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景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63,(2)
peyronie氏病亦称慢性阴茎海綿体炎,纤維性硬化等。系侵犯阴茎背部发生硬化性改变之疾病,常有勃起弯曲疼痛,及性交困难等症状。本病于1743年为法人peyronie氏做了較詳細的描写。国內梁鐸等氏1955年报告6例,曹圣予氏1957年报告三例。本病虽文献記載較少,但并不罕見。我校附属医院近亦发現一例愿提供同道。 相似文献
2.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是一种以结肠粘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非炎症性的可逆性疾病〔1〕,本病是否恶变众说一 ,但本病常伴发结肠癌应引起注意〔2〕。该病以往国内报道较少 ,随着纤维结肠镜检查的广泛应用 ,其检出率有所提高 ,本文报道 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就该病临床特点及其与结肠癌关系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例 1,男性 ,6 7岁。以右下腹闷痛伴便秘 2年 ,加剧伴消瘦 1个月为主诉入院。缘于 2年前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于外院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不久即出现上述症状 ,须服用麻仁丸、便塞停等泻药才能通便。查体 :慢性病容 ,心肺阴性… 相似文献
3.
才书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6,(1)
<正> 川崎氏病又名为急性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乳幼儿好发,突然死亡,占1~2%,1984年在日本医科大学研究期间曾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儿男性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烧,皮肤疹,眼球结膜充血,口粘膜疹,手指呈膜样脱屑,颈部淋巴腺肿大。1984年10月6日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在左右侧冠状动脉主支,距冠状窦约2~3cm处均有囊状瘤型扩张,远端血管尚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5岁,59年12年8日初诊。主诉,三日来嗜睡,(?)心,呕吐,不能进食。三月前经其母发现其左眼球向外偏斜,瞳孔內有黄色反光,形似猫眼。三日前玩耍时不慎将左眼碰伤,未见流血,但感到左眼球疼痛,并有恶心、呕吐,嗜唾。先到本院內科急诊治疗,经眼科会诊入院。既往三年来常患消化不良。1956年3月间前额部曾出现多数红色米粒大之疮疹。1958年6月被铁钉帽碰破前额中部皮肤。同年6月曾患麻疹,12月曾有鼻衄,翌年又有数次。1959年1月曾患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唇发绀,患儿为第二胎足月顺产。父母健康,否认性病史。一兄一妹均健康。追问家族中未发现有眼部异常病变之患者。查体:体温脉搏正常,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嗜睡。左颌下可触到0.5×0.5厘米大小的淋巴结,无压痛。(?)龋齿,咽部未见异常。鼻粘膜充血,未见血管瘤,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头部 x 光照片正常。胸部透视正常。化验检查:血缸蛋白12.4克%,红细胞436万/立方毫米,白细胞9300/立方毫米;分类:中性60%,淋巴38%,单核1%,嗜酸球1%。出血时间3分,凝血时间(Sabraze氏法)2.5分。血小板24万/立方毫米,毛细血管脆性正常,尿粪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5.
6.
7.
患者 女,62岁。主因大便带血2个月,进食后腹胀、腹痛1个月,加重3天于1997年3月20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膨隆,柔软,右腹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B超示:肝曲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肝曲结肠癌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经对症处理后,行剖腹探查。术中于肝曲结肠后壁触及一圆形肿物,直径约10cm,近端结肠扩张,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遂以结肠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见结肠肝曲后壁圆形肿物,黄色,直径11cm,基底部宽大。病理报告:结肠血管脂肪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0岁。长期便秘、小腹疼痛1个月。患者习惯性便秘已持续30余年,起初间断服泻药,近5年对泻药产生依赖。常用泻药:果导、番泻叶、通便灵等。查体、物理检查无阳性发现。已状结肠镜检:距肛缘20cm及15cm处可见息肉 2个,直径约0.3 cm。肠粘膜广泛分布黑褐色斑块。活检,(1)肉眼所见:灰白灰褐色米粒大软组织3块(息肉处2块,黑斑粘膜处1块)。(2)镜下检查:腺体增生呈息肉样结构,杯状细胞减少,其中一块腺上皮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区域腺体恶变。另一块为腺癌性息肉,与黑斑粘膜移行。另一块大肠粘膜呈慢性炎症,腺上皮轻度增生,固有膜内可见… 相似文献
9.
原发于淋巴系统之外的何杰金氏病较少见,约占何杰金氏病的0.25%(Ann Int Med,78:113,1973)。我科收治1例原发结肠的何杰金氏病,报告如下:患者男,20岁。1981年9月因左下腹痛、腹泻住某院传染科,诊断急性菌痢。抗炎治疗好转后,仍持续腹部隐痛、间歇加剧,渐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及腹胀。曾服中药治疗无效。1982年4月7日,腹痛、便血约500ml 后晕倒,急症入本院。查体:体温38.5℃,白细胞12000,中性粒细胞81,淋巴细胞19;粪常规红细胞 ,脓细胞 ,先后大便培养5次均未检出病原菌。按急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杨某,女,23岁,白族,婚后离异,农民,大理人,住院号3155。患者因反复发作四肢大关节疼痛两年,腹痛一月,加重十天,服用“消炎痛”、“乳酸菌素”等药物,效果不佳。于1988年10月6日以“胆道蛔虫”收入我院门诊观察治疗,行驱虫,解痉止痛等,腹痛不缓解,于1988年10月9日转入外科住院治疗。既往无返酸、嗳气、黑便史,无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12.
13.
患者男,75岁,发现阴茎龟头系带处红肿痒痛1年。曾在当地医院按阴茎湿疹治疗未效,经我院门诊取病理活检证实为阴茎 Bowen 氏病入院。20岁时患淋病。体检:T36.5℃,P86次,BP140/90,发育正常。心肺(-),腹部(-)。阴茎龟头包皮系带处可见1.5×2.0cm 大小糜烂面,边界清楚,稍隆起并 相似文献
14.
袁佩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5,(5)
<正> 侯××,男,43岁,因间断左下腹部疼痛伴有腹泻、脓血便5年,近5月加重。于1984年2月10日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左下腹可扪及10×8cm之包块,质硬,压痛,表面光滑,不活动,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粘液(++)、RBC(++)、WBC(++)、隐血(+),粪培养三次均无致病菌生长。肝功正常。乙状镜检查:伸入20cm处,有阻力,肠腔狭窄,分别于16cm及19cm处探有卵石样结节增生,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 相似文献
15.
女阴柏哲氏病(Paget's Disease)是极为罕见的疾患,国內文献中尚未见报导。国外文献记载亦颇少,该病一般偶见于乳头及乳晕部,而发生在女阴者近年的文献报导约30例左右,兹将我院所见1例报导如下。病例报告女性,64岁,于1959年11月入院,主诉:外阴部溃癌十三年,最近二年加剧。现在史:十三年前外阴郎首先发现一硬结,以后硬结溃烂,且经常流黄水,并伴有搔癢,未经治疗,唯最近半年中溃疡逐(?)扩散,分泌液波增多。曾在某院检查,印象为女阴炎,经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病变以左侧大小阴唇为主,表面皮肤粗糙,呈结节状增厚及色素沉着,并有大小不等散在性溃疡,其边缘不齐,表面披复浆液性痂,病变蔓延至阴蒂及右侧阴唇(图一),阴道及宫颈呈老年性萎缩,双侧附件正常,子宫体已于二十三年前因子宫肌瘤手术摘除。双侧鼠蹊部淋巴结未见肿大。大阴唇溃疡处活检之病理诊断为女阴柏哲氏病。入院后作外阴广泛性切除术,术后随诊近二年尚未复发。 相似文献
16.
17.
贾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64,(1)
病历摘要患者任××,男性,30岁,已婚,干部,山西省昔阳县人。主诉:于一月前,无意中发现,双侧前臂曲侧,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白色丘疹。摸之坚硬,无痒无痛。近来数目似有增加,故来我院就诊。患者生于原籍,未曾去过外地,既往患过麻疹、神经衰弱症, 相似文献
18.
例1,女,28 岁,因腹痛,伴呕吐、嗳气4 d入院,患者最初感腹胀不适,以右上腹明显,伴嗳气,腹痛渐加重,夜间明显,不能耐受,发作时精神差,易激动,不思饮食,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自觉腹部气感明显,可自闻肠鸣,排气不畅,大便减少,隔日一次,稀软便伴粘液.查体腹稍隆,未见肠型,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胆未触及,肠鸣音活跃,未闻气过水声.血系列及血尿淀粉酶正常,腹部B超肝胆胰正常.腹平片结肠充气明显,未见液平.上中消化道造影回盲部通过不良,以腹痛待诊,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脏器未见异常,回盲部正常.仅见肝曲结肠充气明显,血运正常,无粘连,术后持续胃肠减压,中药大承气汤口服.术后第2天排气,一周后痊愈出院.出院诊断:肝曲结肠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5岁,于1985年8月7日因右上腹肿块进行性增大2年,间歇性腹痛、黄疸、畏寒发热半年入院求治。患者近半年来食欲明显减退,乏力,体重减轻。查体时发现右上腹及中腹可扪及10×8cm~2及10×5cm~2两个囊性肿块。肝、脾肿大。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g,白细胞计数:10200/mm~3,中性73%。尿胆元阴性,胆红质阳性。肝功检查:黄疸指数45单位,凡登白双相反应:总蛋白7.5g,SGPT280~333单位。总胆红质14mg%,直接胆红质11.2mg%。AKP:38单位。LDH:412.5单位。凝血酶元时间:33.5″/14″~18.5″。A F P:阴性。B型超声(B—US)检查:双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