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疾病的复杂化,需要静脉注射的老年患逐渐增加。如何给老年患成功进行外周静脉穿刺,避免及减少穿刺中的常见问题,减轻老年患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现就老年患的静脉特点、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及技巧和静脉的维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患者及家属最直观地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依据。由此给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即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医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许多老年患者都是反复发病而多次人院,血管很难一次穿刺成功。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状态异常,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只有熟练掌握对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方式,静脉穿刺是一个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输液和一般患者有所不同,具备一定的特点,如何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做好静脉穿刺与输液的护理工作,现将多年临床实践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门诊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常选用手背、前臂部位的静脉,但在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易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特别是有三高血症患者,疗程更长,上选部位一针穿刺成功相当困难。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手腕掌侧和食指根部的静脉穿刺,提高了一定的成功率。经验积累使我们体会到食指根部穿刺对肥胖老年患者的渗漏率小于手腕桡侧、手腕掌侧静脉,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是实现静脉输液的首要步骤,治疗各种疾病或抢救患者主要是通过静脉输液来实现,所以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对及时的补液给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静脉给药的方法已成为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途径.现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液体易外渗。注重输液针头及静脉的选择,正确应用止血带及胶布固定,采用不握拳法,护患沟通及相关知识的宣教贯穿于整个静脉穿刺过程中,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晟常用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尤其是临床常用的浅静脉穿刺,才能保证输液质量,提高疾病疗效、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笔者在老年患者的浅静脉穿刺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对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实施了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是化疗患者给药的重要途径,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而护士的心理素质对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液是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而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才能成功,患者痛苦大,血管损伤明显。作者为老年病患者选用最适宜的静脉针型号,既减轻了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又起到了保护血管的作用(除临床工作中对输液速度有特殊要求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应选择大号针头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科学的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回顾分析50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方法及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估,确定结论。结果: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50例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结论:运用科学的循证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1466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66例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后,分析讨论了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和在给予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穿刺成功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消瘦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改进后的穿刺成功率是否比传统穿刺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方法 将老年消瘦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背浅静脉穿刺前,先把嵌于掌骨问的浅静脉顶出掌骨外,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握拳拉紧皮肤后进行穿刺的方法。对2组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进后的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不同途径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适合老年患者输注静脉营养的最佳外周静脉途径。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以颈外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作为输液途径,观察患者穿刺点渗漏、静脉炎、拔管后针尖细菌培养的结果,以及导管保留时间、穿刺次数/日等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组穿刺渗漏、静脉炎的发生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穿刺次数/日均显著低于上、下肢静脉组,导管保留时间显著长于上、下肢静脉组。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如需短期(〈14d)营养支持。适宜经颈外静脉放置留置针,从而增强老年患者对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给指握拳法在老年消瘦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0例老年消瘦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180例,A组采用给指握拳法,B组采用传统握拳法进行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均选取手背静脉.观察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A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但疼痛程度低于B组.结论 采用给指握拳法对老年消瘦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静脉给药和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可靠保证。静脉通道能否快速而有效地建立,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对于浅表静脉穿刺特别困难者,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静脉切开法,但此法难度较高,需要外科医生进行手术且造成切开静脉永久性损伤。要确保在短时间内,最好在医生到来之前建立静脉通路,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近年来,笔者采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由于老年人静脉血管的特异性,按常规操作一股不易成功,并给老年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很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老年患者疼痛及对血管组织的损伤,准确完成治疗任务,是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操作实践,总结出“心理调控、合理选择静脉、细心操作”是保证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探讨老年病人治疗及抢救静脉给药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各种不同疾病65岁以上老年病人35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穿刺成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6例老年病人行胸壁浅静脉穿刺2112次;一次穿刺成功2007次:成功率95.03%,使其他部位穿刺难以成功者得到及时治疗和抢救。结论胸壁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效果可靠,是老年病人静脉给药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由于老年人静脉血管的特异性,按常规操作一般不易成功,并给老年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很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老年患者疼痛及对血管组织的损伤,准确完成治疗任务,是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病情因素及多次穿刺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探索改进的方法 ,总结几点成功的静脉穿刺技巧:(1)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2)根据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网血管的位置、特点及病情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与护理技巧;(3)妥善固定与正确拔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老年患者血标本结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静脉穿刺是护士进行侵入性操作最多的临床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对既往静脉穿刺和相应静脉损伤的评估十分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常因静脉穿刺引发相关并发症和心理恐惧,造成再次穿刺困难。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保护血管的作用。它是患者随时补液、给药的开放式的静脉通路,也是特殊功能性实验检查和临时应急采血样的问接途径。国外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报道,2005年8月USA.Emerg Nurs杂志报道了DuganL等做的一项研究,即从新置入的外周静脉导管途径取血,用不同型号导管、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抽取血样,对影响溶血率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国内袁小平等对此也有一些研究和可行的方法,但是,就静脉留置针间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问题,尚未见更多报道。我们发现应用静脉留置针问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有时会有明显出入,尤其是加有抗凝剂的特殊血浆标本。我们对准备行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得到确切的血标本结果,选择静脉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