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义 SARS是由一种变异性的新冠状病毒,入侵呼吸道,其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损害肺组织,也可以超敏感免疫反应造成ALI。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其他脏器损伤,是复杂的兼症,是一综合病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SARS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对56例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发病年龄、职业、性别及接触史资料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提示,SARS的发病年龄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岁~50岁年龄段,服从正态分布(K-S检验,Z=O.784,p=O.631),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密切接触者均可追踪到与确诊患者的接触史。医护人员接触感染易患病,小车司机接送患者在密闭的狭小的空间与患者接触也容易感染。结论:中青年人群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医护人员的医护接触是SARS的重要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医院、家庭聚集现象,并可在飞机、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内形成传染和远距离传播,还存在超强传播的个案等。该病的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高热,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可见肺部阴影,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等。部分病人病程进展迅猛,如无及时有效治疗,可迅速恶化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认为,SARS是新世纪第一个严重并且迅速在全球播散的流行病。本文仅从流行病学角度对SARS流行过程中几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1 概 述1 1 定义 SARS是由一种变异性的新冠状病毒 ,入侵呼吸道 ,其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损害肺组织 ,也可以超敏感免疫反应造成ALI。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其他脏器损伤 ,是复杂的兼症 ,是一综合病征。1 2 概念1 2 1 名称 国内称为“非典型肺炎”(acuteinfectionatvp  相似文献   

5.
6.
孟东  陈樱  刘德敏 《医学综述》2004,10(10):622-62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或称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AP),在世界许多国家引起小规模暴发。SARS以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死率高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此次SARS的传播与人们对它的了解不足和重视不够有关,因此,通过这次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我们应总结出一套针对传染病的行之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来预防和防止SARS的二次暴发。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出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当时称为不明原因肺炎)以来,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该病迅速传播.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且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目前,SARS的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不排除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国内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SARS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本文简要介绍SAR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冠状病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9.
对 2 0 0 3年 5月 10~ 2 8日收治的 2 4例临床确诊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2 4例患者中男 19例 ,女 5例。年龄 18~ 5 6岁 ,平均 (2 9.3± 9.0 )岁。有明确接触史者 11例 (4 5 .83% )。结果表明 SARS具有强传染性 ,任何人群均易感 ,发热为首发表现 ,白细胞以降低和正常为主 ,肺部病变以右肺和双肺为主  相似文献   

10.
1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变异的冠状病毒确定为SARS的病原体^[1],但由于目前对它的发病学机制还了解很少,因此临床还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SARS以呼吸系统的损害和表现为主要特征,以呼吸交换膜的损伤为主要的病理改变^[2],严重者导致急性呼  相似文献   

1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是一种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自 2 0 0 2年 1 1月中旬发现首例SARS患者以来 ,至今全世界已有 3 2个国家及地区发现SARS患者。截至 5月 8日全球累计SARS患者共 690 3例 ,其中死亡 495例 ,累计病死率为7.1 7% ;我国内地累计 4698例确诊病例 ,死亡 2 2 4例 ,病死率为 4.77%。SARS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聚集发病、病情进展快、治疗困难及病死率较高等特点[1,2 ] 。为引起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 2 0 0 3年 3月 1 2日向全球发出SARS警报[3 ] 。一、…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总结2003年唐山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参考。②方法临床发现病例后,立即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最近2周的外出史、密切接触的人员和发热患的最后接触日期、发热日期等。使用中住教估计平均潜伏期等指标。③结果2003年5月1~5日是本次非典流行的高峰,平均潜伏期8天,平均临床发现时间4天。临床转诊时间平均为6天。全市累计发病率为0.7/10万,路北区最高(3.7/10万);医院集体感染发生1起2代共12例,家庭内感染发生4起1代共4例;年龄分布中,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67%);职业分布中,占前3住的依次是医护人员(27%)、农民(25%)、学生(13%)。感染来源主要来自北京(34例,占71%),密切接触的发病率为9%o。④结论本次SARS疫情的特点是以散在发病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聚集性。感染来源提示,控制感染的输入是未来疫情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1.1定义SARS是由一种变异性的新冠状病毒,入侵呼吸道,其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损害肺组织,也可以超敏感免疫反应造成ALI.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其他脏器损伤,是复杂的兼症,是一综合病征.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2年11月从广东开始出现的非典型肺炎已蔓延到了全球30多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个省市,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2003年3月15日WHO向全球发布了“非典”的疫情警报。  相似文献   

16.
17.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亚洲为中心在全球暴发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笔者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开发布的SARS疾病疫情通告为资料来源,对SARS疾病的流行状况、流行规律、流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对正在全球暴发流行的SARS传染病的流行态势进行初步预测,以期及时对SARS的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理论 ,结合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工作实际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传染源不明 ,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 ,密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手 ) ,可能存在粪 口途径 (在粪便中查到冠状病毒 )和实验室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宜采取综合性的控制措施。本研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SARS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我院医务人员在北京酒仙桥医院收治的4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40例均为4月6日~5月12日收治的发热患者,根据WHO的诊断标准确诊为SARS。 (1)一般情况:40例中男23例,女17例,男∶女为1.35∶1,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38±15)岁。职业:医务人员7人(17.5%),学生及教师6人(15.0%),服务人员4人(10.0%),工人6人(15.0%),其他17人(占42.5%)。  相似文献   

20.
39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4月30日~6月5日收治的39例重症SARS患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SARS患中39例为重症SARS患(占40.12%),SARS病死率为5.15%,而重症SARS患的死亡率为12.8%。早期进行积极综合治疗,85%的SARS病人痊愈或显效,重症SARS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好转率为20.51%。结论 对重症SARS患进行严密监测,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