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审视探讨原有测量体温次数护理常规、护理工作制度的合理性,寻找科学依据,指导护理实践。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信息跟踪调查、问卷调查、每次体温测试所用的平均工时测定,及对病人连续7天每天4个时点(新入院前3天)和2个时点(3天后)的2017人次正常体温测试水平资料分析。结果:411位住院病人问卷调查,283人认为没有必要常规测试体温,占总数的68.9%,128人认为有必要,占总数的31.1%;对2017人次正常体温测试回顾性资料分析:每日上午6点测试的体温为全天最低值。结论:新入院病人连续3天每日上午6点和下午2点进行2次体温测试,一般病人每日下午2点进行1次体温测试,即可表达病人每日的常规体温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革常规体温测试时点和测试次数中缺乏实际临床观察价值的操作,减少护理人力资源浪费,将有效护理时间还给护士,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方法:本研究资料采用随机抽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70名患者病历资料中9719人次的体温测试结果,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重点对常规体温组的体温测试时点和测试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常规体温测试:对患者连续7天每天4个时点(新入院前3天)和2个时点(3天后)的体温测试资料分析,患者每日上午6点测试的平均体温最低、依次是上午10点、下午2点,下午6点测试的平均体温相对较高。结论:对新入院患者连续3天每日上午6点和下午2点进行2次体温测试;对一般患者每日下午2点进行1次体温测试。这样即可表达患者每日的常规体温测试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实用而又相对准确无创伤的小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126例住院小儿同时测量腋温和肛温3d,取其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结果测得小儿腋温范围36.2~37.6℃,测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样本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腋温与肛温的均数比较有差异,经相关与回归分析腋温与肛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但测量的肛温值始终高于腋温值。结论腋温测量易操作,可用测量腋温的方法来监测体温变化,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选发热病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学者强调把体温监测列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为探讨其临床价值,我们选择开胸及开腹手术病人进行分组体温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来源为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开胸及开腹手术3小时以上者。全组40例,均为麻醉分级Ⅰ级的择期手术病人。其中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16例,硬膜外阻滞辅用冬眠合剂24例,分为对照组和保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的差异,探讨对实际工作更合理、更适用的体温测量时间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50名护理人员及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监测体温的时间及对不同监测体温时间模式的看法。结果护理人员认为“4:00—8:00—12:00-16:00-20:00—24: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影响患者休息和进餐,影响交接班,临床实际工作中未按此时间模式进行体温监测,因此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与体温单上绘制的时间存在差异,影响了医疗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认为“3:00-7:00-11:00—15:00-19:00—23: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相符。100例住院患者中,认为8:00和12:00监测体温影响进餐,认为24:00和4:00监测体温影响睡眠。结论体温单上的传统监测体温时间模式4:00—8:00—12:00—16:00—20:00-24:00不受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欢迎,并且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修改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使其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相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临床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的差异,探讨对实际工作更合理、更适用的体温测量时间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50名护理人员及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监测体温的时间及对不同监测体温时间模式的看法。结果护理人员认为4:00-8:00-12:00-16:00-20:00-24: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影响患者休息和进餐,影响交接班,临床实际工作中未按此时间模式进行体温监测,因此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与体温单上绘制的时间存在差异,影响了医疗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认为3:00-7:00-11:00-15:00-19:00-23: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相符。100例住院患者中,认为8:00和12:00监测体温影响进餐,认为24:00和4:00监测体温影响睡眠。结论体温单上的传统监测体温时间模式4:00-8:00-12:00-16:00-20:00-24:00不受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欢迎,并且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修改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使其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相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5):F0004-F000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全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科,是国内综合医院中最早的心血管专科之一,以介入性心脏病学为龙头、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颌下颈部测温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临床上以简便的颌下测温法代替传统的测温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1例新生儿同时进行颌下与腋下体温的测量,并将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入组新生儿颌下温度与腋下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下测温法可以代替传统的腋下测温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颌下颈部测温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临床上以简便的颌下测温法代替传统的测温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1例新生儿同时进行颌下与腋下体温的测量,并将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入组新生儿颌下温度与腋下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下测温法可以代替传统的腋下测温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最佳时间。[方法]实验1组随机选取住院病人78例,实验2组选取同一病房的医护人员、病人陪护及家属5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9.0岁、33.5岁。取3支符合测试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试时间满5min、10min、15m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5min、10min、15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2℃±0.54℃、36.29℃±0.42℃、36.41℃±0.41℃,10min测得的体温值〉5min测得的体温值0.27℃(P〈0.001);15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min、10min测得的体温值0.39℃、0.12℃(P〈0.001);实验2组5min、10min、15min测得体温值分别为36.27℃±0.39℃、36.65℃±0.35℃、36.88℃±0.28℃;10min测得的体温值〉5min测得的体温值0.38℃(P〈0.001);15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min、10min测得的体温值0.61℃、0.23℃(P〈0.001)。[结论]为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min测试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min测试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最佳时间。[方法]实验1组随机选取住院病人78例,实验2组选取同一病房的医护人员、病人陪护及家属5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9.0岁、33.5岁。取3支符合测试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试时间满5 min、10 min、15 m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5 min、10 min、15 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2℃±0.54℃、36.29℃±0.42℃、36.41℃±0.41℃,10 min测得的体温值>5 min测得的体温值0.27℃(P<0.001);15 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 min、10 min测得的体温值0.39℃、0.12℃(P<0.001);实验2组5 min、10 min、15 min测得体温值分别为36.27℃±0.39℃、36.65℃±0.35℃、36.88℃±0.28℃;10 min测得的体温值>5 min测得的体温值0.38℃(P<0.001);15 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 min、10 min测得的体温值0.61℃、0.23℃(P<0.001)。[结论]为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 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 min测试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 min测试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相似文献
16.
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区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比例。[方法]采用观察法用秒表计时,测量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特需病房护理工作量。[结果]特需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平均时间226.93min,日有效护理工时422.19min,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48。[结论]通过公式计算出特需病区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64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18.
心理契约理论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内容、结构雏度以及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效能的影响。重点介绍心理契约理论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以及心理契约理论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