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1985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肿瘤85例,恶性肿瘤4例。其中粘液性肿瘤80例,非粘液性肿瘤9例;粘液瘤中,左心房69例,右心房11例。所有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87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病死率为2.2%。痊愈患者随访5个月至17年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少见,其中粘液瘤占80%以上,因随时可能发生栓塞,甚至猝死,故一旦明确诊断,应作为急诊手术;因有复发可能,即使良性肿瘤也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恶性肿瘤手术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本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本文对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8.25±31.75)min,体外循环时间(93.25±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50±20.75)min,双极射频消融时间(17.75±2.25)min。3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均转为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5±1.25)d,出院时心律均为窦性。4例术后随访5~6年,均维持窦性心律,右心房内径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相似文献   

3.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4例(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8例)。19例行双向格林术,5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4中1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2例双向格林术术后再次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4.2%),乳糜胸及低氧血症各1例。结论①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②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较好;③技术达标后可尝试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52例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全组52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多数为房扑、房颤)最为多见。1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其余均治愈出院。术中探查良性肿瘤(黏液瘤)51例,其中生长在左心房49例,右心房1例,右心室1例;恶性(浸润性黏液癌)1例,生长在右心房。随访52例,1例黏液瘤患者于手术2 a后复发,1例浸润性黏液癌患者于手术2 a后死亡,其余50例心脏肿瘤患者完全康复。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心脏肿瘤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善通  陈张根 《上海医学》1994,17(7):422-422,421
小儿右心房粘液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心胸外科张善通,陈张根,曹金红,王人荣,贾兵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尤其发生在右心房更为罕见。1992年8月我院曾收治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在急症体外循环心内直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992年7月至2000年12月,对19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右心房架桥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9个月至8a,效果优者18例(18/19),1例人造血管血栓形成(1/19)。结论:对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脾切除,脾静脉-右心房架桥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度24-26℃)标准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术及室温(20℃)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术治疗婴儿期先心病194例。结果:手术总治愈率92.3%(179/194),手术病死率7.7%(15/194),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手术病死率7.1%(12/168),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手术病死率11.5%(3/26);一期根治性手术191例,姑息手术3例。结论: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的危重先心病病死率高,应及早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治愈率高,手术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6例。采用了4种手术入路。结果全部患者肿块均完整切除,肿瘤的复发率16.7%(7/42),其中良性肿瘤复发率8.4%(3/36),恶性肿瘤复发率66.7%(4/6):术后并发症17例(38.1%)。结论咽旁间隙肿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肿瘤的性质、来源、位置、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1-2001-6收治的52例肺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外科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44例行手术切除肿瘤(81.8%),8例开胸探查但未能切除肿瘤(18.2%),肿瘤切除组病人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66.0%,35.4%。效果满意。结论:手术方式选择及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对提高肺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手术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肿瘤中,畸胎类肿瘤48例(32.7%),神经源肿瘤41例(27.9%),胸腺肿瘤26例(17.7%),此三种肿瘤最为多见,纵隔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为91.8%(135/147),手术探查率为8.2%(12/147),手术死亡率2.7%(4/147)。结论:纵隔肿瘤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内占位病变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6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47例心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3例(91.4%),均为粘液瘤,分布于左房41例,右房1例,右室1例;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右室横纹肌肉瘤和左房肺动脉内膜肉瘤;左室附壁血栓1例;左心耳内翻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1例粘液瘤术后2年复发,分布于左房及右房,再次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其余心内占位病变恢复良好。结论:典型粘液瘤经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非典型粘液瘤及其它非典型部位的心内占位病变需借助CT、MRI及PET进一步明确诊断。心脏占位病变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即使发生脑梗塞也非手术禁忌,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We treated a patient with primary huge cavernous hemangioma in the right atrium. The tumor body (iox8xs cm) occupied about 75To of the right atrial chamber. It was resected .success- full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5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3.0±21.4)岁。51例患者瘘口为单个,3例为多发瘘口。共计57个瘘口。其中11个汇入右心室(19.3%),16个汇入右心房(28.1%),23个汇入肺动脉(40.3%),2个汇入左心室(3.5%),5个汇入冠状静脉(8.8%)。有34个瘘口来源于右冠状动脉,23个瘘口来源于左冠状动脉,其中有1例多发瘘口,分别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有3例罕见病例为回旋支汇入右房。合并有其它畸形的患者22例(38.9%)。手术方式:34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经心腔或肺动脉瘘口缝闭术,其中4例因瘘口较大,用补片予以修补,以避免张力过高;14例行冠状动脉切开瘘口修补;6例患者行单纯结扎。结果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3.0±2.3)年,心功能均为Ⅰ~Ⅱ级。无残余漏发生。3例患者随访中发现瘘口残端血栓形成。结论有症状或有明显左向右分流的冠状动脉瘘患者,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病理特点、有无心内畸形决定手术方式。冠状动脉瘘手术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气管外科手术中应用微创体外循环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常规体外循环器材自行组装微创体外循环管路,按照闭式常温中流量股动静脉体外循环对5例气管肿瘤导致严重气管狭窄患者进行呼吸支持。结果 5例患者提前建立体外循环后,安全度过了由于严重气管狭窄所致麻醉诱导和手术难关,未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充分理解微创体外循环理念,使用现有常规体外循环器材建立微创体外循环,适应气管外科麻醉和手术需要,具有创伤小、支持充分、性能价格比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瓦氏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窦瘤破理解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脏病,我院连续手术治疗20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冷停跳液和心包腔内小冰袋保护心肌,术中发现窦瘤起自右冠冠18例,无冠窦2例,窦瘤破入右室15例,并发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主支动脉瓣关闭不全,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室流出道狭窄,卵圆孔未闭,本组无术后早期和晚期死亡,随访10个月 ̄12年,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本病一旦确诊,宜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89例采用微创手术方式进行心脏直视外科治疗的病例。方法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经右腋下6cm-8cm孤形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41例,中低温停跳心内手术48例。结果 全组心脏转流插管顺利,心内显,手术经过顺利,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右腋下切口不需劈开胸骨1切除肋骨,创伤小;心脏不停跳,不需要降温,不存在再灌注损伤;皮肤切口隐于腋下,美学效果佳;术后感染机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需要经过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的心内直视手术无明显禁忌症。胸壁进路以第三、四肋间为佳。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对内毒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前后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内毒素的来源和进入机体的途径。方法 选用家猪7只,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应用鲎实验法测定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3h,复跳后10min、60min门静脉及右心房血的内毒素含量。结果 复跳60min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5),复跳后60min,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右心房(P<0.05)。结论 长时间体外循环(3h)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以内源性内毒素为主,门静脉为内毒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建立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新西兰兔,采用右心房引流,右锁骨下动脉灌注的方法,建立兔体外循环模型,并监测转流前、中和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成功建立起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动脉血气各项指标结果满意。结论建立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瘘手术前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AF患者CT影像,其中11例行体外循环下的外科缝闭术.结果 15例中瘘支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8例;左冠状动脉7例,其中3例窦房结支,2例前降支,2例回旋支;瘘口位于右房6例、右室5例、左室4例、左房1例;冠状动脉全程扩张8例、局限性动脉瘤形成4例、不扩张3例;单一瘘口 11例、多发瘘口4例.1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术后影像显示瘘口已缝补,未见残余瘘口; 3例显示瘘支血管近段结扎,1例右冠状动脉成形术仅见右冠近端显影,远端闭塞;2例假性憩室形成.结论 DSCT检查对冠状动脉瘘手术前后均有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直视手术16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手术7例,二尖瓣替换加室缺修补1例,室缺修补1例,室缺术后残余漏修补1例,房缺修补2例,窦瘤破裂破入右房手术修补4例,16例病人手术满意,均顺利康复,痊愈出院。并就体外循环中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