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威海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行为及健康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威海市城乡居民牛奶摄取量明显偏低,男性饮酒、吸烟率较高;群体对体育锻炼和体格检查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男女人群超重现象比较严重。结论:威海市城乡居民饮食结构比较合理,基本卫生习惯保持较好;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诸多危险因素的防治应着力加强,相关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予以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2.
曹阳红 《中外医疗》2011,30(3):187-187
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口腔健康状况。而个体的口腔健康行为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就是通过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行为,达到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的根本目的。所以,只有深刻认识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为更好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本文对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3.
背景 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社会、患者家庭及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国家大力推进卒中防治工作,然而我国卒中院前延迟现状仍不容乐观。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一定程度上能预测患者卒中院前延迟的可能性,但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少见报道。 目的 调查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7—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三下乡"服务点接受义诊服务的居民700例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调查广东省居民的基本特征、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45份(92.1%)。645例调查对象中,312例(48.4%)对卒中一无所知,262例(40.6%)听说过"中风120"口诀。广东省社区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得分为(71.3±18.7)分,其症状警觉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症状归因维度、习惯反应样式维度、急救系统使用维度的得分及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总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与伴侣同住、"中风120"口诀知晓情况、开放性人格得分、情绪稳定性人格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是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广东省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差,对卒中症状认知不足,社区应加强"中风120"的宣教力度,针对居民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多元化卒中教育模式,以有效提高居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降低卒中诊治延迟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威海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行为及健康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威海市城乡居民牛奶摄取量明显偏低,男性饮酒、吸烟率较高;群体对体育锻炼和体格检查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男女人群超重现象比较严重。结论:威海市城乡居民饮食结构比较合理,基本卫生习惯保持较好;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诸多危险因素的防治应着力加强,相关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予以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5.
幼儿家长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我们对齐齐哈尔市 3所幼儿园儿童家长的健康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为齐齐哈尔市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和建华厂幼儿园 3所日托幼儿园的家长。共发放调查表 5 98份 ,删除项目填写不全者 ,收回有效调查表 5 2 0份 ,有效率为86 .9%。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自拟调查表 ,由家长本人进行填写。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和健康知识 2部分内容。对所获取的调查资料进行集中汇总分析。2 调查结果2 .1 不同文化程度幼儿父母的健康知识水平 结果…  相似文献   

6.
健康行为这一概念最早由Kasl和Cobb于1966年提出,认为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为[1].Taylor于1986年指出健康行为是预防和保护性行为,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习惯,如:戒烟、限酒、锻炼、合理饮食,常规的牙齿检查及疾病的预防接种等[2].Pender认为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维持健康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而采取的包括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人际关系,压力应对,自我实现,营养等6个方面的行为[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45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行为现状调查。基于格林模式,以调查对象健康行为水平的高低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卡方检验中的特征性因素为自变量,从倾向因素、促进因素及强化因素等方面分析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健康行...  相似文献   

8.
郭殊焱  赵晓 《当代医学》2013,(31):159-16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儿童共60例,根据2~5岁、6~13岁的年龄段分别对家长进行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2~5岁儿童中,每日吃甜食与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分别为28.33%、18.33%,每日刷牙2次及2次以上的儿童仅占1333%,最近1年就诊3167%;儿童刷牙行为及就诊行为是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6~13岁儿童每日吃甜食与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分别为58.33%、46.67%,每日刷牙2次及2次以上68.33%,最近1年就诊55.00%;儿童刷牙行为及就诊行为是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2~5岁儿童刷牙次数及就诊次数均明显偏低,6~13岁儿童吃甜食、喝碳酸饮料频率过高,儿童刷牙及就诊行为是各阶段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教育及各级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频率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儿童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有5%的儿童从不吃早餐,居住农村、学习成绩差、父亲文化程度低、上学路上花费时间长是不吃早餐的原因;有13.3%的儿童经常吃洋快餐,居住城市、大年龄儿童、父母文化程度高、吃零食是吃洋快餐的原因;运动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的儿童比例为34.6%,每日运动时间少于1小时的影响因素是居住农村、学习负担重、大年龄儿童、母亲文化程度高;有过自杀意念的儿童比例为32.4%,和同学有冲突、学习负担重、居住农村是有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尝试过吸烟的儿童比例为7.9%,男性儿童、高年龄儿童、父母文化程度低、上网、学习成绩差是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有16.9%的儿童违反过交通规则,有4.4%的儿童经常违反交通规则。居住城市、男性儿童、母亲文化程度高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各级教育及行政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调查微信平台用户健康信息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健康状况、感知信息质量和自我效能,得出健康状态与信息行为呈负相关关系等结论,以期为促进微信健康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构建在线健康社区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整合模型,阐述模型构建方法、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情况、模型检验方法,分析结果,提出信息质量通过感知有用性积极影响用户满意度,从而提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用户之间交互性正向影响社区归属感,进而提高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名老中医知识传承行为的影响机理。认为名老中医的知识垄断的心理、医院归属感以及自身传授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其传承意愿,从而间接影响其知识传承行为。提出应从建立激励机制、医院文化和政府扶持3个方面激励名老中医进行知识传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发生情况,评估中医养生思想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及自制中医养生思想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951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5%的学生睡眠质量差,焦虑情绪发生率达18.30%;SAS总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438,P<0.01);对睡眠质量、焦虑情绪起改善作用的因素分别为遵循睡眠养生(P<0.01)与遵循情志养生(P<0.05)。[结论]中医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应充分利用中医养生思想,以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医临床用药思维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情况,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作者根据临床体会与观察,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医临床用药中思维干扰的产生原因与需要采取的预防方法,同时论述了用药中正确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大数据概念和关键技术,从总体框架、数据层架构、服务层模式3方面详细阐述基于大数据的中医养生保健应用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国际化迎合了人类健康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面临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医药标准化、中医药贸易壁垒和中医药知识产权等问题,是中医药国际化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解决方法主要有:①加快中医药立法;②建立中医药标准;③传播中医药文化;④推进中医药现代化;⑤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⑥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从目标、措施、总体设计思路几方面详细阐述海南省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指出该平台有助于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中医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依然存在积极性不高、依从性较差、中医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健康管理的主体是患者,而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患者的疾病意识和中医健康管理认知研究尚不多见。目的 基于TPB探讨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参与中医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0—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型门诊进行体检并被纳入肝病研究型门诊超重/肥胖人群生物样本库建档的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552份,收回552份,有效问卷432份,有效回收率为78.26%。采用深度访谈和文献法收集问卷指标池,通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多轮修订后形成初始问卷,经预调查后反复修正调整,形成了正式问卷《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调查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寻找潜在因子,构建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在65个测量指标体系中找出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感知行为控制、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及实际行为7个潜在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上述7个潜在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较好〔比较拟合指数(CFI)=0.949,本特勒-波内特规范拟合指数(NFI)=0.977,Tucker-Lewis指数(TLI)=0.932,拟合优度指数(GFI)=0.868,χ2/df=2.436,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0.065〕;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具有正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144、0.098,P<0.001),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具有负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097、-0.168,P<0.001),自我效能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23,P=0.471);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身体健康感知与实际行为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038、0、0.095,P值分别为0.457、0.991、0.083),感知行为控制与实际行为具有正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93,P<0.001),负性态度与实际行为具有负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110,P<0.001);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与实际行为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91,P=0.074)。结论 基于TPB的模型构建适用于解释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意愿;主观规范、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感知行为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影响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与实际行为的发生还存在距离。建立NAFLD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时,应优化中医资源,保证质量,尤其要加强资源的可用性和可行性建设。同时,规范中医信息,提高患者对NAFLD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个性和行为模式,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我国优生优育工作的现状和中医药在优生优育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介绍中医优生保健平台的主要内容、系统功能、系统特色以及在北京市丰台社区应用的情况,从社会需求、中医特色优势和社区应用模式等不同侧面分析中医优生平台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中医养生保健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的频繁就诊行为较为普遍,占用了较多的医疗资源。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患者频繁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5月通过目的性抽样和信息饱和原则抽取20例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3年持续频繁就诊行为(3年内就诊次数均在前10%)的老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的制定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为依据,主要包括认知测量、态度测量、主观规范测量、知觉行为控制测量及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或建议。根据访谈结果,探析老年人群频繁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对自己的频繁就诊行为不自知。9例对频繁就诊有具体定义,55.6%(5/9)患者定义每月就诊≥3次为频繁就诊患者。90.0%(18/20)患者认为频繁就诊行为对自己的生活或健康无不良影响,60.0%(12/20)患者认为频繁就诊能够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50.0%(10/20)患者提及频繁就诊对于控制及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签约政策(70.0%,14/20)、家人支持(45.0%,9/20)、他人行为(15.0%,3/20)均可影响到患者的频繁就诊行为。慢性疾病(100.0%,20/20)、社区医院的便捷性(90.0%,18/20)、医患关系较好(90.0%,18/20)、对自身健康的关心(60.0%,12/20)、急性病症(45.0%,9/20)、自觉健康状况不佳(30.0%,6/20)等均会促使患者的就诊行为,而行动不便(20.0%,4/20)、经济原因(10.0%,2/20)、家中琐事(10.0%,2/20)等原因会限制患者的就诊频次。结论 老年患者的频繁就诊行为受较多因素影响,需要全科医师对患者的疾病、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关注并解决其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