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30 mg/d,分3次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枳壳、香附等,2次/d)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及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餐后瘦素、胃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餐后瘦素、胃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治疗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及胃肠激素、胃排空、胃电图、饮水试验情况,并结合心理评估报告,同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总体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若以单项有效率统计,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纳差、急躁易怒抑郁、口苦、头晕乏力、反酸及大便溏软13项症状均有改善(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亚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胃排空延迟较治疗前好转(P0.05);胃电图餐前、餐后正常慢波有所提高;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餐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患者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停药3个月后症状基本无反复。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很好地改善FD肝气郁结证患者临床证候,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图,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加减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未能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上腹部症状群。临床上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 ,尤其是餐后加重 ,上腹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和反酸等 ,病程超过4周以上。 1991年荷兰 FD专题讨论会将其分为四个型 ,即运动障碍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和混合型[1 ] 。中医认为此病多为脾胃病 ,属“痞满”“胃痛”“嘈杂”等证范畴 ,与气滞、血瘀等有关。笔者近年来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FD,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48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指具有反复或持续性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加重,同时可伴有上腹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等 (各项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的临床综合征.本病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复发率高.笔者 2003年 1月~ 2004年 9月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FD 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隐痛、胀满、烧心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消化道症状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治疗尚未有特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海峰  张景  王京奇 《北京中医药》2010,29(10):781-782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味汤剂并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上腹痛、腹胀、喛气、恶心和呕吐、泛酸等常见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腹胀和烧心等症状的改善上,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阳性药物组(多潘立酮),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不予造模,其他各组采用夹尾刺激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每次造模结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则分别用柴胡疏肝散(4.8 g·kg-1)及多潘立酮(4.5 mg·kg-1)灌胃。造模用药28 d后取材,检测每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损伤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胃间质细胞(ICCs)超微结构;免疫荧光共定位法观察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Ⅳ)与Parkin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HB2、Pink1、Parkin、USP3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80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病程1.5~5年,平均186d。溃疡型消化不良20例,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75例,非特异型消化不良2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检查的150例患者,经检查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5例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75例患者采用中药柴胡舒肝散进行治疗,对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西药曲美布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痊愈45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75例患者痊愈41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采用中药柴胡舒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4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组72例FD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7.5岁;病程1a8个月~12a,平均5.6a。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胃排空和血浆神经降压素(NT)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雄雌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隔日进食复制FD大鼠模型,电针"足三里"及"太冲"穴,治疗2周后,以营养固体糊灌胃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LSA)检测血浆NT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重明显减轻(P0.01)、胃排空延迟(P0.01)、血浆NT表达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体重明显增加(P0.01),胃排空增快(P0.01),血浆NT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降低FD大鼠血浆NT的表达,加快胃排空,改善胃肠动力障碍,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FD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0.3 mg·kg^-1,3次/d,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每次0.25 g,2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每天1剂,分2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0.25 g/次,2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肠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伴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15%,57/60)高于对照组(76.67%,46/60)(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胃饥饿激素(Ghrelin)水平上升(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TNF-α水平下降,Ghrelin水平上升(P<0.01)。观察组HAMD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FD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依从性好。其机制可能与中西医结合用药有效调节脑肠轴,平衡肠道菌群的构成,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和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运动的影响。方法 夹尾刺激法复制FD大鼠模型,测定其胃运动并与正常对照鼠比较,观察和胃汤对FD大鼠胃运动振幅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FD模型组大鼠胃运动频率明显下降,振幅减弱;和胃汤能增强FD大鼠胃运动振幅,而胃运动频率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和胃汤有显著的促FD大鼠胃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舒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舒缩活动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康宁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按照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造模7天后,胃康宁组大鼠按0.625g/kg体重灌服胃康宁胶囊,每日2次,其他两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天,于第13天留取血清和胃组织,测定血浆胃动素(MTL)、一氧化氮(NO)含量及胃体组织MTL、一氧化氮合酶(NOS)、Cajal间质细胞(ICC)和胃肠平滑肌细胞(SMC)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浆MTL水平较空白组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胃肌间神经丛MTL、ICC及SMC的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减弱,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康宁组血浆MTL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胃组织MTL、ICC及SMC的表达明显增强,NOS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辛开苦降法对F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调节胃舒缩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胃消导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平胃消导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夹尾激怒法复制FD大鼠模型,连续给药7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窦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MC)、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异常节律指数和胃排空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及平胃消导胶囊各剂量组IMC周期缩短、相时程延长、相发生率增高(P0.05或P0.01),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和异常节律指数明显改善(P0.05或P0.01),胃排空率提高(P0.05或P0.01)。在提高相发生率方面平胃消导胶囊大剂量组优于多潘立酮组及平胃消导胶囊小剂量组(P0.05)。在改善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提高胃排空率方面平胃消导胶囊大剂量组亦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平胃消导胶囊可增强FD模型大鼠胃电活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节律失常状况,大剂量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茯苓甘草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液体排空及胃窦中一氧化氮(NO)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茯苓甘草汤组.采用盐酸灌胃模型,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胃窦NO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胃窦AChE的含量.结果 茯苓甘草汤组大鼠胃内液体残留率低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茯苓甘草汤组较模型组可明显降低胃窦NO含量,增加胃窦AChE的含量.结论 茯苓甘草汤能显著促进FD大鼠胃液体排空,并且在增加胃窦部AChE含量的同时,胃窦部NO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茯苓甘草汤可能通过提高胃窦部AChE的含量,降低NO的含量的综合作用以改善FD大鼠胃液体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胆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治疗,50 mg/次,早晚进餐时分次服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胰胆舒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柴胡...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精神、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存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故除了抗消化41良药物以外,心理治疗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中医中药在FD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