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癌基因PTE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EN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它不仅表现为抑癌基因的特性,而且还具有磷酸酶活性,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与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抑癌基因PTEN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的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8例乳腺增生组织(其中20普通型增生,8例非典型增生)、8例导管原位癌、9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非典型增生上皮和导管原位癌的PTEN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1);浸润性癌组织中PTEN高表达率为49.0%,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增生的乳腺组织和导管原位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微血管密度计数均呈负相关,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TEN表达低下时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TEN高表达时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表达的改变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PTEN的表达水平低下可作为乳腺癌分化和转移的一个潜在的生物学标志.CyclinD1对乳腺癌分化和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可能部分受到PTEN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PTEN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TEN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DPs)活性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在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PTEN基因的突变、缺失或转录水平降低常见于多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如脑胶质瘤、乳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和恶性黑色素瘤,表明PTEN基因与肿瘤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TEN和C-myc蛋白表达。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70%(46/60),显著高于正常(0)及邻近结直肠(癌旁)组织(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myc蛋白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5.540,P<0.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013,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5.00%(15/60),显著低于正常(100%)及邻近结直肠(癌旁)组织(90%)(P<0.01);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均呈负相关(r=-0.791,r=-0.741,r=-0.634,P<0.05);C-myc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2,P<0.001)。 结论:癌基因C-myc蛋白过度表达不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肿瘤状态的单独指标;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中抑癌基因PTE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恶性度高,5年生存率仅20%左右,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异常等有关。因此,加强对食管癌特异的分子病理学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其发生、发展的机制,而且更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Han HQ  Liu T  Zhao LZ  Qi F  Wang P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19-821
目的 探讨国际新的TNN分期对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结直肠癌5481例,按第5版和第6版TNN分期标准分别进行分期,寿命表法分析各期5年生存率。结果 TNN分期5年生存率,第5版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80.1%、68.0%、40.5%和9.8%;第6版ⅡA和ⅡB期分别为71.6%和66.4%,ⅢA、ⅢB和ⅢC期分别为46.2%、40.1%和28.3%,各期和各亚期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6版TNN分期更注重肿瘤局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同等作用,分期更精细,分析预后更精确,指导不同亚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临床病理因素在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中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影响的区别,并分析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101例结肠癌、219例直肠癌及137例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共同的不利因素,吸烟、浸润达浆膜外、未化疗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是结肠癌的可疑不利因素,印戒细胞癌、肿块大于6cm、浸润达浆膜外、未行根治性手术和TNM分期高则是直肠癌的不利因素。根治术后的直肠癌病例,浸润深度深、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少、无Crohn样反应、肿瘤芽多、TNM分期高和尿糖阳性是不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结肠癌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尿糖。结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尿糖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和p53基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直肠癌和p53基因田文,张国华,谷志远抑癌基因的发现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水平。癌症实质上是由一些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癌基因,其突变和过度表达都是致癌的;另一类就是抑癌基因,其作用是抑致肿瘤形成,但如果发生突变和缺失...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KAI1 cDNA质粒转染低表达KAI1基因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体外肿瘤同质性粘附、异质性粘附实验和肿瘤侵袭模型等方法,检测KAI1/CD82对大肠癌粘附与侵袭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体外实验发现转染KAI1质粒的LoVo细胞同质性粘附能力高于对照组,异质性粘附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抑癌基因KAI1对肿瘤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结论KAI1基因表达的减少可以导致大肠癌细胞同质性粘附降低,对基底膜粘附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增加。因此,KAI1基因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0.
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KAI1 cDNA质粒转染低表达KAI1基因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体外肿瘤同质性粘附、异质性粘附实验和肿瘤侵袭模型等方法,检测KAI1/CD82对大肠癌粘附与侵袭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转染KAI1质粒的。LoVo细胞同质性粘附能力高于对照组.异质性粘附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抑癌基因KAI1对肿瘤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结论 KAI1基因表达的减少可以导致大肠癌细胞同质性粘附降低,对基底膜粘附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增加。因此,KAI1基因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1.
徐小杰  梅同华 《医学综述》2004,10(12):716-718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地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急剧上升,肺癌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主要由于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及DNA修复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I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  相似文献   

12.
13.
Chen CQ  Fang LK  Ma JP  Cai SR  Dong WG  Huang YH  He YL  Zhan W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04-1807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42例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20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1.4:1.直肠是最常见部位,占46.2%,其次为乙状结肠,占22.0%.年龄<40岁患者黏液癌占16.7%,而低分化癌占33.5%,比例明显高于40岁以上患者.根据TNM分期,Ⅰ期占5.8%,Ⅱ期占42.9%,Ⅲ期占31.0%,Ⅳ期占20.3%.结直肠癌总体生存率1年为92.3%,3年为73.9%,5年为65.1%,10年为57.5%.年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是保护因素.1995-2001年(第Ⅰ阶段)与2002-2007年(第Ⅱ阶段)比较,第Ⅱ阶段中使用吻合器、直肠癌行Dixon手术和化疗的比例增高,第Ⅱ阶段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78.0%、73.2%,明显高于第Ⅰ阶段(90.6%、69.2%、58.8%).结论 年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方式和辅助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抑癌基因PTEN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移植瘤、肿瘤细胞系和多种进展期肿瘤组织(如脑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甲状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着PTEN基因不同程度的突变或丢失。本文主要综述PTEN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RhoA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H  Chen Y  Cao D  Zhang Y  Meng R  L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48-351
目的:研究RhoA基因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建立测定RhoA基因mRNA表达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最适条件,在半定量水平测定42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正常粘膜组织、癌组织的RhoA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分子,探讨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42例结、直肠癌中RhoA基因表达较相应正常粘膜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以42例肿瘤与正常粘膜表达量比值平均值为界,将患者分为过度表达组和高表达组,过度表达组中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肿瘤分期较晚(P<0.05)。结论:RhoA基因在结、直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8例不典型增生和5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内膜癌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10/10)、89.29%(25/28)、87.5%(7/8)和55.56%(30/5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P=0.0087)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022),PTEN蛋白表达与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结论PTEN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TEN有望成为内膜癌治疗的靶蛋白及判定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了42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癌旁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47.6%。4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分化癌的阳性率为68.7%,低分化癌阳性率38.5%,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蛋白阴性表达,说明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它的阳性表达可能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的癌旁黏膜和远端切缘黏膜,16例溃疡性结肠炎、16例克隆氏病和3例健康成年人结直肠各部位黏膜的KiA10的表达.结果:在结直肠癌中KiA10阳性率为14.85%(15/101),癌旁黏膜和远端切缘黏膜均有18例KiA10阳性腺窝分布,但并非一一对应.结论:KiA10阳性腺窝可能是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9.
20.
抑癌基因PTEN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EN(也称MMAC1或TE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定位于10q23上,它是至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黏附、迁移和血管生长等许多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作用。现已证实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成为继P16,P27后又一有重要意义的抑癌基因。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及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