临床未见有《证治准绳》所载养胃汤相关报道,故需加大对该方的挖掘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基础治疗给予甲氨喋呤10 mg/次,1次/周,口服,来氟米特2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身痛逐瘀汤。连续治疗1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肿胀数,休息痛,双手握力,20 m步行时间及健康评价问卷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AS28评分,患者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个数,肿胀个数,20 m步行时间、和健康状况问卷(H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双手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CRP,ESR,RF,TNF-α及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提高疗效、控制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已报道的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要点建议,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该文分别从注意古今药物考证内涵的异同、注重多维信息的综合利用、注重药物不同关键环节历史流变的梳理与考证、注重近代学名考订沿革梳理、注重尊古不泥古的考证原则、注重文献学基础知识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应对本草考证的现状、问题、成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吸收前人的优点,补充以往考证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自身特点,形成特有的研究体系,注重历史变迁的脉络梳理,注重横断面分析,在全面分析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与炮制等不同关键环节历史变迁基础上,充分吸收近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给出不同时期经典名方药物的合理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