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医药是各民族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保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和丰富经验.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医药,是我们为民族负责、为历史负责、为人类健康负责的忠实体现.本文对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的进行了相关研究,对云南民族医药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索.为推动云南民族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拳者.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哈尼族为其中之一。作为生活于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哈尼族,在长期的民间医疗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医药观念与治病救人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哈尼族医药的特点探讨,既可以加深对哈尼族医药的独特性认识,又有利于加强对这一民族医药智慧结晶的保护,从而使之更好的发扬光大而为更多的患者健康恢复提供有效药方。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哈尼族医药目前发展状况,简要的介绍哈尼族医药的诊病特点。哈尼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勤劳勇敢著称,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第三大少数民族。哈尼族人们汉代以前主要生活在大渡河、安宁河流域,唐代以前即在宁洱居住,唐朝初期迁到云南的元江流域和李仙江流域以及澜沧江流域和红河流域。自称为"哈尼"、"卡多"、"多尼"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于1987年12月在昆明云南中医学院举行了首届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有全省15个地州市和驻云南解放军中的民族民间医药工作者187人。这些代表包括了苗、彝、纳西、回、白、傈僳、哈尼、壮、汉等十多个民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来宾到会祝贺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大会交流了35篇,有论著、综述、资源调查、少数民族医药书籍  相似文献   

5.
师承教学对壮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由于壮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字,长期以来,壮医药一直主要以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等师承形式流传于民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对壮医药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全面开展,特别是我院在壮医药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使壮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从师承教学在传统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作用出发,谈谈师承教学对壮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推进蒙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推进蒙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发展、创新、国际化,以蒙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蒙医药理论,构建适合蒙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蒙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口述文献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口述文献广泛存在于我省民族地区民间,是各民族医疗活动宝贵经验的积累和真实写照。口述文献在民间口口相传、代代丰富,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依据,对它的保护和传承任务艰巨,迫在眉睫。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口述文献的存在形式、内容、特点等,并对研究的相关事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云南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历史基础,中医药与云南民族医药兼容并蓄的特点,中医药对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的影响和民族医药对中医学理论的丰富。通过彼此的理论融合和技术互补,整合优势,为中国传统医学和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多途径多渠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医药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云南省民族医药发展的状况,其中,集中对云南省发展比较好的傣医药、藏医药和彝医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云南中医学院、西双版纳傣医院、迪庆藏医院和楚雄的云南省彝医院等民族医药医疗科研单位进行了介绍。虽然近年来云南民族医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论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拥有种类繁多、门类齐全、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云南医药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云南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为云南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合理开发云南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加速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对发展云南经济,稳定祖国边疆,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立足于云南医药产业的现状,着眼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把握当前云南医药发展的难得机遇,确立云南医药产业发展的清晰思路、原则和目标,制定科学管理的医药产业发展对策,是每一位医药管理工作者和经济学者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傣医药文化是祖国医学和傣族贝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傣医药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已落后于其它三大民族医药。探索既体现傣医药自身传承与应用的特点和规律,又与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傣医药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框架下既保持自身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获得保护、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是傣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及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11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海峡两岸中医药的发展颇为艰辛与困难。但不论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或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或在日本占领台湾地区期间,都未能阻挡两岸同胞对祖国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与交流,他们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奋力的抗争。虽然中医药发展面临空前的困难,但是,海峡两岸中医界同仁仍然以各种形式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两岸中医药交流不断,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也体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医缘与药缘。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的发掘整理、基础理论、诊法治法、单验方、云南民族药等方面阐述了云南民族医药的文献收集整理研究现状。提出了从文献角度找出民族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价值依据及民族医药的临床用药规律。云南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目前云南民族医药的文献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收集整理阶段,缺乏系统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高等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云南中医药大学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良好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力、丰富的开放办学经验。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中医药高等院校要努力担当起新时代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使命。云南中医药大学将坚持走好地方中医药大学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特色发展,大力提升中医药创新力、服务力;坚持开放办学,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04年年会于2004年12月17日~19日在云南昆明市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学院院长彭勃教授,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教授,中国中医研究吕维柏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王继珍  贾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X):I0001-I0002
1992年创办北京藏医院,并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将其不断发展状大,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族医院,15年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民族医药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并将其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他,就是北京臧医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藏医院院长——黄福开,一位辛勤的园丁,一个热爱医药事业的民族赤子。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医药发明专利申请量只占到全国医药发明专利申请量总量的2.3%,名列第16,在国内还未形成优势,这与云南的中药产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地理、民族文化与天然资源的角度论述云南地域传统民族医药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因素。讨论云南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中挖掘地方特色民族医药知识、保证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开拓以东南亚为窗口的国际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邓远美  黄贵华 《医学与社会》2006,19(11):22-24,27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是壮族先民创造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壮医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治疗方法“简”、“便”、“廉”、“验”而长期流传于民间。同时,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壮医药的认识,既要把它放在壮医药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的岁月去理解,更要从现在和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去把握。如何吸取壮医药传统特色的精华,并使之能接纳现代化科学之长,对壮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医药分业的本源含义和内涵,通过对自然观和整体观、个性化的辨证论治、实践性和传承规律以及中药自身特性等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和发展规律的阐述,论证了中医药的发展并不适合进行医药分业。中医中药必须坚持一体发展,才能促进中医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发展,凸显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