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升阳益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善举 《河南中医》2003,23(8):33-3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 ,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 ,笔者曾对 10年间国内主要期刊报道本病 340 5例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各种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十分显著[1] 。从临床上看 ,本病的证候表现大同小异 ,适合专病专方治疗。 1988年 9月~2 0 0 1年 11月 ,笔者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本病 5 2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按 1987年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标准》[2 ] 进行诊断和中医分型。治疗期间停用所有与治疗本病有关的中西药…  相似文献   

3.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发生于直肠和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笔者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本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溃疡性结肠炎因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且病情迁延,故治疗困难。常用的皮质激素和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是较为有效的药物,但疗程长,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近年来我们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32例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病例选择 1990年3月~1993年12月住院病人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6~55岁,病程6个月至22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有慢性腹泻病史者34例,腹泻和便秘交替者18例,所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及远端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本病起病缓慢,症状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笔者自拟健脾温肾利湿汤合隔药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66-1268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水煎口服治疗组20例,设西药对照组20例,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50%,显效率30%,有效率10%,无效率10%,总有效率为90%。西药对照组:治愈率40%,显效率20%,有效率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结论: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隔药灸、隔麸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和对结肠黏膜TNF-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67例U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35例)和隔麸灸组(3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结肠黏膜TNF-α及其受体的变化。结果隔药灸组在腹泻、矢气、神疲乏力、里急后重、腰酸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隔麸灸组;隔药灸组结肠黏膜TNF-α、TNF-αR1、TNF-αR2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隔麸灸组仅见TNF-αR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艾灸对UC患者各项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腹泻、矢气等部分症状的改善方面隔药灸优于隔麸灸;隔药灸能够下调结肠黏膜TNF-α、TNF-αR1、TNF-αR2的表达,隔麸灸仅能下调TNF-α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隔药饼灸与西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神阙隔药饼灸疗法,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甲硝唑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变化和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90%,明显优于时照组的23.3%、6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  相似文献   

9.
封银曼  王祥麟 《新中医》1999,31(3):54-54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具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临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等证每收奇功。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王某,男,...  相似文献   

10.
隔药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瑛  谭振纹 《新中医》2007,39(12):21-22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患者采用隔药灸治疗。主穴:中脘、气海、足三里、大肠俞、天枢、上巨虚。药物: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木香、黄连。结果:基本治愈32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8%。结论:隔药灸治疗轻、中度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桔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具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临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等证每收奇功。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周某,男,48岁,2002年6月20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1年,加重半月。1年前因饮食生冷致腹痛、腹泻,经治缓解,但腹痛仍反复发作。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3~5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夹有泡沫粘液,偶带脓血,身重神倦,食减纳呆。舌淡体胖、苔薄白,脉细弱。结肠内窥镜检查示:结肠粘膜呈多…  相似文献   

12.
隔药铺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药物铺灸与西药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28例)及西药组(32例)。铺灸组在胃肠穴区、关元穴区及夹脊下穴区进行隔药铺灸治疗;西药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铺灸组愈显率为71.4%(20/28),西药组为25.0%(8/32),铺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隔药铺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玉兰 《河北中医》2000,22(6):453-454
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脾胃论》中方剂,主治脾胃虚弱,功效为“健脾化湿,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笔者依据异病同治治则,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诸多由脾胃虚弱引起的疾病,收效显著,现列举3例如下。1 口腔溃疡王某,女,37岁。19960417就诊。患者素体虚弱,形体消瘦。反复发作口腔溃疡20余年,1~2个月为1个发作周期。曾多方求治,诸医多从胃热和肝胆湿热论治,病无好转。此次口腔溃疡发作4日,齿龈和舌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覆有白色分泌物,疼痛难忍,舌体肿大,舌边齿痕明显,伴腹胀、大便干燥。予清热泻火通便治疗,大便仍排出…  相似文献   

14.
林秀莉 《河南中医》2011,31(4):398-399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隔药饼灸治疗,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83.3%;好转4例,占13.3%;无效1例,占3.4%,总有效率为96.6%.结论:隔药饼灸治疗渍疡性结肠炎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济南市中医院(250012)董桂英,赵世珂关键词慢性胃炎,升阳益胃汤,疗效观察自1993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盛型水肿的疗效。方法:将44例慢性肾衰竭脾虚湿盛型水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汤治疗,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金水宝胶囊。共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8例,无效9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心房钠尿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盛型水肿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提高心房钠尿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迟继铭教授认为脾虚湿盛肾病综合征系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水液代谢失常,发为水肿;强调脾胃同治,善用升阳益胃汤,黄芪30g,人参、甘草~炙各15g,白芍9g,防风、羌活、独活各9g,陈皮6g,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5g,黄连1.5g;脾虚明显重用黄芪50g,茯苓30g,泽泻、白术~炒各15g;湿邪重,重用白术~炒、防风、羌活、独活、防风各15g;浮肿重加益母草、冬瓜皮、大腹皮等;伴血尿加仙鹤草、小蓟、茜草、藕节、蒲黄炭等;脾虚兼有气滞,加山楂~焦、砂仁等;腰膝酸痛明显,加仙灵脾、杜仲;血瘀加红花、丹参、葛根等;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迟教授强调注重胃气存亡、盛衰,时时顾护胃气。整体调节脏腑功能,调畅气机,控制水肿、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病情复发,疗效确切,体现辨证施治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联合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4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柳氮磺胺吡啶片,1g/次,4次/d。治疗组40例①健脾止泻汤(党参15g,黄芪20g,柴胡、白芍、白术、柴胡各12g,枳实6g,香附、防风各10g,茯苓、山药各15g,蒲公英25g,薏苡仁18g,甘草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②隔药灸(丹参,肉桂,附子,红花,木香,黄连)。选穴:主穴为天枢双、气海、中脘。辨证配穴:湿热蕴结加大肠俞双、水分;肝郁加太冲双;脾虚加脾俞双;肾阳虚加肾俞双、关元。施灸方法:药饼放于所选穴位,艾炷置于药饼上点燃,20min/穴。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免疫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始疗组痊愈5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7.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C3、LCT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IgG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联合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泄泻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