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固定牵引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及骨折脱位李寅生1费起礼1孔令震1汪威2王绍天21.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300211)2.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肿瘤结核病医院我们研究设计的外展牵引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及骨折脱位,从1986年4月开始用于临床,经过3... 相似文献
2.
高宜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4)
我院自1984年2月至1990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夹板,手法复位固定治疗新鲜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或合并腕掌关节脱位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改良夹板与固定方法夹板用软木质材料制成,分掌侧块和背侧块.掌侧块4×5cm,略呈马鞍状,凹侧有衬垫,以适应大鱼际部的外形;背侧块4×5cm,呈梯形,高1.5cm,凸出部为较厚的衬垫构成(图1)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自 1985~ 1999年 ,采用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固定 ,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 6 3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3例 ,均为闭合骨折 ,男 38例 ,女 2 5例 ;年龄 15~5 6岁 ,平均 2 8 8岁 ;就诊距受伤时间 0 5小时~ 6天 ;不通关节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42例 ,通关节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 2 1例 ;左 2 4例 ,右 39例 ;撞击伤 40例 ,挤压伤 18例 ,其它伤 5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法复位 患者端坐 ,患肢屈肘中立位 ,用绷带在患拇第一指节处打一活结并留带长约 2 0cm作牵引用 ,第一助手握住前臂 ,第二助手一…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3年起采用桡侧可塑夹板加皮牵引治疗第一掌骨骨折3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右侧28例,左侧10例。伤后就诊时间2~15天。固定时间最短24天,最长为60天。38例中有12例属于本萘氏骨折,20例患者为外院治疗后要求非手术治疗而来本院。治疗方法1.固定材料的制备:备宽3~4cm,长约25cm杉树皮一块,长约80cm的16号铅丝一条,胶带及绷带,压垫若干,橡皮筋数根。把铅丝弯成“∩”形,宽度与夹板适中,近端与杉树皮用胶带粘合在一起,因铅丝有韧性,可弯曲成所需外展角度的夹板,夹板内侧可衬…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手法整复间断牵引加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掌骨骨折6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52例,女13例;年龄13~52岁。其中第2掌骨6例,第3掌骨18例,第4掌骨13例,第5掌骨5例,第2、3掌骨同时骨折6例,第3、4掌骨同时骨折11例,第4、5掌骨同时骨折3例,第2、3、4掌骨同 相似文献
6.
7.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17例。该固定器由带连接轴的螺杆、弧形板、针应、半螺纹骨外组成。手术方法:在骨折近、远端骨于或骨头上,分别在间距10mm处各钻入2枚半螺纹骨针,穿过对侧骨皮质后将针尾穿入骨针基座固定于弧形板,W过连接轴调节骨折端对拉。平均固定时间41.3天,平均随访9.3个月,拇指功能与健例相比,恢复85%以上12例;77%~84%4例,差1例。此固定器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固定范围只限于骨折局部,不影响相邻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Y型支具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刘建崇,刘传见,冉少林自1986年以来,用Y型支具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38例,35例愈合,3例改为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一、支具的制作选用厚1而m的铝合金材料,制成Y型支具。形状如图。a:患者虎口背侧中点(拇指掌骨头...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5年以来,运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共17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21~63岁,损伤后1~2天来诊者14例,伤后7~10天来诊者3例。其中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8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粉碎骨折(Rolando骨折)3例、关节外骨折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2 治疗方法在臂丛麻醉下消毒铺巾,取最小型单侧外固定支架,先用模具在第一掌骨中远部桡侧定二个进针点,及桡骨中下部之桡侧定二个进针点,用尖刀片切开所定进针点处皮肤约06cm,血管钳分离软组织后,在内… 相似文献
10.
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后40例远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40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8-1998年间,在我科治疗的40例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观察。随访项目包括:手术当时骨折复位状况、术后拇指腕掌关节主观症状、运动受限及X线片情况。结果术后40例获得5~26年随访(7例为信访),其中14例(占35.0%)有主观症状,但大多较轻微。来院随访的33例中,17例(占51.5%)有拇指运动受限,15例(占37.5%)握、捏力下降,22例(占67.0%)X线片上有第一腕掌关节炎表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骨折复位质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节炎发生率随时间进展有增加的趋势。主观症状、拇指运动受限的程度与骨折复位质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无论采用切开或闭合复位的方法,均应尽力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采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架治疗22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7~50岁.右侧18例,左侧4例.均为闭合损伤.其中关节外的基底部斜行骨折4例,Bennett骨折16例,Rolando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
1.2 微型外固定架
Orthofix微型外固定架由连接杆和针管夹组成.连接杆的中央部分是一个可动关节,其两侧各有一个带螺纹的连接杆,两侧的连接杆分别与一个针夹相连,固定针为半螺纹的自攻螺纹针.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5月~2021年3月,我科采用经皮钛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25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13~65岁。均为闭合骨折。右侧17例,左侧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3 d。1.2手术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患者仰卧位。C臂机透视下于第5掌骨基底部尺背侧安全区定位入针点,用?2.0mm克氏针穿破体表皮肤,钝性分离皮下软组织,于入针点骨皮质处做开口。将?1.5 mm钛克氏针在距钝头端约1.0cm处预弯成20°作为髓内针头部,根据掌骨头至开髓孔距离将钛克氏针对应的体部在同一平面和同一方向折弯成110°~140°的弧形,并将剩余尾端折弯成手柄状以利于握持。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对患者症状体征计分,比较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改良夹板外固定组)和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整复后16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0%。治疗组20例治疗后18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5%。整复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89.55±3.95),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83.75±4.09)(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整复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早期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快,痛苦小,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5.
自1995~2003年对35例第一掌骨骨折-脱位进行手法复位,“L”形托板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改良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新鲜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45例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9.5个月.按TAM系统评定方法 评定:优3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管型石膏固定加拇指皮肤牵引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管型石膏固定加拇指皮肤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100例。结果100例中除13例复合伤住院治疗外,其余87例全部是门诊治疗。经4周左右牵引固定,骨折均愈合,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恢复正常者82例,占82%。部分功能受限11例,占11%。腕掌关节酸痛(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处外突,虎口变小7例,占7%。结论管型石膏加拇指皮肤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不需住院.手术费用少,操作方便,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