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苏叶挥发油的不同化学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长玲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5):2937-2944
挥发油是紫苏叶中的主要成分,根据其中含有的单萜类或芳香族类成分的主要种类可细分为不同的化学型,中国产紫苏的主要化学型为PA型(主要含紫苏醛和柠檬烯)、PK型(主要成分为紫苏酮)和PP型(以芹菜脑主要成分的PP-a型;以肉豆蔻醚为主要成分的PP-m型;以榄香素为主要成分的PP-e型;以细辛脑为主要成分的PP-as型)。不同化学型之间的转化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一般受单个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且其药理作用是有区别的。该文立足于紫苏种下变种及其叶中挥发油化学型分型问题,对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源合成及调控、药理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紫苏叶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鸡椒Litsea cubeba在民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腹痛吐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脑血栓等疾病,主要含有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镇痛等药理作用。系统总结了1980—2021年国内外有关山鸡椒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世勇  唐博琪  魏新瑞  谭慧心 《中草药》2023,54(19):6543-6554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是一种中药药用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挥发油、生物碱、黄酮、多糖等多种成分。在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增强免疫等方面都具备显著的药理作用。综述了冬凌草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探讨冬凌草的医学价值、开发新药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从而推动冬凌草的应用及开展更广泛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倪建成  范永飞  叶祖云 《中草药》2023,54(6):1963-1977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e Radix是中国传统补益中药材之一,兼具药用和食疗功效,主要含有挥发油、多糖、环肽、生物碱、皂苷、酚类等成分,具有降血糖、抗炎、抗癌、保护细胞、抑制酪氨酸酶、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以及太子参在临床、食疗、保健食品、化妆品、兽药制剂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应用进行总结,为太子参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紫苏是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全株富含多种化学成分,由于其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故《中国药典》将叶(紫苏叶)、果实(紫苏子)和茎(紫苏梗)划分为3种不同的药用部位。目前已经报道了350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三萜及甾醇类、脂肪酸类等。由于紫苏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其药理作用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抗菌、抗炎、抗过敏、抗抑郁、抗肿瘤等。目前国内外针对紫苏不同部位做了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机制在内的大量研究,但还没有较为系统地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比较概括。故该文主要对紫苏叶、紫苏子和紫苏梗的化学成分及结构进行统计,并对紫苏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九里香(Murrayae Folium et Cacumen)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 paniculata(L.)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国内外学者从九里香中分离鉴定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等。药理研究表明,九里香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抗氧化和降血糖的作用,其挥发油具有抗虫抗菌的作用。九里香以野生为主,其野生资源及人工栽培有待研究。对近年来九里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同时对药材九里香基原植物九里香和千里香进行保育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九里香的化学成分分析、临床应用、保育学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漳州地区栽培的紫苏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鲜叶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进行测定,并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经GC-MS分析得知,从紫苏叶挥发油分析鉴定得到88种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2.05%,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2.82%,二萜类化合物占0.06%。含量较多的为左旋紫苏醛(31.92%)、D-柠檬烯(21.46%)、石竹烯(13.57%)、(Z,E)-α-金合欢烯(2.85%)及芳樟醇(2.56%)等。结论:漳州地区产的紫苏叶挥发油与其他产区的紫苏叶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紫苏叶挥发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韦祖巧  邹翔  曲中原  季宇彬 《中草药》2009,40(Z1):38-40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含有多种生物碱活性成分。文献曾报道白屈菜具有抗肿瘤、镇痛、抗菌、抗炎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主要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白屈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降香为豆科黄檀属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现代化学及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主要药理作用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从传统提取分离鉴定和在线鉴别角度,对降香中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为降香药效作用的深入研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异地种植不同环境对紫苏醛(PA)型紫苏叶酚酸、黄酮和挥发油3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5份PA型紫苏种质分别在甘肃、北京和安徽的试验田以相同方法进行种植,检测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挥发油含量。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异地种植PA型紫苏叶的咖啡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及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肃地区种植的紫苏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和紫苏醛含量最高,北京地区种植的紫苏中咖啡酸含量最高。结论 相较于北京、安徽的试验田,甘肃的试验田更适宜种植PA型紫苏。  相似文献   

11.
刘蓉  徐芳  唐方 《中草药》2007,38(6):898-900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是唇形科紫苏属药用植物,性温、味辛。紫苏叶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紫苏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醛、黄酮以及金属元素。紫苏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较丰富。有关其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虽有报道,但鲜有系统研究,而基于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在通过建立肢体缺血一再灌注引发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制备离体单个结肠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6,(2)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方法提取的紫苏叶挥发油,以明确萃取溶剂种类和辅助提取方式对紫苏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紫苏叶挥发油,以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对比3种常用有机萃取溶剂和2种辅助提取方法对相同来源紫苏叶挥发油的得率、成分组成及比例的影响。结果:用5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7个峰,其中共有峰36个,主要成分为紫苏醛(42.46%~52.16%),石竹烯(12.70%~16.93%),α-香柑柚烯(12.23%~16.00%),氧化石竹烯(4.27%~6.85%),α-石竹烯(1.38%~1.74%)等。采用石油醚萃取和乙醚萃取的挥发油得率值近似,二者均略高于正己烷萃取。正己烷对于烯类的萃取比例相对略大,乙醚对醛类的萃取比例相对较大。纤维素酶辅助法和NaCl盐析辅助法均能有效提高紫苏叶挥发油的得率,分别达到0.63%和0.54%,是常规SDE法得率的1.34倍和1.15倍。结论:萃取溶剂种类和辅助提取方式对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效果影响显著,研究其具体差异有助于提高紫苏叶挥发油成分定性、定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紫苏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乌药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乌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乌药叶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乌药叶中共分离到挥发油组分4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6.73%。乌药叶挥发油主要由多环芳烃类、酮、醇、烯、酯类化合物组成。结论 乌药叶挥发油成分较多,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紫苏叶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为紫苏叶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按照含挥发油类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17批紫苏叶饮片标准汤剂,考察紫苏叶标准汤剂挥发油转移率、出膏率及pH值,并建立紫苏叶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 紫苏叶标准汤剂的出膏率范围为14.50%-24.80%,挥发油转移率范围为62.50%-100.00%;pH值范围为4.70-5.25。17批紫苏叶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其中共有峰7个,指认3个并对这3个峰进行初步定量分析,探讨适合紫苏叶标准汤剂的定量指标成分。结论 建立的紫苏叶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可为紫苏叶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在紫苏叶标准汤剂中,除了计算挥发油的转移率,亦可同时将迷迭香酸等作为其定量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15.
梁正  徐强  张倩  刘天凤  张朝晖 《中草药》2022,53(18):5910-5919
五倍子Galla chinensis为一味收涩性的中药材,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五倍子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被鉴定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鞣质、酚酸、氨基酸、脂肪酸、鞣花酸及其他成分等。现代研究表明,五倍子具有抗龋齿、抗菌、止泻、止血、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抗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五倍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了解五倍子的特征,扩大其应用范围,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瘤果黑种草子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NG)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国外果黑种草子N. sativa(NS)、黑种草子N. damascena(ND)比较,对水蒸气蒸馏法(hydrodistillation,HD)提取NG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方法:采用HD与SFE-CO2萃取从NG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与 NS,ND挥发油比较;用气相色谱外标一点法对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结果:3个种属挥发性成分比较,NG,NS主要成分为间-伞花烃,分别是33.75%,61.48%,ND为β-榄香烯73.24%,NG,NS,ND百里醌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73%(HD),3.80%,0.08%,SFE-CO2主要成分为亚油酸(66.36%),间-伞花烃较低(0.93%);NG挥发油百里醌定量1.58%。结论:NG挥发性成分与NS,ND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 方法: 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了青海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 共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薄荷酮(26.75%),胡椒酮(16.61%),柠檬烯(6.00%),石竹烯(4.26%),α-毕橙茄醇(4.10%),[s-(E,E)]-1-甲基-5-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戊烯(3.63%),6种主要成分占到总提取物的61.35%。 结论: 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有别于内地产薄荷品种,值得进一步针对性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猪牙皂Gleditsia sinensis的挥发性成分,为猪牙皂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猪牙皂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9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8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其主要成分为右旋大根香叶烯(8.144%),芳樟醇(6.214%),δ-杜松烯(5.907%),α-古巴烯(4.657%),α-芹子烯(3.606%),正己醛(3.395%)。α-衣兰油烯(2.955%)。结论: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猪牙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谢晨琼  周萍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2015,46(13):1996-2010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是雷公藤属植物, 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骨折、关节炎、肿瘤等,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昆明山海棠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生物碱, 此外还有黄酮、甾体、鞣质、糖类等成分, 其中二萜和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昆明山海棠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疾病。对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为昆明山海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var. abbreviata是苦瓜的野生变种,属于药食同源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与保健功能,常被用作保健食品和民间医药。现代药理学表明,山苦瓜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苦瓜显著,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类、酚类、脂肪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具有抗糖尿病、抗炎、抗菌、抗癌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全面概述山苦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山苦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获得更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