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与p16和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CNA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 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95例胃癌进行p5 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 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 49 5 % ( 4 7/ 95 )、2 0 0 % ( 19/95 )、78 9% ( 75 / 95 )。p5 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 ( 5 3 5 %、82 6% )淋巴结阳性胃癌 ( 5 9 3 %、86 4% )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 11 1%、44 4% )和淋巴结阴性胃癌 ( 3 3 3 %、66 7% ) (P <0 0 5 )。p5 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 (P <0 0 5 ,P <0 0 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 ,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11 9% )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3 3 3 % ) (P <0 0 5 )。p5 3阳性组织大多数伴PCNA阳性表达 (P <0 0 1)。结论 p5 3蛋白、PCNA异常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及增殖中均起重要作用。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的表达及相关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p53蛋白标记指数(p53-LI)和PCNA标记指数(PCNA-LI)。结果 p53-LI和ISCC组织分化级别呈正相关,PCNA-LI与之无关,p53阴性和阳性两组间PCNA-LI无明显差异,p53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癌中,p53-LI和PCNA-LI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p53和PCNA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3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p16基因阳性表达率47.06 %(16/34),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59.28±3.48),p16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均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P<0.01,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增生与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AgNOR计数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银染色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中,PCNA的表达及AgNOR计数依病变的进展明显递增。子宫内膜癌组PCNA表达及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增殖期例外),各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此种方法是测定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增殖分数的有效手段。对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可做为临床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蛋白、PCNA联合表达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1例肺癌中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9.4%(60/101)。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P53蛋白表达与PCNA染色密切相关(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p53、p16、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初治食管癌病例118例,对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进行p53、p16、PCNA蛋白测定。结果 118例食管癌中,p53、 p16、PCNA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0 %、42 %、97 %,p53、PCNA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而p16蛋白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性(P<0.01); 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70 %,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和P<0.01)。结论 在食管癌组织中,突变p53与PCNA蛋白表达,二者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不作为独立预后判断因素。食管癌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与p16失活可视为危险预后因素,应行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宫颈癌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5 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 (ISCC)组织中p5 3蛋白标记指数 (p5 3-LI)和PCNA标记指数 (PCNA -LI)。结果 p5 3 -LI和ISCC组织分化级别呈正相关 ,PCNA -LI与之无关 ,p5 3阴性和阳性两组间PCNA -LI无明显差异 ,p5 3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癌中 ,p5 3 -LI和PCNA -LI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p5 3和PCNA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p16及PCNA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两者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我院1978~1992年间,手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55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28~77岁,中位年龄58.87岁。随访时间术后1~15年,随访率100%。组织学分级Ⅰ级16例,Ⅱ级20例,Ⅲ级19例。膀胱正常粘膜6例作为对照,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10.
bcl—2,p53和PCNA子宫内膜增生与内膜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于子宫内膜癌5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bcl2,p53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bcl-2,p53在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的表达分别为64.0%和52.0%,40.0%和20.0%,13. 相似文献
11.
上颌窦恶性肿瘤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据文献报道,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检测p53和PCNA在上颌窦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炎症性病变中表达的强度差异,探讨p53和PCNA与上颌窦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8例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上颌窦良性肿瘤、8例鼻粘膜炎症中p53与PCNA的表达情况。数据统计采用秩和检验,并用平均秩衡量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强度。结果:在上颌窦良性肿瘤和鼻粘膜炎症两组中,p53和PCNA的平均秩分别为42.8、50.3和47.9、46.8;在恶性肿瘤组中,p53和PCNA平均秩分别高达73.0和73.2;在上颌窦恶性肿瘤中,鳞癌p53的平均秩为60.7,比腺癌的平均秩(43.9)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临床分期I-Ⅳ期中,p53平均秩分别为46.6、50.1、56.1、55.0,PCNA平均秩分别为60.5、48.8、56.1、53.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53平均秩分别为53.7和57.3,PCNA平均秩分别为53.9和56.4;在生存期<3年、<5年和≥5年等3组中,p53平均秩分别为49.9、53.7和48.5,PCNA平均秩分别为45.7、56.9和52.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和PCNA与上颌窦恶性肿瘤尤其是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而与上颌窦恶性肿瘤的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2.
13.
食管鳞癌自发细胞凋亡和核增殖抗原p53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原位观察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状态的研究,探讨不同增殖情况的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研究p53基因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和p53基因5,6,7,8外显子PCR-SSCP检测。结果不同增殖能力的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中,增殖程度高与增殖程度低者之间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与非突变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非阳性组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活跃则自发性凋亡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4.
15.
HUANGTie-jun WANGZhi-zhong FANGGuang-guang LIUZhi-heng 《中国癌症研究》2004,16(2):147-14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53 protein,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expression and benign or malignant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MGTD). Methods: The histotomic sections of 48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and 24 patients of normal chorionic villi were sta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p53 protein and PCNA.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p53 and PCNA positive 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chorionic villi of normal pregnancy, hydratidiform mole (HM) and MGTD. But neither p53 nor PCNA has any 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staging or metastasis of MGTD. Conclusion: Both P53 and PCNA are valuable in diagnosis of huma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分析这些指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Bio-dUTP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及HE染色,对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原位观察和相关性研究。结果 64例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细胞凋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64例子宫内膜癌中30例(46.9%)p53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含量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对照组均呈阴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高于对照组,并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增加。结论 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表达和功能异常与其细胞增殖及凋亡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膀胱癌中Rb、p53基因及核细胞增生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老年人膀胱癌组织中Rb基因、突变型p53基因及PCNA的表达。结果 60患者中,p53、PCNA阳性表达者均为24例(40 %),Rb异常表达者27例(45.0 %);30例(50.0 %)膀胱癌患者同时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有密切关系。结论 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Rb基因 、p53基因及PCNA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