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0例中风患者采用运动促进技术及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采用Fugl-Meyer法评测运动功能。结果表明: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随年龄增长,功能改善的积分逐渐下降;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在半年以前者,功能改善明显半年以后者仍有改善。说明促进与作业疗法可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选择16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予中医腹针疗法,康复训练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腹针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健康指导。结果本组164例患者中痊愈124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行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护理,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30例中风患者采用运动促进技术及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采用Fugl-Meyer法评测运动功能.结果表明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随年龄增长,功能改善的积分逐渐下降;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在半年以前者,功能改善明显半年以后者仍有改善.说明促进技术与作业疗法可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将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恢复期的中风偏瘫患者157例,治疗组73例运用地刺疗法和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将其治疗组的患者针刺前后的肌力,面瘫,语言,日常生活能力分组变化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的各级有明显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刺疗法和运动疗法对中风偏瘫的疗效起作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作用。方法:对8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采用针刺廉泉、风池、翳风、完骨、翳明、供血及舌下放血治疗,并与对照组8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该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吞咽及舌体运动功能,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应用血栓通合凯时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将76例有高血压病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凯时合血栓通)和对照组34例(凯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液流变显著改善(P<0.01)。从而证实血栓通合凯时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性中风具有可靠疗效,揭示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整体疗法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的体会(附10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健 《广西医学》1999,21(4):769-771
本文综合运用针灸、推拿、药物、心理治疗及动能训练等,整体治疗中风后遗症108例。目的是总结整体疗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和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本组108例为CT检查诊断为中风后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遗下的后遗症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68例;年...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老年中风探讨青海省人民医院王双印,王德琪,褚龙,唐彦中国外运青海公司医务室王天祥本组重点介绍家庭病床46例老年中风患者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运用中医药的临床辩证和治疗经验,并对老年中风的康复、治疗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9.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除了及时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外,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实行辨证施护,是抢救生命、促进康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祖国医学对诊治及护理中风患者有其独特的理论依据,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科自1993年元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中风患者96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辩证施护做了一些工作,现介绍如下:本组96例中男性患者50例,占52.08%;女性患者40例,占41.66%。年龄为观~85岁,60~80岁共72例,占75%。本病以秋冬与初春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以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颗粒、针灸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更低。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报告冷增礼笔者在古巴援外的一年间,先后共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20例,对异国的该病治疗有点滴体会,兹报告于后。1对像与方法1.1对像均为当地患者,大部分为门诊患者,部分系住院患者。120例中,男性9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者...  相似文献   

12.
丁螺环酮提高脑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对改善脑血管意外(中风)后伴共济失调症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共济失调症状的中风患者30例,给予口服丁螺环酮治疗。评定治疗前后分别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济失调量表得分,并与未服丁螺环酮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济失调量表在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都有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丁螺环酮短期内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伴共济失调症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董文毅(第二临床学院中医科)关键词针刺,中风偏瘫,CT扫描,β-内啡肽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为明显已被公认。作者以5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对象进行了针刺即刻疗效观察,同时观察了即刻疗效与CT扫描病灶、病情程度、血浆β-内啡肽(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综合疗法(针刺、拔罐、中药外敷、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15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良好,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对急性期继内科常规治疗之后,生命体征平稳的68例中风偏瘫病人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经过4wk治疗,显著进步48例,占70%,进步20例,占30%,无效0例。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疗程较短,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针与中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59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结合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行眼针疗法日1次,早晚服中药各1次。对照组单纯服中药早晚各1次。2周为1个疗程,经治疗4周后,用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中医证候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史静卉  蔡忠云  龚利 《中医学报》2016,(11):1819-1822
目的:观察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位一体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P0.05),而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步态周期、步速、患侧步长、健侧步长、双支撑相、健肢摆动相、患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健侧踝关节等多项参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及健肢摆动相3项参数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能显著降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头针运动疗法配合子午流注巨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针运动疗法配合子午流注巨刺法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运用头针运动疗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和常规针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值比较,2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两评分值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头针运动疗法配合子午流注巨刺法对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与中药治疗中风偏瘫1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恢复期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中药治疗,结果表明,穴位注射可明显提高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疼痛汤,记录两组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SF-36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常规治疗时,若加用中风疼痛汤可使其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获得更为理想的改善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