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BIS组(Ⅰ组)和常规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0.5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Ⅰ组根据BIS值(40~60)调节,Ⅱ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观察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胃镜检查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明显少于Ⅱ组,留观时间Ⅰ组显著短于≥Ⅱ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两组均有下降,但Ⅰ组降幅低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BIS监测可预防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药逾量或用量不足,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避免术中肢动、知晓。  相似文献   

2.
杨淑芬 《临床医学》2007,27(12):42-4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调控丙泊酚微泵输注在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反馈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苏醒时间,异丙酚总量,无创监测检查前、检查中、检查毕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及BIS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IS反馈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缩短,异丙酚用量减少,两组病人检查中MAP、HR较检查前均下降,但BIS反馈组的降幅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BIS反馈调控丙泊酚微泵输注应用于门诊肠镜检查,能使丙泊酚输入更准确、及时,既减少丙泊酚用量,又缩短了苏醒时间,而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更加稳定。BIS监测在门诊无痛结肠镜麻醉管理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级、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正常、需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n=50)和异丙酚加芬太尼组(F组,n=50),记录诱导前、后MAP、SpO2、HR、异丙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以及局部注射痛、呼吸抑制、术中皱眉或肢动、术后疼痛的发生例数。结果:F组患者MAP、SpO2、HR与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组异丙酚用量和局部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比P组明显减少(P〈0.01);但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但需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门诊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BI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胃肠镜检查。BIS组在术中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进行监测,检查操作过程中微量泵持续异丙酚靶控,保持BIS值维持在55~65,至检查结束前2~3 min停药,当BIS值回升至85~90时患者可被唤醒,观察30 min无不适感即可离院。对照组不使用BIS监测,在检查过程中以微量泵持续异丙酚靶控,直至检查结束前2~3 min停药。对2组患者术前、中、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异丙酚的用量和麻醉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中、后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期间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术后均能唤醒。BIS组的苏醒时间及异丙酚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BIS检测可以预防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药越量或不足,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避免术中体动与知晓,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吴向宇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65-106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复合地佐辛(D组)和单纯用异丙酚(P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T0)、注药后即刻(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苏醒时(T4)的HR、SBP和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异丙酚的用量;对比术中镇痛效果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门诊无痛肠镜的检查,但D组起效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异丙酚用量少于P组(P〈0.05);镇痛效果好于P组(P〈0.05);术中呼吸抑制、躁动的发生率明显少于P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可安全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且可减少异丙酚用量,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无痛人流的120例病人分为2组,每组60例,开放静脉,Ⅰ组:给予异丙酚2~2.5mg/kg;Ⅱ组:先给予芬太尼1μg/kg,1min后给予异丙酚1.5-2mg/kg,至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结果2组病人术后均未诉人流过程中有疼痛及其它明显不适,亦无不良回忆,均表示满意。麻醉后2minⅠ组MAP、HR与Ⅱ组比明显下降(P〈0.05),Ⅰ组异丙酚总用量明显多于Ⅱ组(P〈0.05)。结论2种方法在无痛人流术中都是方便可行的,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应用不同药物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120例,分为3组各40例,A组单用异丙酚,B组异丙酚配伍氯胺酮.C组异丙酚配伍芬太尼。记录3组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及患者麻醉前后的MAP、HR、SpO2。结果B、C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小于A组(P〈0.05);A、C组麻醉后MAP值显著小于麻醉前(P〈0.05);A组清醒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比B、C组短(P〈0.05)。结论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加强镇痛,减少异丙酚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研究0.5MAC异氟醚与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的异丙酚静脉输注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胆囊炎、胆石症行胭囊切除病人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2mg/kg/h组,3mg/kg/h组,4mg/ks/h组。术前常规应用安定10mg,阿托品0.5mg,气管插管后调整异氟醚蒸发罐吸入刻度.使其达到0.5MAC,然后观察三组病人的BIS、MAP、HR。结果:切皮后20分钟、40分钟、60分钟Ⅰ、Ⅱ组病人MAP、HR、BIS均逐渐升高(P〈0.05).Ⅲ组病人MAP、HR、BIS则无明显变化(P〉0.05)。且BIS值较稳定在50~60之间。结论:麻醉诱导后在0.5MAC异氟醚吸入麻醉下复合静脉麻醉药异丙酚输注速度应在4mg/kg/h,可使手术过程中病人血液动力学参数(MAP、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无明显变化.是适宜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9.
夏萍萍  梁思  叶治  钟涛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2-224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是否能抑制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反应,保持满意的麻醉深度以及艾司洛尔是否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五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艾司洛尔组;Ⅲ组:艾司洛尔+芬太尼3gg/kg组;Ⅳ组:芬太尼6beg/kg组;Ⅴ组:芬太尼3μg/kg组。全部采取七氟醚面罩吸入12min复合罗库溴铵1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诱导开始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2、3、5、8min(T3、T4、T5、T6、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Narcotrend指数(N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并观察插管前与插管后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基础值(T1)相比,五组病人诱导后HR、MAP、BIS、NI均下降(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而Ⅰ组在插管后1、2、3、5min(T3、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其它4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除Ⅳ组外,其余各组在插管后1、2、3、5min(T2、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Ⅲ组(P〈0.05)。Ⅳ组与Ⅲ组插管前后HR、MAP、BIS、NI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镇静联合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ASAⅠ~Ⅱ级男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P组,n=30),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联合异丙酚麻醉组(LPa组,n=30),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联合异丙酚镇静组(LPs组,n=30),LPs组患者若在静注异丙酚过程中出现躁动或兴奋则加深麻醉后归入LPa组。另外选择一组接受普通胃镜检查的ASAⅠ~Ⅱ级男性患者,含服利多卡因胶浆加静注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L组,n=30)。连续无创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静脉后闭目安静5min记录各参数基础值(T0),分别记录用药后(T1),胃镜通过口咽部(T2),见到十二直肠乳头(T3)及退镜后1min(T4)、5min(T5)、10min(T6)各时点变化值。采用ELISA法测定闭目安静5min后及检查结束即刻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检查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胃镜置入口咽部时呕吐呛咳评分L、FP两组明显大于LPa、LPs两组(P〈0.01),异丙酚总用量LPs组小于FP、LPa组(P〈0.01),MAP、HR在镜检中L组显著增高,MAP、HR、SpO2在麻醉诱导后、镜检中及检查后1~5minLPs组下降幅度低于FP、LPa两组(P〈0.05)。术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较基础值L、FP两组升高,LPa组降低(P〈0.01)。结论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加异丙酚麻醉或镇静均能有效地降低胃镜操作引起的伤害性刺激,而镇静能维持胃镜检查中呼吸循环稳定,尤其对高龄或体弱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珩  唐天云  李勇军  刘睿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54-1155,116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程度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无痛胃镜患者4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即对照组(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4mg/kg),B组(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0.50μg/kg),C组(并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1.00μg/kg),D组(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1.50μg/k)各100例。观察术中HR、MAP、SpO2及镇静程度、呼吸抑制、清醒时间等。结果4组基础HR、MAP、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组与A组比较经咽MA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各组间查胃MAP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组经咽HR值及查胃HR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B和C3组经咽SpO2值及查胃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经咽SpO2值及查胃SpO2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B、C和D3组呛咳病人显著少于A组(P〈0.01),C、D组躁动病人显著少于A组(P〈0.05,P〈0.01),D组呼吸抑制病人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异丙酚1.20mg/kg+咪唑安定0.02mg/kg复合芬太尼0.50-1.00μg/kg用于胃镜检查安全且效果最佳,为无痛胃镜术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用药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肠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K),记录MAP、SpO2、HR变化和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结果:插镜时P组的MAP、HR比PF、PK组显著升高,SpO2、患者苏醒时间无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减轻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增加患者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叶妙恩  陶在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79-2680
目的:评价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单次予芬太尼0.8~1ug/kg,R组:以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0.1ug/(kg·min),lmin后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1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开始入镜,瑞芬太尼输注至肠镜进至回盲部停药。术中根据患者反应,两组追加丙泊酚为诱导量的1/5。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MAP、SpO2、HR、RR,记录术中肢体扭动、呼吸抑制例数,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例数。结果:术中R组患者MAP、SpO2、HR、RR下降低于F组(P〈0.05);R组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P〈0.05),清醒时间少于F组(P〈0.05);R组呼吸抑制高于F组(P〈0.05),F组术中肢体扭动及术后头痛头晕高于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可用于无痛肠镜,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A组,n=20)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n=20)。A组于丙泊酚给药前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0.6μg/kg,B组于丙泊酚给药前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中丙泊酚用量、病人意识消失和定向力恢复(用药结束至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发生宫缩痛的例数。结果B组用药后MAP、HR、RR高于A组,丙泊酚用量少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2.043~7.430,P〈0.05)。A组5例病人术后发生宫缩痛,B组0例。两组病人SpO2和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t=2.626,P〈0.05)。两组病人术中均无呼吸抑制。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都是安全有效的,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者7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35例(应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麻醉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HR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患者的活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MAP值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效果满意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85.71%(30/3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丙酚用量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起效和作用消失均快、恢复迅速的麻醉性镇痛药,副作用较芬太尼小,在联合异丙酚小剂量辅助镇痛时,肌僵、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用药安全,且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年龄无痛胃镜检查丙泊酚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不同年龄无痛胃镜检查时的用量。方法选择门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按年龄分为四组,Ⅰ组(18~40岁),Ⅱ组(40~55岁),Ⅲ组(55~70岁),Ⅳ组(70~85岁),每组30例。记录丙泊酚用量、MAP、HR、RR、SpO2及检查时间。结果Ⅰ、Ⅱ组MAP、HR、RR、SpO2与基础值棚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组MAP、RR、SpO2与基础值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变化不明显;丙泊酚用量明显比Ⅰ、Ⅱ组少,且Ⅳ组比Ⅲ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用量,青壮年在2.0mg/kg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在2.0mg/kg以下。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门诊ASA 1~2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55例,年龄29~65岁,分为3组,即单纯异丙酚组(P组)15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20例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用药前、用药后、苏醒后的MAP、HR、RR、SpO2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P组麻醉效果有效率为87%,PF、PS组有效率均为100%.各组给药后MAP、HR、RR、SpO2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P <0.05),其中P组有3例,PF组有2例出现低血氧.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P组与PF、PS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PF组比PS组长(P<0.05),异丙酚用量P组比PF、PS组增加(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不仅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 有效降低呼吸抑制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8.
丙泊酚配伍氯胺酮、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丙泊酚与丙泊酚配伍氯胺酮、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2例ASAⅠ-Ⅱ级的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应用丙泊酚,Ⅱ组为丙泊酚配伍氯胺酮和芬太尼。观察MAP、HR、SP02,记录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定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MAP术巾均值显著小于其相列应的基础值(P〈0.05);丙泊酚用量Ⅱ组显著小于Ⅰ组;Ⅱ组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组的清醒时间、恢复正常行走的时间比Ⅰ组有显著延长(P〈0.05);Ⅱ组的头昏、嗜睡现象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单纯丙泊酚或丙泊酚配伍氯胺酮和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当丙泊酚与芬太尼和氯胺酮三药联合应用时,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减少,而其镇痛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眯唑安定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无痛肠镜检查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眯唑安定1mg+芬太尼0.05mg+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0.05mg+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诱导前、诱导后2min、5min、10min、SBP、DBP、HR、SpO2和异丙酚用量、操作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30min离院率。结果:两组诱导后2min、SBP、DBP、HR与诱导前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异丙酚追加量、诱导量、总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苏醒时间及操作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30min离院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眯唑安定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反馈控制应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ASAI、II级,60~80岁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结肠镜检查病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人工(MCI)组开始通过输液泵以7200mg/h输注速度给予单剂量异丙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随即按4mg/(kg·h)持续给药。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反馈控制(TCI联合BIS)组将病人年龄、体重及靶浓度(CT)3.6μg/mL输入注射泵,由其控制持续输注异丙酚,并根据BIS值进行反馈调节。观察记录诱导和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量,无创监测术前、术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BIS值下降情况。结果与人工组相比,TCI联合BIS组麻醉诱导时间延长,异丙酚用量减少,两组病人术中MAP、HR较术前均下降,但TCI联合BIS组最大降幅明显小于人工组。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反馈控制应用于老年人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且老年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更加稳定,该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