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对15例进展期胃癌和1例吻合口复发癌,术中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对直径≥0.5cm的腹腔内转移灶用电刀减量戮灭。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每次60~90min,一般4次为1疗程,计做64次。结果循环通畅率96.9%(62/64),治疗时间内腹腔内温度80%达到41℃以上,各出水管温度均超过41℃,并保持60~90min。并发症及毒副反应有:轻度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腹痛4例,恶心呕吐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随访6~27个月,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B超或CT,腹腔转移3例,腹腔转移率为18.8%,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27个月,现仍存活。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腹腔内温度较均匀,可多次进行,并发症少及毒副反应小,有利于胃癌术后腹腔内较小的残余癌或游离癌细胞的杀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27例进展期胃肠癌术中根治或姑息性切除病灶后,施行丝裂霉素(MMC)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在术中切除病灶后,以MMC~5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经NK-1单机电脑型热灌注化疗仪加热后循环灌入腹腔,使腹腔内温度维持在41℃~43℃,持续60分钟,并分别于灌注后10、20、30、40、50、60分钟分别取腹腔液、门静脉血、外周静脉血,以高效液相法测定MMC浓度。 结果:CHPP和PHC全过程顺利,血压、中心静脉压、二氧化碳分压稍上升,肺顺应性和血PH值稍有下降,无明显呼吸、循环障碍。术后无明显化疗症状,白细胞有暂时下降,3~7天恢复正常。无肠瘘、化学性腹膜炎、肠梗阻、腹腔感染出现。二例患者因其它病再次开腹,未发现复发和转移。药代动力学显示CHPP、PHC时,腹腔液MMC浓度最高,峰值浓度为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的1.6和4.4倍,平均分别为1.7和4.3倍。门静脉血MMC浓度次之,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为外周静脉的2.7和2.6倍。外周血浓度最低,三者间保持持久恒定的浓度差。结果表明:CHPP、PHC在腹腔或盆腔提供高浓度MMC,通过热疗与化疗协同作用,直接杀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残存微小癌灶,化疗毒副作用小。无手术并发症出现。防止术后复发和肝转移,是防止进展期胃肠癌术后复发肝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的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 对8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用五氟脲嘧淀 (5 Fu)和卡铂作腹腔化疗。结果 共完成 192 6次 ,无明显毒副作用 ,总有效率达 83.7% ,尤其是对有腹水的患者效果显著。结论 用 5 Fu加卡铂作腹腔化疗是结、直肠癌术后预防和治疗肝转移和腹腔内播散的有效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14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组(n=72)和静脉化疗组(n=68)。腹腔热灌注组患者在静脉化疗同时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术后生存率及腹腔复发率。结果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热灌注组和静脉化疗组分别为86.1%、60.2%和58.3%、29.4%(P<0.05);术后3、5年腹腔复发率分别为5.6%、27.8%和20.6%、53%(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控制复发和转移,提高胃癌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两组在我院收治的7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组为联合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先行腹腔热灌注化疗(IHIPC)3次,然后再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另一组为单一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53.85%,单一化疗组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25.64%,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7%、84.62%、69.23%,单一化疗组分别为92.31%、64.10%、46.15%,两组患者在第3、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治术后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病人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4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184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根治术+腹腔热灌注化疗(117例)、根治术+肠造口(36例)、根治术+肠造口+腹腔热灌注化疗(31例)三组。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曲线分析对管道通畅性进行评价,按美国卫生及公共卫生部公布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对治疗观察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热灌注化疗管道通畅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根治术后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148例根治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病人共计完成255例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其中125例次(49.0%)灌注过程通畅,84例次(32.9%)调整后通畅,46例次(18.0%)灌注过程不通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肠造口是根治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病人发生非完全通畅事件和完全堵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67例根治术后行肠造口的结...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切除术后预防性门静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 ,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 4 0 % )。防止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意义。一些研究已表明辅助性全身化疗未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1] 。经门静脉灌注化疗 (intraportalinfusionchemotherapy ,IPIC)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一、IPIC的理论基础1.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血液供应 :由于肝脏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两套血管系统 ,因此肝转移性肿瘤的血供较其他器官的转移性肿瘤复杂。Archer等[2 ] 的研究表明 ,较大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三联疗法)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梗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综合治疗(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30例结直肠癌合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三联疗法组);另随机抽取24例同期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开放手术组)。比较反映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三联疗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少[(120.8±39.2) ml 比(181.4±45.4) ml]、住院时间缩短[(6.8±0.8) d 比(10.6±1.1) d]及术后并发症减少(3.3%比25.0%)(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梗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并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结直肠癌并腹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腹腔恒温热灌注化疗,水温恒定保持在42±0.5℃,化疗液为生理盐水3000ml+5-FU 2.0,灌注时间为60分钟。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热灌注化疗,未发生需要终止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腹水完全缓解24例(57.15%),部分缓解12例(28.57%),稳定4例(9.52%),无效2例(4.76%),有效率达到85.71%。结论 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治疗结直肠癌并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21例发生腹膜转移癌患者行细胞减灭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时间4~10 h,术后1 d出现低蛋白血症5例,术后5d发热1例,局部/全身性水肿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盆腔或全身感染,随访8~40个月,7例死亡,7例带瘤生存,7例无瘤生存.提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引流管、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