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方法.方法 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 ①将乏Ⅷ因子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与待测血浆混匀,加入检测池;待频率稳定后,加入CaCl2于检测池,观察反应频率,在凝集反应结束时的频率变化由黏度、密度、质量、晶体表面及凝块的厚度、凝块性质的变化而决定,加样后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T1,频率上升、下降,稳定的起始点为反应的终点T2,计算两点的时间即为反应时间Tc=T2-T1,查标准曲线得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活性.②用该方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7.4%,STAGO磁珠检测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2.0%,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r=0.948).结论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是一种实时在线检测的方法,在线观测凝集反应的终点,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的判别方便、可靠、准确,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是一种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方法,并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浆制备、冰冻保存时间对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的影响,为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保证以及质控抽检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6位无偿献血者全血分离后的血浆分别留取6份,第1份为采血后8 h液体血浆,第2份、第3份、第4份为采血后8 h于-50℃速冻完成的血浆,第5份、第6份分别为采血后13 h、18 h于-50℃速冻完成的血浆。第1份血浆在采血后8 h进行FⅧ∶C检测,第2份、第3份、第4份血浆速冻完成后放置于-20℃低温冰箱分别冰冻保存30 d、210 d、360 d后进行FⅧ∶C检测,第5份、第6份速冻完成后放置于-2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30 d后进行FⅧ∶C检测。结果采血后8 h、13 h、18 h速冻完成且冰冻保存30 d的血浆FⅧ∶C分别为(80.7±28.6)%、(79.1±29.1)%、(65.1±19.9)%,(P0.05)。冰冻保存210 d、360 d的血浆比冰冻保存30 d的血浆FⅧ∶C分别低37.9%、40.1%,(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浆FⅧ∶C随制备、冰冻保存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人凝血因子Ⅷ浓缩剂(FⅧ)效价进行检测方法(一期法)确认。方法使用不同稀释液(样品稀释液(来自2015版中国药典)、Owren-Koller稀释液(来自法国DIAGNOSTICA STAGO公司))检测FⅧ效价,比较二者结果的差异。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进行检测方法确认,包括准确度、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及选择性。结果在(0.125-1)IU/mL范围内,人凝血因子Ⅷ国家标准品(GB)和FⅧ的效价[LOG(IU/mL)]和凝固时间[LOG(S)]均呈线性,相关系数均>0.990,各浓度回算值的回收率为96%-104%;准确度确认中GB回收率100%,各测定值CV≤5.4%;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结果均CV<10.0%;选择性确认中GB回收率96%,且各效价结果均CV≤5.9%。2种稀释液检测效价结果差值在5%以内。结论 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可满足FⅧ效价检测要求;2种稀释液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单采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前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情况,以采用合适的流程来保障单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方法将即时采集的单采新鲜血浆立即留取20 m L,分装在9支试管里,按照0 h立即速冻、4℃4 h、4℃6 h、4℃8 h、4℃12 h、4℃24 h、室温(23℃±2℃)4 h、室温6 h、室温8 h、室温12 h、室温24 h分组进行低温速冻。速冻标本37℃水浴融化后立即检测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结果单采新鲜血浆内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在冰冻制备前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4℃或室温条件下储存4 h或6 h再制备与0 h制备相比,其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4℃或室温放置8 h后再制备与0 h制备比较,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4℃与室温条件下储存相同时间,4℃存放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低于室温条件;4 h、6 h、8 h、12 h内制备,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储存24 h后制备,在室温条件下的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速率明显高于4℃条件下(P0.01)。结论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储存于4℃或室温下6 h内速冻制备,对其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不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损失呈递增趋势。因此,储存于4℃或室温下的单采新鲜冰冻血浆最好在6 h内速冻制备,以免影响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同份血浆留多个样本,每种标本留2份(其中1份离心处理),分别置于4℃24 h、72 h,室温24 h,测其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结果①Ⅴ、Ⅷ凝血因子标本在4℃、室温放置24h、4℃放置72 h,标本间离心前与离心后,其活性Ⅷ因子平均下降1.1%(IU/m l),Ⅴ因子平均下降1.9%。②Ⅷ因子4℃24 h后与新鲜相比活性下降7.8%,72 h后下降11.2%,Ⅴ因子24 h后下降了3.3%,72 h后下降18.2%。③置4℃24 h与72 h,Ⅷ因子平均下降3.4%,Ⅴ因子下降14.8%。④4℃与室温24 h比较,Ⅷ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0.73%,Ⅴ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1%。⑤血型之间差异,4℃24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了8%和2%,B型下降了8%和5%,O型下降了7%和3%,AB型下降了8%和3%;4℃72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10.5%和19.5%,B型下降11%和20.1%,O型下降11.3%和20.3%,AB型下降12%和11.8%。结论①血浆在4℃放置24 h与在室温放置24 h相比较,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差异很小。②4℃和室温下,同份标本在放置同样的时间离心前后Ⅴ、Ⅷ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很小。③Ⅷ因子活性在标本置24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Ⅴ因子活性在72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④Ⅷ因子活性在4℃24 h和72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很小;Ⅴ因子活性在4℃24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相对较大,72 h后A、B、O下降在20%左右,而AB型下降相对较少,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速冻前即新鲜液体血浆(FLP)及融化后在4℃存放24 h过程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活性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梧州市中心血站的FLP 20份;分别留样并立即检测FⅧ,其余的放入-50℃速冻,将制备好的FFP在37℃水浴中融化后,立即在超净工作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抽取2 mL于试管内,随即进行FⅧ活性检测即为0时值,然后把血浆放入4℃冰箱,在不同时间(4、8、12、24 h)融化后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FFP的冰冻和融化过程中F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活性大约损失了15%左右。在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防FⅧ在新鲜冰冻血浆的制作和融化过程中过多损失;其融化后放置也会有FⅧ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7.
凝血因子是止血的重要成分[1],其中Ⅷ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2],而且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3],在止血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文献[4]报道该因子在4℃保存24 h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下降50%,而近年来国外有文献[5]报道认为,凝血因子Ⅷ在4℃保存1~3 d后活性并不是下降50%,而是由于4℃时凝血因子Ⅷ被沉淀在红细胞当中,所以离心后检测上清血浆,不能将部分凝血因子Ⅴ、Ⅷ检出,所以误认为活性降低50%[6].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对采集的全血次日再进行离心分离以及分离前摇匀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所有次日分离的全血(包括4℃状态下保存和22℃状态下保存)在离心前进行充分的摇匀,离心完成后测定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结果 22℃状态下保存全血次日离心前摇匀与不摇匀分离所得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合格率分别为87.1%和40.0%,4℃状态下保存全血次日离心前摇匀与不摇匀分离所得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合格率分别为87.5%和37.5%。结论 不同保存温度的全血次日分离所得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差异不明显,反而摇匀与未摇匀之间的差异就非常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摇匀者比未摇匀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明显要高。说明凝血因子Ⅷ活性的高低与全血离心分离前是否摇匀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表达载体含有B结构域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cDNA的重组质粒能够成功转染脂肪干细胞作为血友病A基因治疗靶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6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先将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含有B结构域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cDNA的重组质粒扩增、纯化和鉴定。取大鼠的腹腔和肾后脂肪组织,分离出脂肪干细胞。当培养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和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试剂以0.5∶1,1∶1,1.5∶13种不同的质量比混合后转染大鼠的脂肪干细胞。培养36h后分别采用比色法和半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人凝血因子Ⅷ的凝血活性和脂肪干细胞的外源基因转化效率。结果:①转化效率结果:质量比为1.5∶1时转染效率比质量比为0.5∶1时约高5%,质量比为1∶1时转染效率最高,约比质量比为0.5∶1时高50%。②转化36h后检测脂肪干细胞上清中的人凝血因子Ⅷ活性的结果显示:表达载体与阳离子脂质体质量比为0.5∶1时,人凝血因子Ⅷ活性为0.2%;表达载体与阳离子脂质体质量比为1∶1时,人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6%;表达载体与阳离子脂质体质量比为1.5∶1时,人凝血因子Ⅷ活性为0.4%。没有表达载体转染的脂肪干细胞上清中人凝血因子Ⅷ活性为0;正常人凝血因子Ⅷ活性为50%~180%。结论:外源基因含有B结构域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cDNA的重组质粒能成功转染鼠脂肪干细胞,而且转化后的细胞能够表达人凝血因子Ⅷ,但表达的人凝血因子Ⅷ活性不高,这可能与本次实验中质粒的纯度不高、转染效率不高和其他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下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有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留取新鲜冰冻血浆40例,在融浆机37℃25 min融化后均分为2份,1份于(4±2)℃条件下保存,另1份于(25±2)℃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0、4、24、48和72 h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进行凝血因子Ⅴ、Ⅶ、Ⅷ、Ⅸ活性以及APTT和PT检测,并对每份样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4℃和25℃保存72 h后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且无细菌生长,反应凝血因子活性及血凝块特性的ACT和TMA在保存4、24、48和72 h时间点与0 h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无差异。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48和72 h时凝血因子Ⅴ活性水平在4℃与2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5℃温度保存时活性衰减比4℃温度保存时快。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 h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但仍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临床血浆输注过程中融化后保存72 h的血浆可用于临床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与探讨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门诊与住院病例并分为2组,FⅧ抑制物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6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15例,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分别将2组稀释3个梯度(1∶2、1∶4、1∶8)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对比分析稀释前后数据。结果 FⅧ抑制物组:6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显著且纠正试验均不纠正;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减低,其中FⅧ活性减低最显著,经3个梯度稀释后FⅧ活性变化均较小,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LAC组:稀释前后FⅧ、FⅨ、FⅪ、FⅫ活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FⅧ抑制物阳性与LAC阳性均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并导致其出现假阳性,但FⅧ抑制物阳性组稀释3个梯度后FⅧ检测结果变化较小,未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而LAC阳性组FⅧ、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全血20 ~24℃保存24h对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400 mL)分组:对照组(全血室温放置6h)和试验组[全血(22±2)℃保存24h].将全血进行成分分离,得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血小板激活标志-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的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的表达率为:CD62P(10.08±0.71)%和(13.08±0.62)%(P<0.05);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纤维蛋白原活性未有统计学差别,(F)Ⅶ因子活性(0.98±0.07) U/mL和(1.17±0.06)U/mL(P <0.05).结论 全血(22±2)℃保存24h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外激活程度降低,血浆凝血因子除FⅧ外,其它因子活性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血友病甲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凝血系统障碍疾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缺乏而引起,可导致严重出血。治疗这种疾病的各种制剂中FⅧ活性(FⅧ∶C),以及患者或基因携带者血浆中的FⅧ∶C,一般多采用一期法来测定。此法需要乏因子Ⅷ血浆作基质。以往这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存温度对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时间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10袋(200mL/袋)的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在采血后1h内留样10mL作为对照组样本;每份全血在无菌条件下平均分为2袋,作为2个实验组,热合封口。第1组保存于(4±2)℃,保存48h;第二组先保存于(22±2)℃,保存6h之后,转移到(4±2)℃保存42h。两个实验组分别在采血后6h,24h和48h留取样本。将对照组及实验组样本在取样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浆,于-18℃保存30d后,进行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的检测。结果:两组血浆在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期的凝血因子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水平无显著改变;而在保存8h后,实验组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因子Ⅷ水平(P<0.05)。在保存24h后,实验组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在采血后24h保存期内,血浆中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Ⅷ外,凝血因子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活性均没有明显改变;凝血因子Ⅷ水平在4℃保存8h后下降14%;在保存24h后,凝血因子Ⅷ水平下降约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由于标准品不同及样品的处理不同而带来的差异,建立一种重复性好、可行性强的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的适宜方法。方法采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法测定人凝血因子Ⅷ效价,同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凝血因子Ⅷ为预稀释液效价检测回收率为1.0102,高于白蛋白CA BUFFER(回收率=1.0605);冷冻人干凝血因子Ⅷ为标准品明显低于标准血浆(t=8.536,P<0.0005)。结论对于凝血因子效价检测,标准品及样品处理的统一规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次成浆与二次成浆法对制备出来的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新鲜采集的全血离心分离血浆并在8 h内冻结成块,然后在37℃水浴中复溶后测定两种方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结果 一次成浆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为0.70±0.16 IU/ml,二次成浆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为0.84±0.16 IU/ml.结论 两种方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成浆法比一次成浆法制备出来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含量要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揭示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凝固时间法测定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促凝活性(FⅨ∶C)、FⅪ促凝活性(FⅪ∶C)及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FⅪ基因进行直接检测,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结果患者血浆中APTT、PT、TT、Fbg含量、FⅧ∶C、FⅨ∶C、FⅪ∶C及FⅫ:C分别为64.2s、12.8s、17.9s、3.8g/L、87.4%、71.2%、16.6%及80.2%,其FⅪ基因第13号外显子编码482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杂合性的错义突变TGC→TGG(Cys482Trp)。结论 Cys482Trp的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FⅪ缺乏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血4℃保存24 h后制备的普通浆(FP)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同日采集100袋全血,按血型比例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第1组6 h内分离血浆并冰冻成块,第2组24 h后分离血浆并冰冻成块。2组于-30℃保存30 d后,进行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 2组FⅤ、FⅦ和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8,P<0.05)。第2组FⅧ、FⅤ活性分别较第1组下降29.5%、9.7%;而FⅦ和Fib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血4℃保存24 h后制备的普通浆凝血因子活性可满足大部分临床输注新鲜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血浆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的实验室间比对为例,探讨通过实验室间比对验证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可行性。方法同一份标本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标本和标准品送至比对实验室检测,另一份留本实验室检测。比对实验室Ⅷ因子标准品各浓度点与其相应的检测百分比活性值建立曲线回归方程,从而实现浓度与百分活性的换算。对检测结果采用CLIA′88推荐的允许误差进行比对。结果比对实验室血浆凝血因子Ⅷ标准品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 7,线性较好;本实验室与比对实验室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检测结果其重复性均小于10%,且本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落在靶值±15%以内。结论本实验室对血浆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实验室间比对是验证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室温12h内凝血因子的动态指标,为临床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取贮存半年内的新鲜冰冻血浆20份,融化后分别在0、3、6、9、12h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PT、FIB、TT放置室温12h内无明显变化(P〉0.05),AP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随着放置室温时间的延长,凝血因子活性水平降低,为确保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