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例短期CAPD(平均2.6月)患者采用拉丁方设计测定了腹透液中氨基酸丢失量及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结果常规CAPD每日氨基酸丢失总量约2 g((194.47+22.12)mg/L),其中1/3为必需氨基酸,腹透液中氨基酸丢失量与常用腹透液种类无明显关系,个体差异不大,而与腹透液腹腔内保留时间相关.短期CAPD对尿毒症血浆游离氨基酸谱异常及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4项比值降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 (腹透 )是终末期肾衰患者的一种长期替代治疗方法。其主要并发症为腹腔感染 ,营养不良。我院自 1999年 1月开始对 3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实施腹透治疗及临床护理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肾衰腹透患者中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2~ 76岁 ,平均 40岁 ;其中慢性肾炎 12例 ,慢性肾盂肾炎 8例 ,高血压肾损害 5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毒蕈中毒致急性肾衰 1例 ;开始腹透前血肌酐水平 6 42~ 1184μmol/L ,尿素氮水平 30~ 5 5mmol/L。1.2 透析方法 在局麻下行开放式腹膜透析植管术 ,术后…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红  刘丹 《当代医学》2008,14(22):120-121
腹膜透析病人每日从腹透液中要丢失大量的营养物质.若长期不注意饮食的科学摄取,腹膜透析患者就会在每日腹透过程中丢失蛋白质、氨基酸,还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最终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故科学饮食对腹透病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病人每日从腹透液中要丢失大量的营养物质,若长期不注意饮食的科学摄取,腹膜透析患者就会在每日腹透过程中丢失蛋白质、氨基酸,还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最终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故科学饮食对腹透病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时血清瘦素浓度及高瘦素血症与CRF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 CRF组 112例 ,分为非透析亚组 74例、血液透析 (血透 )亚组 2 9例和腹膜透析 (腹透 )亚组 9例 ;正常对照组 1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同时测定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 ;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受试者体脂含量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 (SGA)评估受试者营养状况。结果 CRF组血清瘦素浓度为 (8.4 9± 0 .97) μ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7.6 3± 0 .16 ) μg/L(取自然对数值 ,P <0 .0 1) ,其中以腹透亚组血清瘦素水平 (9.30± 0 .79) μg/L升高最为明显。CRF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客观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下。在血透亚组 ,血清瘦素水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r =- 0 .195 ,P <0 .0 5 )。SGA评估显示CRF组存在营养不良 ,且营养状况越差 ,血清瘦素水平越高 (P <0 .0 1)。CRF组体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血透、腹透及非透析亚组体脂百分比均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5 ) ,腹透亚组相关性最强。结论 CRF时存在高瘦素血症 ,且可能参与营养不良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温脾降浊汤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纳呆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八十年代起,医学上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肾脏透析治疗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肾病患者的生存率,而腹膜透析已经成为一体化肾脏替代治疗的首选方案.营养不良在腹透患者中相当常见.国外报道CAPD(持续性非卧床腹透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40%,国内估计有60%.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为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腹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以温脾降浊汤(自拟方)治疗CAPD纳呆患者2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病人每日从腹透液中要丢失大量的营养物质,若长期不注意饮食的科学摄取,腹膜透析患者就会在每日的腹透过程中丢失蛋白质氨基酸,还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最终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与患者死亡率及患病率显著相关,是预测合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最强烈指标之一。良好的饮食护理对延长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空间,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病人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肾脏病的维持和改善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球的腹膜透析病人己超过12万。并且越来越多的病人将腹膜透析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由于经济实用,临床上己广泛使用。而且通过培训,患者还可以在家自行操作。我院自2004年9月-2005年6月收治26例患者进行了腹膜透析。现将腹透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宁  苏如松 《医学综述》2003,9(4):229-230
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传统观点认为造成CRF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有膳食摄入不足及结构不合理 ,代谢及内分泌紊乱 ,透析不充分 ,食欲差 ,透析时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丢失 ,以及透析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引起食欲降低 ,摄入减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一种具有调节体重和代谢的激素样作用的循环因子——瘦素 (leptin)亦与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有关 ,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拟就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瘦素概况瘦素是Zhang等[1] 1994年首先克隆成功人肥胖基因 (obgene)…  相似文献   

10.
徐家云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2):1091-1092
目的 :观察左旋肉碱对慢性肾衰 ( CRF)腹透患者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Hb<90 g/L接受 r- Hu EPO治疗的 1 6例腹透病人随即分为 A、B两组 ;将 Hb>90 g/L ,不接受r- Hu EPO治疗的 1 2例腹透病人 ,随即分为 C、D两组。 A、C两组给予左旋肉碱治疗 ,B、C两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前与 1 2周后分别测定 Hb、Hct及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结果 :应用左旋肉碱治疗的 A、C两组患者的 Hb、Hct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血浆游离左旋肉碱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 A、C两组的 Hb、Hct值均显著高于 B、D两组 ,血浆游离左旋肉碱浓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左旋肉碱有改善腹透患者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其中32例行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48例仅进行腹膜透析(腹透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均得到改善,联合组肌酐、尿素氮均低于腹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腹透组,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腹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中并发症少于腹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透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残余肾功能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价 (SGA)并测血浆白蛋白 (AL 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氮表现的蛋白质水平 (n PNA)、3日膳食摄入记录法分析每日能量摄入营养指标 ,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KT/ V (Urea)、肌酐清除率 (Ccr)和残肾功能 (RRF)。结果 :2 2例腹透患者中营养良好 9例 ,占 40 .9% ,轻~中度营养不良 1 2例 ,占 5 4.5 % ,重度营养不良 1例 ,占 4.5 %。腹透龄越大 ,透析充分性越差。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两组患者在 RRF、PA、Alb、TF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对60岁以上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的住院患者与同期20~50岁(对照组)2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老年人CRF 极易漏误诊,漏误诊率占21%。提出要充分认识其特点及规律,重视实验室有关检查,如血β_2—微球蛋白,尿中4种微量蛋白(β_2—微球蛋白,白蛋白,IgG,T—H 糖蛋白)及自由水清除率,肾图等的动态监测,采用多元综合分析的方法,以早期诊断。早期采用腹膜透析,加强综合防治会提高好转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腹膜透析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评价老年病人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 :1 55例腹膜透析 6个月以上的病人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59例 (年龄≥ 60岁 ) ,中年组 96例 (年龄 <60岁 ) ,观察两组病人腹膜透析前后的血压 ,血红蛋白、肾功能、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变化。结果 :老年组的原发疾病以高血压病、糖尿病为主 ,中年组则以肾小球肾炎为主 ,两组病人腹透后与腹透前比较 ,血压及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肾功能均有改善 ;老年组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浓度降低 ,而中年组无变化 ;两组病人的 1年、2年及 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腹膜透析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适用于老年病人持续性透析  相似文献   

15.
于丽香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2):118-118
摄入不足:①尿毒症本身的毒素刺激,胃肠功能低下,透析不充分。②透析患者在腹透液中葡萄糖的吸收入血,降低食欲。③腹透液进入腹腔后,腹部涨满感。④血液透析过程中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透析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蛋白质丢失,也可引起营养不良。⑤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造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病因及干预治疗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腹透液治疗组)与B组(低钙腹透液治疗组),观察治疗80周前后心脏瓣膜钙化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80周后发生二尖瓣钙化3例,二尖瓣返流1例,二尖瓣面积减少致狭窄1例,主动脉瓣钙化4例,主动脉瓣返流1例;B组80周后仅发现二尖瓣钙化1例。瓣膜钙化发生率与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相当常见,高钙、高磷血症为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低钙透析液能显著减少维持性腹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风险。  相似文献   

17.
罗正茂  王寅  朱起之  黄远航 《广东医学》2003,24(10):1076-1077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含量测定在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6例患者分为血透组、腹透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IGF-1、PA、TF含量。结果 血透组和腹透组患者血清Alb,IGF-1,PA,T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GF-1与PA及TF相关性好。结论 血清游离IGF-1,PA,TF是反映CRF患者早期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34岁.因腹透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伴恶臭1周于2002年9月9日入院.患者1997年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行腹膜透析治疗.腹透管为 Quinton 直管.2001年11月因真菌性腹膜炎伴小肠高位梗阻停止腹透,改血透治疗,患者要求控制感染后,继续行腹膜透析,坚决拒绝拔管.真菌性腹膜炎治愈后,给予肝素10 ml 加生理盐水20 ml 封管.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卡尼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左旋卡尼汀又名左旋肉毒碱(L-carnitine),是促使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必需的营养素。尿毒症患者肉毒碱合成和摄入减少,以及透析中丢失,出现肉碱缺乏,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我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使用国产左旋卡尼汀注射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例,观察治疗前后一系列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罗晓英  简讯  刘静梅  肖平  熊伟 《四川医学》2011,32(12):2035-2037
目的了解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护理监测及应对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行心脏手术872例,其中1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术后行腹膜透析治疗,通过尿量的观察、血电解质的监测、容量负荷的计算以及肾功能的检测,及时把握腹透时机并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7例患者中2例因严重低心排出量而死亡。余5例均在腹透支持下安全渡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后逐步恢复肾功能。结论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时腹透治疗并精心护理能及时有效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顺利渡过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