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对大鼠口腔牙周致病菌的治疗效果。方法:20只大鼠均在上颌第一磨牙用牙周致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创建口腔大鼠牙周病模型。6周后,用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 +光剂量212mW/cm^2 对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前后灭菌效果,临床症状(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疗效。结果:光动力治疗后,细菌明显减少,细菌总菌落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菌落数从(947土28.79)个和(591±21.17)个分别减少为(343±26.06)个和(181±25.48)个,P<0.01。光动力治疗后菌斑指数(PLI)从3减少为1,龈沟出血指数(SBI)从4减少为1。组织学检查未有牙槽骨损伤,炎细胞减少。结论:研究发现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能够有效治疗牙周病,与传统方法相比,光动力同样能有效杀灭牙周致病菌(主要为pg),减少炎症,且对正常组织没有损伤,是牙周病常规治疗的有效补充,可能用于牙周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20只大鼠均在上颌第一磨牙用牙周致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创建口腔大鼠牙周病模型。6周后,用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对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前后灭菌效果,临床症状(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疗效。结果:光动力治疗后,细菌明显减少,细菌总菌落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菌落数从(947±28.79)个和(591±21.17)个分别减少为(343±26.06)个和(181±25.48)个(P<0.01)。光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牙周龈下致病菌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5例牙周病病人随机提取龈下菌斑各1份,放人装有1mL预还原转送液的离心管,振荡,稀释。2h内送到微生物室,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平皿,在厌氧环境(含CO2、H1、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10%、80%)培养。培养出黑色菌落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标准菌株相鉴别。将菌样随机分为4组,A甲苯胺蓝组,甲苯胺蓝浓度分别为0.1、0.5、1.0、2.5g/L。B组光剂量组,光剂量为53、106、159、212mW/cm^2。C组光强度组,光强度为6、12、24、48J/cm^2。D组空白组。观察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并确定最佳治疗组合。结果:光动力疗法的灭菌效果最佳组合为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其灭菌效果平均23.45%。结论:本研究发现以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下菌斑有灭菌效果,最佳光敏剂浓度仍为1.0g/L,而龈下组所需光剂量和光强度均比前期研究的龈上组剂量大。不同病人的取菌条件不同,其灭菌效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甲苯胺蓝染色检查是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损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在染色检查过程中,通过认真完善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完成检查,对于缓解病人情绪,提高检查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本科室近三年的甲苯胺蓝口腔黏膜染色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上菌斑灭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甲苯胺蓝对龈上菌斑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病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放入10mL生理盐水中振荡均匀,在2 h内送到微生物室,用微量移液器取25 ul放在琼脂培养皿中,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分别滴人0.01,0.1,0.5,1.0,2.5,5.0 ms/mL甲苯胺蓝,用12 J/cm2,159mW/em2波长为630衄的二极管激光照射57 s后,观察比较各种浓度的灭菌效果.结果:在相同的光波长、光剂量、光强度和光照时间下,1.0mg/mL的甲苯胺蓝的灭菌效果最好,灭菌率为79%.结论:以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上菌斑有灭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药物,来源广泛、毒性低,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姜黄素在口腔感染性疾病防治领域备受关注。单一姜黄素在应用中易降解、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较低,但它可作为一种天然光敏剂,可介导光动力治疗口腔感染性疾病。光动力治疗抗菌效率高,可较好地保护患处的美观和功能。本文就姜黄素介导光动力治疗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作为天然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通过增强抗菌能力、提升活性氧物种产量、抑制生物膜形成等方式,对龋病、牙髓根尖周疾病、牙周炎、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展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深入探究姜黄素介导光动力治疗在不同口腔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口腔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光动力疗法及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及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系(050017)邢汝东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仍发挥着主导和积极的作用。然而,手术治疗颌面部肿瘤常常是破坏性的,对面容有一定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综合评价甲苯胺蓝染色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的OPMDs及OSCC患者5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甲苯胺蓝染色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诊断价值;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灵敏度为75.32%,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81.61%;诊断OSCC的灵敏度为97.10%,特异度为76.51%,准确度为79.17%;诊断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为57.65%,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79.31%。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甲苯胺蓝染色诊断的灵敏度越高;且甲苯胺蓝染色诊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均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OC曲线分析,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AUC值为0.797,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721);甲苯胺蓝染色诊断OSCC的AUC值为0.868,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802)。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活检病损部位、临床危险度和甲苯胺蓝染色均与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显著相关,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者患有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风险是甲苯胺蓝染色阴性的13.655倍。结论 综合多项指标评估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是一种诊断效力强的无创辅助检查技术,推荐应用于OPMDs及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评价甲苯胺蓝染色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的OPMDs及OSCC患者53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甲苯胺蓝染色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甲苯胺蓝染色的诊断价值;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灵敏度为75.32%,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81.61%;诊断OSCC的灵敏度为97.10%,特异度为76.51%,准确度为79.17%;诊断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为57.65%,特异度为84.17%,准确度为79.31%。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甲苯胺蓝染色诊断的灵敏度越高;且甲苯胺蓝染色诊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的灵敏度均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OC曲线分析,甲苯胺蓝染色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AUC值为0.797,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721);甲苯胺蓝染色诊断OSCC的AUC值为0.868,高于临床危险度诊断的AUC值(0.802)。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活检病损部位、临床危险度和甲苯胺蓝染色均与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显著相关,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者患有上皮异常增生或OSCC的风险是甲苯胺蓝染色阴性的13.655倍。结论 综合多项指标评估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是一种诊断效力强的无创辅助检查技术,推荐应用于OPMDs及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多发性乳头状瘤1例,诊治过程展示光动力疗法优点及在口腔黏膜疾病中治疗的可普及性.  相似文献   

12.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许多口腔癌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最常见的是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等.目前针对口腔癌一线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特别是高龄口腔癌症患者,传统治疗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针对癌前病变常用药物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起至2022-08-30。查找PDT治疗OLP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Meta分析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及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为光敏剂的PDT对OLP疗效,并用PDT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OLP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8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以MB为光敏剂的PDT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 scale,VAS)评分、体征评分(Thongprasom sign scoring,TH)、病损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经以5-ALA为光敏剂的PDT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  相似文献   

14.
周琳怡 《口腔医学》2018,38(6):569-572
[摘要]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的炎症过程,特征为软组织炎症及支持骨的丢失。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可见光、近红外或紫外光驱动,通过光敏剂退激产生激发态单线态氧导致多种生物分子氧化产生光动力,对于致病菌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控制中有所应用。本文从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应用激光,光敏剂分类,及光动力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光动力治疗是一项新兴的结合特殊光敏物质与生物光学技术的微创性治疗手段。其特点是定位准确、对其他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已逐渐被应用于多种肿瘤及其它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中。在口腔黏膜病学领域已初步应用于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有望成为一种对该疾病进行有效控制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口腔黏膜白斑与扁平苔藓是具有潜在恶变危险的常见口腔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 ,两者的癌变率明显增高。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甲苯胺蓝和Lugol’s碘液的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甲苯胺蓝在口腔癌前病变 (异常增生 )和恶性病损中的应用价值 ,对其应用的敏感性 ;特异性进行研究 ,通过染色可以更加明确口腔恶性病损及异常增生病变的边界 ,在活体组织检查部位的确定上也有帮助。甲苯胺蓝和Lugol’s碘液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口腔癌前病变的早期预测和恶性病损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1960年Sharwia用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来观察口腔内及咽喉的可疑病变,鉴别其良性或恶性,后者可着色。1963年Rithart用来染子宫颈粘膜的病损,对原位癌和上皮异常增殖区可染出其范围。1964年Niebel等强调这种简单测试方法可用在口腔粘膜病损,早  相似文献   

18.
19.
光动力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发展迅速,在口腔肿瘤、口腔黏膜病、牙髓牙周疾病治疗以及组织再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免疫调控在光动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动力疗法可诱导细胞凋亡或直接破坏细胞,暴露抗原物质,进而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并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从而破坏病变组织,抑制肿瘤增殖;通过改变血管通透性等方式调节局部炎症进程,促进免疫细胞抗炎极化,同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通过改变局部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间接促进组织再生,或直接靶向免疫细胞引起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或分化。文章就光动力介导的免疫调控作用特点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腔医学》2019,(4):289-295
目的探讨光敏剂四取代羧酸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方法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N4为研究对象。实验分组为不同梯度浓度的暗反应组和光反应组,光反应组细胞行梯度光照剂量垂直照射处理。CCK-8法检测不同四取代羧酸酞菁锌浓度及不同光照剂量对HN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四取代羧酸酞菁锌浓度及光照剂量均影响细胞增殖(P<0.05)。暗反应组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显著高于光反应组(P<0.05)。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四取代羧酸酞菁锌药物浓度的提高,细胞周期的S期相对减少,G2/M期相对增多,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增加(P<0.05),Caspase-3表达随之升高(P<0.05),Bcl-2表达随之降低(P<0.05)。结论四取代羧酸酞菁锌介导的PDT是一种有效的抗癌方法,能高效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