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对孕妇体重指数、指数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为糖尿病家族组,同期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增长和新生儿体重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家族组与对照组相比,孕妇低血糖、蛋白尿发生率、新生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离子紊乱发生率、新生儿死胎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较多,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 319例,按照孕前BMI分为A组(18.5 kg/m2≤BMI<20.0 kg/m2,581例)、B组(20.0 kg/m2≤BMI<22.0 kg/m2,922例)与C组(22.0 kg/m2≤BMI<24.0 kg/m2,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石凯;谷爱伟;强金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10):1173-1174
目的探讨孕前超体重人群体重指数(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定期产检的126名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正常组(18.5 kg·m-2≤BMI<25.0 kg·m-2)、超重组(25.0 kg·m-2≤BMI<30.0 kg·m-2)、肥胖组(30.0 kg·m-2≤BMI≤40.0 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40 kg·m-2)4组,分析各组间剖宫产率、相对头盆不称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性。结果随着BMI的增加,剖宫产率、相对头盆不称率、巨大儿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前超体重人群是引起妊娠不良结局的因素之一,应该针对孕前超体重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孕妇体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孕妇体重过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快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430例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分析,探讨孕妇体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从1998年1月~6月我院住院分娩的870例产妇中选择出无妊娠合并症的足月单胎的初产妇430例.身高≤145cm者除外,因骨盆狭窄、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疤痕子宫等指针行择期剖宫产者也除外.用体重指数(BMI)进行筛选,分为超重组和对照组.BMI=产前体重(kg)/身高平方(m2) [1].BMI>24者为超重组,BMI≤24者为对照组,其中超重组为180例,对照组为250例.新生儿体重≥4 000g者为巨大儿,<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尤其是与难产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04~2005年于我院分娩的初产、单胎、头位、足月、体重指数≥25kg/m2的产妇200例为超重组,抽取同期BMI<25kg/m2、其余条件相同的产妇200例为对照组.对妊娠结局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重组难产率、巨大儿发生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BMI与难产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孕期合理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孕期异常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异常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112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异常体重指数(BMI)、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异常增长幅度(A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低BMI组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当ABMI〉6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胎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当ΔBMI〈4时出生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异常的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是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肥胖妇女,分析其产前、产时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肥胖组巨大儿和孕妇妊高征(PIH)的发生率分别为27.69%和13.85%,高于标准体重组和消瘦组(P〈0.01),消瘦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和肥胖组(P〈0.01);肥胖组孕妇手术产率为64.62%,与正常对照组和消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产程异常为12.3%,高于正常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85%,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肥胖孕妇易发生产程异常,但并非难产和剖宫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体重管理的可行性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0年2月~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正常单胎头位初产妇640例分为研究组(320例)和对照组(320例),研究组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包括制订孕期增重目标、均衡饮食及适量运动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检查。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孕期增重分别为(12.5±2.7)kg和(15.9±4.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功实现孕期增重目标有284例,占90.3%。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但研究组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为8.3%、2.8%及4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三者的发生率19.9%、8.4%及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体重管理可行性好,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5月我院孕检的GIGT孕妇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予以常规孕期干预;干预组孕妇予以孕前BMI干预,根据孕妇不同的孕前BMI制定孕期体质量增加的目标,并制定个性化食谱和运动量。观察两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及妊娠期增重情况,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妊娠期增重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妇干预后GIGT持续率、GDM发生率、子痫前期、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胎儿窘迫、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孕前BMI干预能明显减少GIGT持续率和GDM发生率,有效控制GIGT孕妇的血糖和Hb A1C水平,妊娠期增重控制得当,并能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体重指数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 (BMI)、孕期BMI增加值 (ΔBMI =分娩期BMI -孕前BMI)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糖耐量异常 (GIGT)、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333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随机分为消瘦组 (15 8例 )、正常组 (15 2例 )及肥胖组 (2 3例 ) ,对GDM、GIGT、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作前瞻性分析。结果 肥胖组妊娠期GDM +GIGT及PIH发生率较正常组及消瘦组明显升高 (P值均<0 .0 1) ,肥胖组及消瘦组的GDM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阴道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发生GDM、GIGT及PIH孕妇的孕期ΔBMI与无并发症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终止妊娠者孕期ΔBMI的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发生巨大儿与未发生巨大儿者孕期ΔBMI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值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孕前BMI与妊娠期GIGT、PIH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 ,孕前控制体重可减少PIH、GDM和巨大儿的发生 ,而控制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更可减少巨大儿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控制对母体、围生儿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定期产前检查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将孕妇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孕妇。对照组孕妇在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试验组孕妇在妊娠期对血糖控制满意,比较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巨大儿、早产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中1例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孕妇发生感染,1例孕妇产后出血,2例孕妇羊水过多,其剖宫产率为20%,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7.5%);试验组孕妇中有2例孕妇早产儿,1例患儿胎儿窘迫,2例患儿新生儿低血糖,低于对照组孕妇。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要重视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减轻孕妇及其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进行人体测量、生化的实验室检查,分为初诊糖尿病组NDM组(n=111)和非初诊糖尿病组ODM组(n=174)。根据体重指数,分为初诊糖尿病组N1组(n=53)、N2组(n=58),非初诊糖尿病组O1组(n=85)和O2组(n=89)。结果非初诊糖尿病组营养不足(8.0%)和肥胖(15.5%)的发生率高于初诊组[4.5%和9.0%]。超重和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三酰甘油、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功能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和高密度胆固醇负相关。结论体重是衡量糖尿病患者长期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