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对小承气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采用CORTECS T3色谱柱(2.1 mm×150 mm,1.6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3%~21%A;5~20 min,21%~36%A;20~32 min,36%~50%A;32~42 min,50%~62%A;42~50 min,62%~85%A;50~60 min,85%~95%A),流速0.2 mL·min-1,柱温30 ℃;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模式为Full MS/dd-MS2,扫描范围m/z 100~1 200,碰撞能量20,40 eV。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并结合文献报道、质谱数据库信息等对化合物进行鉴别。结果 从小承气汤中共鉴别了123个成分,包括33个黄酮类成分,25个蒽醌及蒽酮类成分,23个苯丙素类成分,15个鞣质类成分,10个含氮类成分及其他类化合物17个。其中,有32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后确认。结论 利用UPLC-Q-Orbitrap-MS技术系统地阐明了小承气汤的物质基础,明确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蒽醌及蒽酮类、苯丙素类成分分别来源于枳实、大黄和厚朴,可为该复方的物质基础全面阐释和质量标准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PLC-Q-TOF-MS/MS)对源于傣族经典名方的傣肾宁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色谱条件为Cosmosil 5 C18-AR-Ⅱ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A;10~20 min,5%~20%A;20~30 min,20%A;30~55 min,20%~35%A;55~65 min,35%~55%A;65~75 min,55%~100%A;75~80 min,100%A;80~85 min,100%~5%A;85~90 min,5%A),流速1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10 μL。质谱条件为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 100~2 000。通过MassHunter B.06.00软件结合PubChem,MassBank,ChemicalBook等数据库,并参考文献信息,进行傣肾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结果 从傣肾宁中共鉴定出96个成分,主要包括32个黄酮类化合物,19个有机酸类化合物,6个糖苷类化合物,6个萜类化合物,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8个酚类化合物,14个其他类化合物和6个未知化合物。结论 建立的HPLC-Q-TOF-MS/MS可同时对傣肾宁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进行分析,有助于开展该制剂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控制研究。此外,通过对傣肾宁化学成分的快速指认,推测其主要药效物质为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吴茱萸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6%A;3~4 min,6%~10%A;4~7 min,10%~12%A;7~8 min,12%~14%A;8~13 min,14%~15%A;13~15 min,15%~20%A;15~18 min,20%~30%A;18~21 min,30%~49%A;21~25 min,49%~51%A;25~27 min,51%~73%A;27~30 min,73%~80%A;30~31 min,80%~100%A;31~32 min,100%A),流速0.4 mL·min-1,柱温35 ℃。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100~1 200。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参考文献数据及对照品确认,对吴茱萸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全面的定性分析。结果 从吴茱萸70%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92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39个、黄酮类19个、柠檬苦素类12个、酚酸类20个和有机酸类2个;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准确归属了26个化合物。结论 吴茱萸药材化学成分类型多样,极性差异大,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药材样品中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解析,为该药材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进一步阐明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该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色谱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8 min,1%~20%A;8~10 min,20%~30%A;10~12 min,30%~35%A;12~14 min,35%~40%A,14~23 min,40%~55%A,23~27 min,55%~99%A;27~28 min,99%A;28~28.5 min,99%~1%A;28.5~30 min,1%A),柱温40 ℃,进样量2 μL,流速0.3 mL·min-1。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的质谱数据,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范围m/z 50~1 200,碰撞能量10~30 eV。利用UNIFI 1.8和Progenesis QI 2.0软件解析,结合对照品和文献信息比对,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 一共表征出123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33个、苷类26个、有机酸类18个、萜类11个、苯丙素类7个、姜辣素类4个、生物碱类3个、氨基酸类3个、酰胺类2个、其他类16个。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表征黄芪桂枝五物汤基准样品(冻干粉)中的化学成分,可为该经典名方的质量评价指标筛选提供依据,并为其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布渣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条件为Waters 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6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4 min,14%~30%A;4~16 min,30%~58%A;16~25 min,58%~78%A;25~25.1 min,78%~98%A;25.1~29 min,98%A),流速0.25 mL· min-1,进样量1 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检测范围m/z 100~1 500。结果 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结合参考文献数据以及对照品确认,从布渣叶中共鉴别出31个化学成分,包括28个黄酮类(9个黄酮碳苷类,10个黄酮醇及其苷类,8个原花青素类,1个苯骈色原酮类)和3个有机酸类(咖啡酸、阿魏酸和p-香豆酸)。结论 UPLC-Q-TOF-MS/MS技术为鉴别布渣叶药材中化学成分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碳苷类、黄酮醇氧苷类、原花青素类,7个原花青素类成分在该植物中属首次发现,可为布渣叶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成分,为寻找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改良的Ellman''s法筛选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选择乙腈(A)-0.4%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 ℃。二氯甲烷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3 min,5%A;3~7 min,5%~20%A;7~11.5 min,20%~33%A;11.5~15.5 min,33%~50%A;15.5~20.5 min,50%~80%A;20.5~23 min,80%~85%A;23~25 min,85%~95%A。正丁醇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2 min,5%A;2~8 min,5%~20%A;8~11 min,20%~33%A;11~15 min,33%~95%A。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100~1 500。结果 甘青乌头醇提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4±4.4),(85.7±3.8) mg·L-1。经UPLC-Q-TOF-MS/MS分析,从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共推测出21个生物碱类成分,正丁醇萃取部位共推测出11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部位均含有的关附壬素为首次在甘青乌头中发现。结论 二萜生物碱是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ESI-Q-TOF-MS/MS)技术快速鉴定柴石退热颗粒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omega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0 min,5%~40%B;20~40 min,40%~95%B;40~43 min,95%B),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扫描范围m/z 150~1 500,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质谱数据信息对比,并结合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质谱数据库(PubChem,MassBank,ChemicalBook等)及相关文献,对柴石退热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并明确各成分的药材归属。结果 共鉴定了85个化学成分,包括28个黄酮类,24个苯丙素类,11个萜类,10个生物碱类,4个醌类及8个其他类;其中19个化合物来源于金银花,14个化合物来源于黄芩,10个化合物来源于板蓝根,9个化合物来源于蒲公英,9个化合物来源于连翘,4个化合物来源于柴胡,4个化合物来源于知母,4个化合物来源于大黄。结论 柴石退热颗粒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且来源于多味药材,为其质量控制、物质基础及体内代谢分析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同时分析佛耳草中1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完善佛耳草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15批不同产地佛耳草中的17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8%A;1.0~4.0 min,8%~26%A;4.0~9.0 min,26%A;9.0~14.0 min,26%~34%A;14.0~14.5 min,34%~45%A;14.5~15.0 min,45%~60%A;15.0~18.0 min,60%~90%A;18.0~19.0 min,90%A;19.0~19.01 min,90%~8%A;19.01~20.0 min,8%A),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2 μL;运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 000。结果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良好,能够用于17种成分的同时定量。15批佛耳草样品中奎宁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槲皮苷、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大波斯菊苷、紫云英苷、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芹菜素、高车前素的质量范围依次为39.60~179.12、0.17~0.84、2.41~8.38、4.33~31.50、13.63~180.38、2.43~14.75、1.16~19.68、0.49~5.63、55.77~445.16、0.23~10.26、62.04~530.10、1.11~18.01、11.36~90.61、12.22~65.98、7.22~69.84、3.37~45.65、0.30~2.59 μg·g-1,其中有机酸类成分在佛耳草中含量比黄酮类成分更高,以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奎宁酸、绿原酸含量较高,同时,贵州产地佛耳草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高于江苏产地样品,江苏产地佛耳草样品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则高于贵州产地样品。结论 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佛耳草中17种成分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明确了佛耳草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围,可为佛耳草质量控制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系统分析复方中药结肠炎奇效颗粒的化学组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该制剂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0~2 min,5%B;2~16 min,5%~21%B;16~30 min,21%~95%B;30~33 min,95%B;33~34 min,95%~5%B;34~37 min,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质谱分析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60~1 200,MSE模式采集数据。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和自建数据库信息比对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 从结肠炎奇效颗粒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02个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鞣质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其中黄酮及其苷类主要来源于骨碎补和山楂,苯乙醇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来源于车前子,三萜类和鞣质类主要来源于山楂和诃子,且已鉴定化学成分包含骨碎补中成分28个,车前子中成分31个,诃子肉中成分53个以及山楂中成分58个。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E能全面快速地分析结肠炎奇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阐明了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桑姜感冒注射液治疗普通感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Orbitrap HRMS鉴定桑姜感冒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4%~15%A;10~35 min,15%~30%A;35~45 min,30%~33%A;45~55 min,33%~60%A;55~58 min,60%A),流速0.2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 500。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 5.0数据库筛选并预测桑姜感冒注射液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使用Metascape 3.5,Reactome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药材-成分-核心靶点”网络。结果 分析鉴定了桑姜感冒注射液中54种成分,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出80个桑姜感冒注射液治疗普通感冒的潜在靶点。桑姜感冒注射液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10等靶点,以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桑姜感冒注射液可能通过作用于炎症和免疫系统等相关的靶点及通路,干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整体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