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牙种植同期使用Bio-Gide与Bio-Oss引导骨再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8例骨量不足的病例、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和覆盖Bio-Gide胶原膜引导骨再生,术后定期观察,对新骨生长情况进行临床和X线的观察分析。结果28例38枚牙种植术同期使用了Bio-Oss和Bio-Gide,除1例1枚种植体因感染脱落外,其余27例骨缺损修复满意。37枚牙种植体骨性融合良好,并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随访15个月至4年,无种植体松动,种植义齿功能良好。结论Bio-Gide胶原膜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于牙种植术中,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86例患者的146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1~9年的随访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 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7.94%.在植入的146个种植体中,随访1~9年,总共失败12个,累计成功率95.80%.结论 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牙缺失的理想种植方法,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应用骨诱导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为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36例患采用种植体植入48枚,同时采用Bio-Oss及少量自体骨植入,并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的骨诱导术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依据观察内容术后10d对本组36例病例48枚种植体检查,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出现胶原膜外露,术后种植体无动度。结论应用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和Bio-Oss粉,行骨诱导术诱导骨组织再生,在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二者均有协同作用促进新骨形成,同时与种植体形成了紧密的骨性结合,使得种植体稳固。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现代牙种植技术的成熟,人们日渐关注上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效果。近年来,同时实现功能与美学修复的远期种植效果,已是每个种植医师努力的主要目标,并成为世界性问题。前牙种植美学的效果是以种植体与周围骨稳定结合为基础,依赖于种植体周围健康的骨质和充足的骨量。临床上有相当多的上前牙种植患者由于牙缺失后骨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十年,人工牙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成为了牙列缺失和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种植部位骨的质和量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及远期效果最重要的因素,牙缺失后牙槽骨会出现骨萎缩和吸收,出现牙槽骨的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这些都可能导致种植体获得初期稳定性不足而影响骨结合,甚至造成种植失败[1]。目前,对骨质较疏松的Ⅳ类骨质上颌后牙的缺失采用骨挤压技术后植入种植体已逐渐普及应用。1骨挤压技术1.1骨挤压概念:针对骨质较疏松的Ⅳ类骨,选择合适的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及研究牙种植体即刻种植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25例牙种植体即刻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12周的龈沟液骨代谢指标(OPG、ALP及BPG)进行分别检测与比较。结果 25例患者治疗前至治疗后的骨代谢指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治疗后6周及8周的龈沟液骨代谢指标明显好于其他时间段(P均<0.05),比较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种植体即刻种植前后骨代谢指标表达水平的波动较大,应根据其变化特点给予充分的监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吴亚东  刘鹬 《贵州医药》2013,(9):808-810
前牙种植美学的效果在以种植体与周围骨稳定结合为基础的,植入区骨量充足不仅是种植成功的关键,而且也是牙龈软组织存在的基础。前牙缺失区的骨量即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不仅决定了种植体植入的初期稳定性,而且决定了附着龈的高度、宽度。而临床上有相当多的前牙缺失患者由于外伤或牙缺失后受到唇肌的压迫,使种植区牙槽骨呈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牙槽嵴厚度不足、唇侧骨壁凹陷、骨开窗等)。因此常规备洞植入种植体较困难,需要种植术前或术中同期对牙槽嵴进行骨增量。本文对12例前牙骨缺损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学区多颗牙因外伤连续缺失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美学区因外伤连续牙缺失患者15例,共植入牙种植体47颗,术后1~2周行临时活动桥修复,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制作最终修复体。定期随访1~5年,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及修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发生了良好的骨结合,功能及美学效果良好,种植体存留率100%,患者均较满意。结论美学区多颗牙连续缺失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可很好地恢复美观及功能,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在环状骨移植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缺牙伴牙槽骨垂直向骨缺损6例,均接受颏部环状骨移植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术前与病人充分沟通,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手术室与手术器械的无菌管理;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术后从指导进食、生活习惯、植骨区与供骨区观察、影像学观察、预防种植体失败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影像学结果证实种植体周围实现骨结合,移植骨成活率100%。颏部供骨区愈合良好,病人无明显的感觉异常。结论 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可以有效的促进环状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Onlay植骨术对改善齿槽嵴种植骨量重度不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内牙种植需要充足的骨量使种植体完全容纳于骨组织中,齿槽嵴骨量不足会直接影响种植效果.针对牙种植的骨增量方法有多种,如引导骨再生,骨劈开、骨挤压技术及上颌窦底提升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在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中分别运用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牙列缺损修复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修复,观察组接受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00%,无失败病例。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0.94±0.61)mm显著低于对照组(1.61±0.7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01, P<0.05);两组患者植入扭矩以及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咀嚼、美观、舒适度、发音、固位与稳定满意以及总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3.05±0.53)分、心理不适评分(3.11±0.26)分、残疾障碍评分(2.83±0.46)分低于对照组的(4.52±0.71)、(4.38±0.62)、(4.15±0.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32、13.357、15.477,P<0.05);两组患者心理障碍、社会障碍、生理障碍以及躯体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牙列缺损修复患者采用骨水平种植体修复模式后其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较为良好,对患者预后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TIStraumann口腔牙种植系统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以及种植技术在二级甲等医院中小型口腔科室的发展前景。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的55例牙列缺损患者植入mStrau—mann常用牙种植体106颗,3~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术,术后观察6~24个月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周围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结果55例牙列缺损患者106颗种植体,术后随访6~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100%,患者满意率达92.73%。结论口腔种植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好方法,是适合在规模较小的口腔科开展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术治疗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采用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术治疗,记录患者骨环成活率、种植体存留率,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5个月牙槽骨骨量,比较牙龈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23颗,其中1例患者因骨环感染暴露被取出,骨环成活率95.7%,种植体存留率100%;患者种植牙位骨高度增加量(6.35±2.17)mm,骨吸收量(2.29±1.73)mm,种植体颈部唇舌向牙槽骨宽度(7.11±0.68)mm,种植体植入后唇侧和舌侧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牙和邻牙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冠修复时及冠修复后5个月近中、远中牙龈乳头分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供骨区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颏部有一定程度感觉麻木,1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因骨环感染暴露造成植骨失败。结论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治疗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术后骨吸收少,种植体稳定性高,美学形态改善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攻/助攻微种植体其周围骨界面改建的异同。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原则,将36枚微种植体植入6只成年Beagle犬上颌后牙区。左右各植入3枚种植体,一侧以自攻植入,对侧以助攻植入。每侧随机分配植入不同愈合时间(2、4、8周)的种植体,取不同时期骨标本制备不脱钙的超硬切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比较自攻/助攻微种植体-骨界面改建动态变化的异同。结果自攻/助攻种植体-骨界面的改建随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组织改变。同一时间自攻/助攻种植体骨组织改建亦有不同表现。结论在不同愈合时间,种植方法对种植体骨重建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飞翔  薛浩伟  潘涛  堵梦雨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7,21(11):2005-2008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粱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2016-2018
骨内种植体植入成功的标志是: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直接接触,光镜下种植体的周围无放射投射区,也就是无软组织介入,且能使种植体的负荷持续传导,并分散在骨组织中,也就是种植体与周围骨形成骨整合[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验证拔牙创即刻植入牙种植体和羟基磷灰石(HA)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拔除牙齿同时修整拔牙窝,植入牙种植体及HA颗粒。结果:对36例41颗牙种植体经3年临床观察,成功率为97.5%,与32颗延期牙种植体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拔牙后即刻植入牙种植体的同时植入HA颗粒,有助于牙种植体的稳固和骨愈合,同时可以达到与 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志良 《安徽医药》2013,17(11):1944-1946
目的比较使用不可吸收膜和可吸收膜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58例患者应用了骨引导再生术,不可吸收膜26例,可吸收膜32例,共植入58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应用两种膜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可吸收膜组骨再生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96.16%,不可吸收膜组骨再生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91.67%。结论胶原膜及钛膜均具有良好的骨引导再生作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酸蚀喷砂(SLA)处理的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只成年Beagle犬,将36个微螺钉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SLA组(n=18),对照组(n=18)。在下颌骨左右侧各选择3个植入部位,在实验开始、实验4周、实验6周不同时间点,于下颌骨左右侧植入SLA种植体及未处理种植体各1枚,实验8周时处死6只实验动物,获得愈合2周、4周、8周的骨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变化。结果 SLA组2周时,镜下可见破骨细胞和骨陷窝,成骨细胞表现活跃并伴许多新生骨的出现;对照组可见成骨细胞比较少,纤维组织比较多并紊乱排列。4周时,对照组显示新生骨增多,但成骨细胞不规则排列;SLA组可见成骨细胞进行有序的排列,骨小梁增多,骨质成熟。SLA组与对照组8周时,均可见骨小梁交织连接,呈现致密骨基质。结论微种植体表面进行SLA处理后,植入初期可促进微种植体骨界面成骨细胞的形成,利于提高微种植体骨整合率。  相似文献   

20.
即刻钛种植体-骨组织结合促进方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结合(Bone Bond)式牙种植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已是修复牙体牙列缺失的理想方法,被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按外科植入方式可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两种.延期种植是在拔牙后3~6个月以上,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牙槽嵴时植入种植体.即刻种植方式是指在拔除患牙的同时,将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创内,而无需等待拔牙创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