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同种骨基质明胶(BMG)对24只家兔和大鼠胫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同种骨基质明胶的排斥反应很小,而且诱导成骨作用明显。在术后第8周,植骨区已有大片新骨形成。因此同种骨基质明胶很有希望能成为一种新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
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 ,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 ,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 ] 。 1996年 8月~ 1999年 4月 ,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 (BoneCe ment ,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32例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 ,按改良Urist方法[3 ] 去除软组织和骨髓 ,水洗、液氮冷冻 ,粉碎成 1mm3 的颗粒 ,用 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 ,0 6mol/L盐酸脱钙后 ,再依次经 2mo…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一组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结果,所用材料为骨基质明胶和同种异体骨。在家兔双侧桡骨上制成1.5cm长的骨缺损,分别植入骨基质明胶、同种异体骨。结果表明骨基质明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明显优于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4.
骨移植的生物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异体骨.自体骨移植无排斥反应,骨愈合快,效果满意.由于自体骨移植增加手术创伤,可发生某些并发症,且来源困难;而异体骨移植存在排斥反应,手术经常失败.  相似文献   

5.
在大鼠双侧尺骨中段制成5mm的骨缺损,分别用骨基质明胶颗粒、骨基质明胶颗粒与无机骨粉的混合物充填骨缺损,术后分期取材,进行骨组织病理学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发现:骨基质明胶颗粒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在8周内可修复缺损;而用骨基质明胶与无机骨粉混合物充填骨缺损者,由于无机骨粉引起的异物反应,影响了局部诱导成骨及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着 Urist 方法制备了人、兔、猪和羊四种骨基质明胶(BMG),分别将其植入25只成年 SD 大鼠的胸部和股部肌肉,在手术的第2、4、6和8周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 BMG 在肌肉内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诱导成骨活性。结果表明:异种 BMG 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能力。但在 BMG 周围亦出现程度不同的排斥反应。本文认为,进一步降低 BMG 的抗原性,提高其诱导成骨活性,对于异种 BMG的临床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 ( BMG)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对骨形成的诱导作用。方法 :在 60只Wistar大鼠下颌骨缺损中植入 BMG材料 ,并设空白对照。植入后 7、1 4、30、60 d通过 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测定骨缺损区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BMG植入 1 4d有新骨形成 ;BMG植入 60 d骨缺损被完全修复 ;而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被修复。结论 :BM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 ,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骨引导和骨诱导作用 ,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
9.
作者利用羊骨基质明胶(BMG)修复了20只大鼠的洞性骨缺损。应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异种骨基质明胶对洞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结果表明:在植骨术后2~4周内,植骨区周围有轻度的排斥反应现象。术后第4周,植骨区出现明显的诱导成骨征象,排斥反应现象减退。异种骨基质明胶的成骨时间迟于自体骨2周左右。作者认为,如何减低异种骨基质明胶的抗原性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实验结果也说明,异种骨基质明胶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0.
郑承泽  张大鹏 《广东医学》1995,16(9):613-615
羟基磷灰石明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汕大医学院附一院骨科(515031)郑承泽,苏国礼,林楚平,郭燕堂,黄忠录汕大医学院附一院病理科林莹汕大医学院电镜室张大鹏汕大医学院中心实验室陈耀文羟基磷灰石(Hydrixyapatite,简称HA。)是新近发展的较...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steogenetic effects of three methods of repairing long bone defects with nerves implants of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eded into 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in a rabbit model in vivo and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neurotization and osteogenesis. Methods 2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randomly and equally: tissue-engineering group (A), sensory nerve tract group(B), motor nerve tract group(C) and vessel tract group(D). A segmental left femur defect of 1.5 cm long was made in each animal. After plate fixation, the defects were implan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engineered bones prepared in 4 ways mentioned above. The implanted nerves were respectively from saphenous nerves and muscular branches of femoral nerves. The implanted blood vessels were femorals. were taken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s on the left femur. The At 4, 8 and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all animals reparative effects of bone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adi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implanting of sensory nerve tract or vessel tract into the tissue-engineered bone, the reparative effects were obviously superior to both those of tissue-engineering group and motor nerve tract group; neither osteo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A nor between other groups were found. Conclusion Implantation of sensory nerve tract into tissue-engineered bone can improve osteogenesis, but implantation of the motor nerve tract cannot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according to this exnerim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多孔复合陶瓷(PCC)结合研制成BMP/PCC人工骨,并将BMP/PCC和PCC人工骨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12周时取材,分别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BMP/PCC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CC人工骨、术后12周时,BMP/PCC侧植入部位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PCC侧。结论:BMP/PCC人工骨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13.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1993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53例,年龄13~58岁,平均36,5岁,其中大段骨移植45例,异体半关节移植8例,异体骨移植长度9~25cm,平均13cm。钢板固定23例,动力髋(或动力髁)固定1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6例。结果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术后随访6~132个月,平均38个月,异体骨愈合45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复发3例,骨不连3例,感染2例(后治愈),骨折2例,内固定失败1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18例,良15例,中9例,差6例。结论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是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即刻种植修复术是目前牙种植术中较常见而又热门的选择,它减少了手术的次数,缩短了疗程,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即刻种植修复术的适应证相对更为严格,特别是对牙槽骨骨量的要求.而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着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骨缺损,如何修复骨缺损是如今研究的重点.故本文将从即刻种植骨缺损的类型、即刻种植引导骨组织再生和植骨材料的应用、骨缺损剩余骨壁对其修复的影响3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基质明胶与羟基磷灰石修复兔桡骨缺损模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基质明胶(BMG)与羟基磷灰石(HAC)在节段性骨缺损愈合上的差别。方法把1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桡骨制造成10m的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BMG、自体骨段和HAC及旷置。在术后即刻,2、4和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扫描电镜和骨密度的检测。结果发现BMG组术后4周即有新骨形成,8周缺损已愈合;组织学发现植入BMG的缺损处为多中心成骨,术后8周已基本吸收,而植入HAC的骨缺损处也可见到缺损愈合,但HAC没有降解。结论治疗兔桡骨缺损模型上,BMG和自体骨有相近的疗效,并优于在体内吸收较差的HAC。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游离植骨仅适于小段骨缺损,而不适于大段骨缺损。利用钛网包裹打压松质骨游离植骨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可克服以往松质骨植骨无包裹打压的缺陷,避免植骨后骨吸收现象的发生,而且患者术后可早期康复活动。其愈合方式是松质骨通过从钛网孔周围长入的血管获得营养和成骨因子形成新骨,然后新骨逐渐皮质化塑形来修复大块皮质骨骨缺损。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骨缺损愈合较快,是修复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管状骨单侧圆形皮质缺损对其生物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干单侧圆形皮质全层缺损对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取70根三黄鸡胫骨,随机分7组,于骨干纵轴背侧造成直径1.5毫米、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5毫米全层皮质缺损,进行三点弯曲单一实验,观察结构破坏时的最大载荷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缺损直径为1.5毫米、2.0毫米组鸡胫骨达到结构破坏时的最大载荷与完整皮质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缺损直径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5毫米组的最大载荷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长管状骨单侧圆形皮质全层缺损达2/7以上,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免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修复骨缺损,将培养的基质细胞吸附于明胶海绵,植入兔骨缺损处,1、2、4、6、8周作99mTc-MDP骨显像、x片、组织切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平均4周左右实验组骨缺损得到修复,提示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来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自体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将自体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移植于兔桡骨的骨缺损,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5只兔,年龄在1岁~1.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造成两侧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一组植入CPC/自体颗粒骨为B组,其他两组分别植入单纯CPC为A组和单纯自体颗粒骨为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通过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CPC/自体颗粒骨组的新骨形成量均优于单纯CPC组,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组相似。组织学检查表明,CPC/自体颗粒骨组CPC的降解率快于单纯CPC组,这更符合骨缺损修复的需要。结论:CPC/自体颗粒骨复合物的新骨形成能力优于单纯CPC,并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首先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165质粒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然后将其与纳米羟基磷灰(nano-hydroxyapatite,n-HA) /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观察该组织工程骨在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处的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 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三点弯曲法测试其力学性能;通过细胞形态分析测试其体外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性能。根据设计的引物反转录合成VEGF165,pcDNA片段,构建pcDNA3.1-VEGF165质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兔骨髓,培养、传代,采用电转法将 pcDNA3.1- VEGF165转至 BMSCs 然后与 n-HA/CMCS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建立动物模型将其植入兔桡侧,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HE染色及三点弯曲强度评价其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 结果:京尼平交联的n-HA/CMCS支架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天然松质骨相似,可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与戊二醛做交联剂所得支架相比,本研究所得支架生物毒性更小,更利于细胞的吸附与增殖,并且使用京尼平交联是支架材料具有自发荧光特征;成功构建出 pcDNA3.1-VEGFl65质粒,将其转至 BMSCs,并与n-HA/CMCS 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可见骨缺损处愈合良好,植入材料大部分已转化为自体骨组织仅少许未降解。X射线观察显示实验侧可见明显骨痂生成,骨髓腔形成,骨髓腔基本贯通。HE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骨缺损愈合,皮质骨形成,皮质主要由编织骨组成,部分由新生的骨单位构成,髓腔再通。 结论: pcDNA3.1-VEGF165转染BMSCs复合n-HA/CMCS支架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促进局部微血管形成、加快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其降解速度与骨生长速度基本匹配;使用京尼平交联的支架不同于其他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其具有自发荧光特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支架和细胞的界面,细胞的粘附特征,以及支架的微结构和降解时微结构特征变化。综上可知本研究所得复合骨是一种潜在的性能优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