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学1周内、军训结束后、临近第一学期末进行3次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对3次调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除抑郁、偏执2个因子外,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对3次调查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第二次调查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第三次调查;③3次调查新生SCL-90总分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r1=-0.296(P<0.01,n=441),r2=-0.340(P<0.01,n=410),r3=-0.353(P<0.01,n=437)]。结论新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基本呈现第二次调查最低,第一、三次调查较高的趋势。军校新生在刚入校和第一学期结束前自我效能较高,军训刚结束时自我效能最低,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在新生入伍后,学员对干部要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我妨碍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妨碍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被试的SH与总体SW、个人一般SW、社会一般SW、个人特殊SW和社会特殊SW之间有显著相关;②被试的SW和SH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③SH高...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测查。结果1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达到16.6%;2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3不同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4母亲的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5个因子上,女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男生(t=-2.146,P<0.05);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r=0.258,P<0.01)。结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是问题检出率仍不乐观,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三所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09份,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常模相比,地方高校男女大学生在各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且高于常模。在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年级、性别差异均显著;在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显著;在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结论重庆市地方高校大学自我价值感高于常模,年级、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 SCL-90和同一性状况量表对 40 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同一性完成状况 ( A)和延缓状况 ( M)的得分与 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不同同一性状况者的 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关于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已经从概念、结构的探讨进入更为深入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发展特点以及与其他心理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关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多数是借助国外的自尊量表作为测查工具 ,且仅仅从总体上考察了其他心理因素与自我价值感的相互关系[1-4] 。自我价值感作为应对的资源[5] ,不同自我价值感的人 ,在面对同一压力源时 ,可能有不同的应对反应 ,由此引起不同的情绪感受 ,因此 ,心理健康可能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应用国内专家编制的有关量表 ,并将自我价值感视为一个较稳定的人格变量 ,考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肃省域居民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测试了1163名甘肃省域的城乡居民。结果 1城乡居民心理健康总体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5,P0.001);2居民的自我和谐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3居民自我和谐量表(SCCS)总分、自我灵活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偏执对自我和谐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6.921,P0.01),焦虑对自我灵活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7.956,P0.01),恐怖对自我和谐的影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6.947,P0.01)。结论域乡居民的自我和谐程度越高,其心理越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中生在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上的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23名初中生进行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量表的测试.结果 ①整体上初中生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x)=2.94,4.44,3.16~4.07),在困境条件、年级、性别上均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分层抽取570名教师作为被试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E 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t检验与相关分析)。结果①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小学与大学相比,在人际关系、敌对2个因子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1=2.04,2.39;P均<0.05);中学与大学相比,除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5.58,6.50,3.22,5.49,4.54,5.34,4.78,3.28;P均<0.01);中学与常模相比,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3=6.67,4.25,6.57,7.28,8.24,6.83,7.79,8.94,5.07;P均<0.001);大学与常模相比,除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3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4=2.22,5.05,1.87,4.51,3.71,3.13;P均<0.05);②教师自我效能得分与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教师自我效能是影响教师心理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①5.38%(165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②学习压力上得分最高;③女生易采用问题应对(t=24.77,P<0.001),情绪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著(t=2.24,P>0.05);④心理健康总分随年级上升而增加(F=150.269,P<0.001);⑤问题应对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099~-0.262,P<0.01),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138~0.279,P<0.01);⑥除发泄情绪因子,其他应对方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结合应对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学生SCL-90所有因子与个性N(情绪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E(内外向)维度呈显著负上关,敌对因子与P(精神质)维度正相关显著。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间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结论: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父母积极情感表达子女健康心理的保护因素,而不良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失当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已经很不少了。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家庭环境因素、应付方式、生活事件以及学业成绩等等均有一定的关系[1- 4] 。根据心理卫生的基本原理 ,对生活的有效适应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或者说 ,对生活的适应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构成要素之一[5] 。从发展的角度看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将面临不同的适应任务。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是学校 ,对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的适应是其主要的发展任务 ,适应的结果对中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SCL-90对790名中学生和192名教师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有小部分教师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只有极个别的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地体现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方面,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女教师;中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教师的躯体化和抑郁两项因子分与学生的SCL-90量表总得分及其各项因子分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中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现不一致的关系,显著地体现在教师的躯体化和抑郁两项因子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403名中学生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状况被试在家庭心理气氛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方面差异显著(t=1.82~6.20,P〈0.05~0.00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被试在上述各方面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身心健康状况较差组;被试家庭环境因素(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和组织性)与其“社会健康”相关显著。结论家庭心理气氛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学生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年龄阶段。中学生由于心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 ,加之缺乏对外部压力适当的调适方法 ,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适应困难 ,影响其心理健康 ,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据有关调查发现 ,有 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少年 (初中生 )为 13.76% ,青年初期学生 (高中生 )为 18.79% ,并且随年龄的增长 ,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1- 2 ] 。面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 ,如何使中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提高心理素…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忍耐、退避、发泄、幻想、求助。根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中间型应对方式(求助、退避);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发泄、忍耐、幻想)。结论中学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应对方式的培养和提高上仍需要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知觉、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外表、能力、特长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概念。Rogers、Beck和Higgins等认为,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