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和灸对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归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温和灸对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括约肌组织趋化因子SDF-1和MCP-3的表达,探讨温和灸对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再细分成温和灸组、干细胞移植组、温和灸联合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每项温和灸30 min,疗程分为24 h、3 d、7 d、14 d。治疗后取括约肌组织,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括约肌组织趋化因子SDF-1和MCP-3的表达。结果:括约肌组织SDF-1与MCP-3表达趋势相近,SDF-1与MCP-3表达均呈现: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温和灸联合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移植组温和灸组生理盐水组,且治疗后14 d7 d24 h3 d。结论:温和灸可促进肛门括约肌损伤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4.
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于中胚层,具有修复组织损伤的作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囊泡样物质,与来源细胞功能相似。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受到广泛关注,其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外泌体特性及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治疗疾病中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a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源性外泌体(exosomes, Exos)对急性期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外泌体并鉴定;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采用Longa评分和角实验评价大鼠神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 3, 5-triphenyltetrazole chloride, 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CD16/32/Iba1、CD206/Iba1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表型;采用RT-qPCR检测大鼠脑缺血周边区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的mRNA表达。实验结果表明,BMSC-Exos减少缺血周边区CD16/32+/Iba1+阳性细胞数量(P < 0.01),增加CD206+/Iba1+阳性细胞数量(P < 0.01),减少iNOS、CD86和TNF-α的mRNA表达,增加Arg-1、TGF-β和IL-10的mRNA表达(P < 0.05或P < 0.01)。本研究提示BMSC-Exos调控急性期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减轻神经炎症,改善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12只雄性SD大鼠构建胫骨骨折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各组大鼠分别于骨折术后7 d予以如下处理:空白对照组,骨髓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hucMSC-外泌体组,骨髓腔内注射hucMSC分泌的外泌体;hucMSC-上清组,骨髓腔内注射hucMSC的去外泌体培养上清。治疗3周后通过micro-CT检测和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大鼠骨折断端愈合情况,qPCR法检测骨组织中成骨标志基因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碱性磷酸酶(ALP)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结果 活体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hucMSC-上清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尚未吻合,骨皮质外观不连续,骨折线明显;hucMSC-外泌体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对合良好,骨皮质外观较连续,骨折线基本消失。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hucMSC-上清组大鼠的纤维骨痂尚未形成,新生骨小梁结构不明显;hucMSC-外泌体组大鼠已经形成完整的纤维骨痂结构,新生骨小梁结构较多、排列较为规则。hucMSC-外泌体组大鼠骨组织中OCN、OPN、ALP和Runx-2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hucMSC-上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ucMSC分泌的外泌体能促进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OCN、OPN、ALP和Run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免疫反应来修复心肌损伤,外泌体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天然的纳米载体,内含细胞特异性蛋白、核酸和脂质。与脂质体载体相比,还具有低免疫原性、无细胞毒性及能够穿透生物屏障等优点。目前已有多种靶向心脏的工程外泌体在动物心肌梗死模型中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就MSC及MSC来源外泌体促进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修复的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Exo)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体外模型的作用。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及Western印迹法鉴定外泌体。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KI)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脂多糖组(LPS组)和脂多糖+外泌体组(LPS+EXO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水平,采用qRT-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 mRNA水平。结果应用LPS处理HK-2细胞成功构建了SAKI细胞模型。LPS组中,HK-2细胞经LPS(100 μg/mL)处理后细胞活性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同时炎性指标TNF-α、IL-6和IL-1β mRNA表达上调(P<0.01)。LPS+EXO组中,BMSCs-Exo逆转了LPS对HK-2细胞的作用,细胞活性升高、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以及Bax下降和抗凋亡蛋白bcl2升高(P<0.05),同时还下调了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BMSCs-Exo在LPS诱导的SAKI体外模型中发挥抗炎和抗凋亡的保护作用,为未来临床利用BMSCs-Exo治疗SAKI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源性外泌体可作为细胞间通信的新载体,除具有抗炎及抗凋亡等作用外,还能促进神经血管增生、神经细胞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塑,在促进神经修复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能.本文就MSCs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神经细胞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塑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BMSCs-Exo)对高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新生4 d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吸入85%高氧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分为空气对照组、高氧组、高氧+PBS组和高氧+Exo组4组。使用BMSCs-Exo腹腔注射1周后处死SD大鼠,取肺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分别进行HE染色,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s, RAC),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ELISA和Real time-PCR(qPCR)检测血清和肺组织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结果 动物模型中,HE染色后对各组肺泡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高氧+Exo组的肺泡数量显著高于高氧组及高氧+PBS组(P<0.001)。Masson染色后对蓝色胶原纤维所占面积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显示,高氧+Exo组胶原纤维所占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高氧组和高氧+PBS组(P<0.001)。免疫组化染色示高...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进行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构、右心室肥厚为特征,进而导致右心衰竭的疾病。目前治疗PH的方法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PH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相继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重视,成为PH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MSC的旁分泌机制被认为起到一个重要的治疗作用。从MSC中分离出的外泌体(exosomes,EXO)具有抑制肺血管重构的潜力,被认为是治疗PH的一种新的潜在治疗方法。本文就MSC外泌体在PH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做一综述,从而为MSC的EXO治疗PH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源性外泌体(Exosomes)对盆腔炎(PI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全骨髓粘附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组织中的BMSCs。采用ExoQuick试剂法从BMSCs上清液中分离提纯Exosomes。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左氧氟沙星组、对照组、空白组和假手术组6组,每组10只。对各组大鼠进行子宫组织HE染色,外周血白细胞测定,血清炎症因子检测,氧化应激状态评估。结果 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成功提取了BMSCs源性Exosomes。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HE染色显示炎症反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减轻。治疗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较模型组出现降低;且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和 IL-8的浓度水平值也均较模型组出现降低(P<0.05)。氧化应激指标检测显示治疗组大鼠SOD和T-AOC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出现升高,而MDA表达水平则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除中心粒细胞数和血清IL-1β浓度水平值要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其余外周血白细胞、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SCs源性Exosomes对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移植促进糖尿病大鼠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给予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注射,3d后开始监测血糖,连续3d随机血糖〉28mmol/L者选为实验对象。所有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BMSC移植组(n=15),BMSC培养上清移植组(n-15)以及BMSC示踪组(以Dil染料标记BMSCs,n=5),分别接受PBS、MSC、MSC培养上清及Dil—BMSC的移植。结果BMSC移植后30d左右血糖水平有明显改善[(20.4±0.98)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明显提高[(0.99±0.23)ng/ml,n=15],p细胞质量明显增长。富含BMSC分泌因子的BMSC上清输注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6.2±1.53)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所恢复[(0.341±0.08)ng/ml,n=15],母细胞质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胰腺仅检测到小部分BMSC,这部分归巢于胰腺的BMSC中检测不到与胰岛素的共标。结论BMSC的分泌效应为BMSC促进糖尿病动物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医学综述》2019,(16)
血管损伤主要与血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血管新生障碍、血管重构和巨噬细胞极化有关。血管损伤或功能障碍极大影响组织的再生。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的生物学功能,能特异性地聚集到受损部位,在血管损伤修复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干细胞移植存在免疫排斥、滞留率低、存活率低和细胞移植致瘤风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在血管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抗血管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等。根据MSC-EXO的生物学特点,其可能在胸主动脉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有关MSC-EXO对胸主动脉瘤修复的文献报道较少,未来可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外泌体源性miR-214-3p调控B细胞κ轻肽基因增强子抑制因子激酶β(inhibitor of kappa light polypeptide gene enhancer in B-cell kinase beta,IKBKB)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微RNA,最终选择miR-214-3p作为目的基因,并确定其下游靶基因IKBKB;检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14-3p、IKBKB的表达情况;提取并鉴定BMMSC外泌体,干预外泌体中miR-214-3p的表达水平,构建IKBKB过表达质粒,将改造后的外泌体及质粒分别转染至宫颈癌HeLa细胞,测定转染后不同组别宫颈癌细胞焦亡相关指标。结果 生物信息学和实验检测均发现miR-214-3p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而在BMMSC外泌体中高表达,且BMMSC源性外泌体可显著提高宫颈癌细胞中miR-214-3p的表达水平;IKBKB基因是miR-214-3p的下游靶点,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高表达miR-214-3p可促进宫颈癌细胞焦亡,过表达IKBKB基因后宫颈癌细胞的焦亡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BMMSC分泌的外泌体通过携带miR-214-3p调控IKBKB促进宫颈癌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