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被认为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随着药物滥用导致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广泛流行,其治疗面临更大的挑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各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呈现显著差异.结合近期研究成果,本文阐释了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碳青霉烯水解酶、通道蛋白的失活、外排泵的过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往往由多种机制介导,各耐药机制间还存在复杂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目前,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PA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严重,造成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猛上升.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非常迫切.PA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蛋白表达降低;外排泵的过表达;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点的改变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与其产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关系.方法 收集并鉴定PA临床分离株,采用头孢西丁敏感试验对产AmpC酶的菌株进行初筛.运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检测头孢菌素类与碳素霉烯类抗生素对PA筛选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三维确认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AmpC酶的情况.结果 PA筛选菌株对头孢呋肟钠(CXM)、头孢噻甲羧肟(CAZ)、头孢噻肟钠(CTX)、头孢哌酮钠(CFP)及盐酸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分别为100%、36.3%、63.6%、54.5%、22.7%;对亚胺培南(IPM)、帕尼培南(ETP)、美罗培南(MEM)的耐药率分别为40.9%、45.0%、18.1%,部分菌株对所有试验用药均耐药.IPM、ETP、MEM对PA筛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19 μg/ml,且各试药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值与MIC值相差较大,约36.0%菌株的MBC是MIC的16~32倍.约22.6%菌株检测出产生AmpC酶.结论 我市医院近半年来收集的PA对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FE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临床用碳青毒烯类抗生素MEM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PM与ETP,但有较大比例的耐药菌株出现;部分菌株耐药性形成可能与其产生AmpC酶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米诺环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从中选取不同耐药表型菌株8株,以标准株PAOI为对照,凝胶电泳分析外膜蛋白;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结构mexA、mexC和mexE的表达,并对其调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3株细菌金属酶测定阳性;敏感菌株与PAOI外膜蛋白图谱相似,耐药菌株尤其是对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量减少或消失;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强,主动外排系统表达逐渐增加。5株细菌发现mexR,nfxB突变。结论外膜蛋白D2缺失、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加、产生碳青霉烯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但细菌对不同药物耐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固有与获得性耐药,使抗菌药物的选择成为困惑医师的一大难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抗菌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随着使用的日益广泛,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ESBLs);②外膜通透性下降(OprD2突变或缺失);③主动外排机制;④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且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耐药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所致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CRPA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CRPA耐药率、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CRPA感染的期刊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CRPA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逐年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细胞外膜通透性改变、细菌主动外排作用、作用靶点发生改变和生物膜形成。临床主要采用以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或采用双β内酰胺联合、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雾化吸入和局部用药等方案治疗CRPA的感染。结论针对CRPA所致感染的治疗困难,国内外的研究及指南均推荐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治疗CRPA感染。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8,(2):203-20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验结果资料,统计其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DDDs,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2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由2015年第3季度DDDs 421.88增至2017年第2季度DDDs788.7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逐年增长,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14.36%增至34.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9.88%增至41.18%;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2001-2005年病房临床分离PA共2 629株,测定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5 a总耐药率分别是49.54%和55.57%。2001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47.86%,2005年上升到60.59%(P<0.01)。2003年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是36.63%,2.005年上升到75.23%(P<0.01)。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应该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筛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E-test纸条法、 群体分析法(PAP)法对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的初筛和复筛、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异质性耐药菌 株对亚胺培南及其他药物的MIC值、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的可能耐药机制。结果 通过E-test纸条法和 PAP法鉴别筛选出8株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发现异质性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耐药率 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更敏感。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可确证的基因突变,但可能与延伸 因子P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行为差异,包括体外抗菌活性以及细菌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纸片法和标准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电镜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浓度的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和头孢他啶中不同时间细菌形态变化.结果:14%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美洛培南纸片周围呈"双环"抑菌形态;在MH培基中,帕尼培南的MIC值明显高于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但在MM培养基中,帕尼培南的MIC值是原来的1/8~1/2;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使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呈圆球形改变,头孢他啶使细菌伸长如丝状,低浓度美洛培南的细菌呈纺锤形改变.结论:帕尼培南体外抗菌作用受培养基种类影响大,MH培养基测定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其抗菌活性;美洛培南杀菌作用不完全且诱导细菌呈纺垂体样改变,可能导致内毒素释放增加,影响临床严重感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并探讨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江油市九〇三医院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静脉滴注,每天3次;研究组给予碳青霉烯类双联法治疗,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以及美罗培南500 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两组患者细菌的清除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细菌清除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碳青霉烯类双联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细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相比较其他的治疗方法更有应用价值,症状改善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采集2004至2008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房临床分离PA共3532株,选择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M)对PA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对IMP和MEM的总耐药率分别是48.44%和46.75%。2005年对IMP的耐药率是60.59%,而2008年的下降到36.79%(P〈0.01)。2005年MEM的耐药率是75.23%,而2008年下降到25.95%(P〈0.01)。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情况严重,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得到明显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8-2009年温州不同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 采集2008年-2009年病房临床分离PA共2851株,选择对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M)进行药敏实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对IMP和MEM的2年总耐药率分别是39.71%...  相似文献   

16.
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昊天  王远亮 《中国药房》2007,18(22):1745-1747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检测中检出率最高。该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故其所致感染可选择的有效抗菌药物甚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PA较为有效的药物。但近年来随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PA对其耐药率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中有关CRPA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不同区域研究人群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来源。结果:22篇研究(6 09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发生CRPA感染)的机械通气[OR=1.64,95%CI(1.42,1.89)],使用碳青霉烯类[OR=7.15,95%CI(3.52,14.52)]、亚胺培南[OR=7.89,95%CI(3.90,15.93)]、氟喹诺酮类[OR=2.88,95%CI(2.12,3.9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4.46,95%CI(2.33,8.53)]、万古霉素[OR=5.39,95%CI(3.94,7.37)],入住ICU [OR=2.88,95%CI(2.12,3.90)],住院天数[WMD=6.53,95%CI(1.33,11.73)]等8个危险因素的分布与未发生CRPA感染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不同区域研究人群使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的结果,其中亚洲人群存在高度异质性分别为(P≤0.1,I2=87%)、(P≤0.1,I2=85%)。结论: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结合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CRPA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和分析赣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赣南地区4所综合性医院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80株,同时应用K-B法对8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开展药敏试验,并应用PCR法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基因检测,分析其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69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检出率为86.25%,其中NMD型17株占24.64%,IMP型31株占44.93%,KPC型9株占13.04%,VIM型12株占17.39%;另有NMD型合并IMP型1株(1.25%);80株中膜孔蛋白基因OprD2全部缺失;除69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外,其余11株均未检出SPM型金属酶、GIM型金属酶。结论:产碳青霉烯酶在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中具有重要意义,NMD酶、IMP酶、KPC酶、VIM酶基因为赣南地区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基因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发生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因素,为CRPA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94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情况,2014年1月-12月281例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等分析CRPA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CRPA检出率由2012年的41.5%升至2014年的46.9%,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相关(r=0.738,P=0.006)。高龄[相对比值比(OR)=1.028,95%可信区间(95%CI)1.012~1.045,P=0.001]、入住ICU(OR=3.849,95%CI 1.776~8.338,P=0.001)、机械通气(OR=3.313,95% CI 1.504~7.295,P=0.003)和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2.352,95%CI 1.136~4.872,P=0.021)是CRPA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广谱抗菌药物中,使用碳青霉烯类(OR=13.326,95%CI 5.783~30.709,P=0.000)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OR=3.273,95%CI 1.403~7.633,P=0.006)与CRPA的检出有关。结论:医院CRP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管理,以减少耐药株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闵红燕 《海峡药学》2016,(5):178-179
目的 分析并研究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对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联合使用阿奇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和78.5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前环丙沙星MI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5d、10d、14d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