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丰富CT和MRI对Rathke囊肿的认识,便于诊断,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与CT和MRI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T、MRI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瘤、胆脂瘤等.CT显示圆形及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区4例,圆形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区各1例,强化后2例囊壁线状增强.MRI显示圆形及类圆形T1WI像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像均为高信号,边缘清楚.提示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CT和MRI对Rathke囊肿的认识,便于诊断,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与CT和MRI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T、MRI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瘤、胆脂瘤等,CT显示圆形及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区4例,圆形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区各1例,强化后2例囊壁线状增强,MRI显示圆形及类圆形T1WI像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像均为高信号,边缘清楚,提示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3.
黄爱苓  杨扬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306-130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肾上腺意外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8例肾上腺意外瘤的CT资料和其中21例MRI资料,观察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探索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囊肿6例,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光滑,密度或信号均匀,无强化,CT、MRI均确诊。髓质脂肪瘤8例,含有脂肪密度或信号为其特征性的CT、MRI表现而确诊。无功能皮质腺瘤9例,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尚均匀,略强化。嗜铬细胞瘤1例,椭圆形,边界清,信号不均匀。神经纤维瘤1例,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中央大片坏死区,实性部分强化。转移瘤3例,1例瘤体较小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欠规整,密度或信号均匀;2例瘤体较大,形态不规则,内见坏死,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呈中等边缘强化。结论:CT、MRI对肾上腺意外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利于肿瘤定性和定位。但对于单侧较小的转移瘤和皮质腺瘤较难鉴别,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10例中男3例,女7例;右侧腮腺4例,左侧6例。结果:10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最长径平均为2.4cm。10例肿瘤中不规则形或深分叶状2例,圆形或类圆形8例;边缘均光滑清楚。MRI检查2例,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实性肿块,伴稍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CT检查8例:6例呈实性,2例呈囊实性、内有大片液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钝性损伤十二指肠致肠壁血肿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8例十二指肠壁血肿CT和MRI资料。结果病灶均单发,肠腔内7例,肠腔外1例,呈管状型或类圆形,边缘清楚6例,模糊2例,位于单一肠段4例,多个肠段4例。CT扫描病灶呈等高密度包块,密度不均匀,典型者可见"融冰征"和(或)"空气裂隙征";MRI扫描病灶T1WI呈稍高或混杂信号,T2WI呈低或等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均无强化,其中血肿壁强化3例。结论儿童腹部钝性损伤致十二指肠肠壁血肿影像学表现特殊,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对病灶的显示具有优越性,有助于肠壁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的影像特点(6例CT检查,3例MR检查).9例中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58岁(40~79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8例位于腮腺浅叶,1例位于腮腺深叶.9个肿瘤中7个为类圆形,无分叶;2个为长椭圆形,有浅分叶.9个肿瘤边缘均光滑清楚;MR检查3例,2个肿瘤周边见T2wI低信号的包膜,1个肿瘤周边见一较薄的T2WI高信号环.3个肿瘤MRI均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内见裂隙样、小片状低信号,并出现延迟强化,1例见壁结节;CT检查6例,平扫肿瘤均表现为低密度,其中4个肿瘤CT强化共同特点均为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大小不等的壁结节,肇结节呈中~重度强化(平均CT值增加为65.5 HU),另外2个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腮腺浅叶内单发边界清楚病灶,CT增强表现为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壁结节,MRI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强化内见裂隙样、小片状低信号且出现延迟强化,要考虑基底细胞腺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附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结果:6例胸内Castleman病均为局限型;透明细胞型5例,浆细胞型1例。病灶位于中纵隔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前纵隔;肺门1例;后纵隔3例。CT表现为纵隔及肺门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光整伴分叶状1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2例,出现斑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坏死1例为浆细胞型;2例行MRI检查的表现T1WI像中纵隔病灶为稍高信号,右肺门为高信号,T2WI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CT与MRI表现相似,病灶显著强化,CT值增加40HU左右,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在T1WI增强上呈均匀高信号。结论:Castleman病有一定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体部自发性血肿4例报道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康  王之  赵泽华  李铭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2):1792-1794
目的 分析4例误诊为肿瘤的体部自发性血肿的临床、CT和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能力. 资料与方法 4例中均行CT和MRI者2例(其中1例另行胃肠造影检查),仅行CT或MRI者各1例.分析、总结4例误诊为肿瘤的体部血肿临床、CT和MRI特点. 结果 2例急性、亚急性初期血肿有临床发病急的特点.T1WI上急性期血肿均呈等信号,亚急性初期血肿外围呈高信号.T2WI上急性血肿呈低信号或等信号,亚急性初期血肿呈等、稍低信号.2例急性、亚急性初期血肿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1例胸壁血肿部分包膜及肿块内有斑片样钙化.4例血肿实质成分MRI和CT增强扫描均不强化,有2例血肿边缘区MRI增强后有强化. 结论 部分体部自发性血肿CT、MRI表现易与肿瘤混淆,需对临床病史及影像资料作全面、仔细地分析才能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IMT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化模式等。结果:6例均为脾脏单发类圆形肿块,直径3.4~7.8 cm;5例位于脾上极,1例位于脾下极;2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欠清。4例CT扫描中,3例为均匀等密度软组织肿块,1例中央部出现囊变、小片状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无明显强化,2例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4例强化均稍增强;延迟期3例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脾实质,1例密度稍低于正常脾实质。2例MRI扫描中T1WI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明显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均未见明显强化,晚期病灶进一步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脾实质。6例病灶增强扫描后均出现完整或不完整包膜环,4例中央出现斑片状更低密度或无强化区。结论:脾脏IMT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3例行CT及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4例只行CT扫描.结果 病变发生于枕骨4例,顶骨2例,颞骨1例.7例CT表现为颅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锐利,周围见断续钙化边或硬化带,病变中心呈混杂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死骨样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较小者无明显强化,病变较大者周围见淡薄线样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当囊内容物中以蛋白、胆固醇结晶为主、轻微钙化时,CT表现为混杂密度,其内可出现高密度影,对应的MR 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为低或等信号.手术显示病变相邻脑实质均未受累.结论 CT与MRI结合对术前诊断颅骨表皮样囊肿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的CT、MRI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5例ES中,发生于左前臂、左足、右眼眶、左外耳道、左侧阴茎根部各1例.3例行CT扫描,2例呈类圆形,1例呈铸状.1例边界清楚,1例部分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CT平扫密度均不均匀,伴有斑片状低密度区,其中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1例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1例中度渐进性强化;1例体积较小,密度均匀.其中2例行MRI扫描,T1WI:2例病灶以等信号为主,1例病灶内见稍高信号区;T2WI:2例病灶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等或低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内有斑片状坏死区无强化.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阳性率100%(5/5),CK阳性率80%(4/5),EMA阳性率100%(3/3),CD34阳性率50.0% (2/4),HMG45阴性率100%(5/5),S-100阴性率75.0% (3/4),SMA阴性率66.7%(2/3),CD31阴性率50.0%(1/2).结论 ES的CT和MRI表现均有一定的特点,单发或多发,边界不清,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边缘条状或片状强化;MR T1WI呈均匀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肉瘤的CT、MRI表现,并作文献回顾。结果本组4例均行CT平扫,1例行CT增强扫描。平扫显示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平均前后径为60.5mm。其中3例肿瘤呈分叶状不均质性低密度,中心部呈更低密度,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1例呈类圆形较均质性稍低密度,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楚。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呈不均质明显强化,中心区未见明显强化。2例行MRI扫描,T1WI呈不均质性低信号,T2WI均呈中心高信号、外周稍高信号的混杂信号影。结论CT及MRI是诊断前列腺肉瘤较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脐尿管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尿管病变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脐尿管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病变均位于脐尿管走行区。其中脐尿管囊肿5例,4例单纯性囊肿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增强后无强化;1例囊肿合并感染者呈多房状,囊壁毛糙,强化明显,周围脂肪组织炎性水肿渗出。4例脐尿管肿瘤发生于脐尿管膀胱交界区,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块强化明显。6例脐尿管结石,5例位于膀胱脐尿管交界区,1例位于脐尿管近膀胱段,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整。结论:脐尿管囊肿、肿瘤及结石的CT表现均有各自特征性,术前CT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6例EGIST患者的CT和MRI表现,所有16例均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 发生于大网膜3例,小网膜1例,肠系膜7例,腹膜后间隙4例,腹壁1例.圆形或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13例,病灶单发者13例,多发者3例.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多为中等度强化,1例病灶内有钙化,1例伴肝转移.肿块最大径线4.8~ 18.2 cm(平均9.7 cm).MRI多表现为较大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中度到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EGI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在EGIST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消化道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CT检查,1例行MRI扫描.结果 6例SFT中,肾脏、前列腺、睾丸、子宫、阴道及尿道各1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5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欠清,大小约1.0 cm ×0.9 cm~ 15.2 cm×14.1 cm,平均约8.3 cm×7.1 cm.CT平扫3例呈等稍低均匀密度,3例呈不均匀等密度,伴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3例内见坏死无强化区;4例肿块内或表面可见粗大供血血管.MRI 1例T1WI呈等稍低信号,T2 WI呈等稍低信号,其内见小斑片状高信号及粗大的流空血管.结论 CT或MRI表现为孤立性、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尤其看到肿块内粗大的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4例,均无典型的高儿茶酚胺血症,4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瘤体呈类圆形,瘤体直径≥5 cm者3例,最小者为4.7 cm,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体内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瘤体T1WI呈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囊袋状更高信号,或夹杂低信号;同反相位信号无减低;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实性部分快速、明显强化,边缘强化显著。结论: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瘤体直径通常≥5 cm;其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以强化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结果 CT检查中,4例平扫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混杂低密度灶,其中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1例含少许脂肪。MRI检查中,2例均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均匀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2例强化程度稍降低,4例呈持续渐进性强化。3例可见中心血管影; 2例可见假包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瘤细胞表达HMB45阳性和SMA阳性或弱阳性。结论 HAML的CT、MRI影像学表现具备一定的特征性,能够反映其组织学成分,但当脂肪含量极少时极易发生误诊。因此正确认识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本病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倪恩珍  王亚非   《放射学实践》2012,27(1):89-92
目的:总结分析外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11例中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4例,CT和MRI均检查4例。结果:CT平扫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较光整2例,边缘毛糙5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网格样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5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内见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序列以略高信号为主,内见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见片状浸润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影像学特点,提高CT及MRI诊断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及嘉兴市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总结其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12例患者,10例表现为脾肿大,其中4例表现为单发病灶,8例表现为多发病灶。病灶呈类圆形,病灶最大直径7.1cm,最小直径0.4cm,平均直径2.4cm;CT平扫8例病灶呈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4例病灶呈等密度而显示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病灶呈边缘"花边样"强化,病灶中央呈渐进性强化;3例多发病灶相对于脾脏稍低密度改变,增强呈较均匀的明显强化。MRI平扫均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改变;MRI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逐渐填充"的强化特点;部分病灶小于1.0cm,动脉期由于脾脏的"花斑样强化"特点,因而病灶显示欠清,平衡期因脾脏均匀强化,而逐渐凸显病灶。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在CT及MRI上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把握这些征象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部自发性血肿的CT和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体部自发性血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均为单发,右锁骨上1例,上腹部1例,胃底部1例,中腹部1例,肾包膜下2例,肾上腺3例,盆腔2例,腹壁1例,会阴1例,大腿1例,小腿1例。肿块形态12例呈椭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长梭形,1例呈不规则形。所有病灶边界均清晰。CT平扫呈稍高密度4例,低密度3例,混杂密度4例,2例内部见小钙化灶。T1WI低-等信号2例,高信号3例,混杂信号2例;T2WI低-等信号3例,高信号2例,混杂信号2例。增强扫描所有病灶中心无强化,6例边缘出现强化。CT诊断准确率54.5%,MRI诊断准确率87.5%。结论体部自发性血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